1945年冬,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妄图发动更大规模的内战,柳疃民众踊跃报名参军支前。其中,西玉皇庙村范云霞送郎参军、献身革命的事迹,在当时被传为佳话。
范云霞出生在柳疃北范村,她17岁入党,是村里的妇救会主任,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俊俏姑娘。由娘家嫂子牵线,她嫁给了西玉皇庙村的安曰升,过门后,她积极带头干革命工作,还主动影响教育丈夫安曰升向革命靠拢,她不知道此时自己的丈夫也早已加入党组织,而丈夫安曰升也在悄悄感化教育着她,因为当时党员身份是不能公开的,即使是夫妻,也要严守机密,直到后来,党员身份公开后,夫妻俩才恍然大悟。在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范云霞经常去外村开党代会,带领妇女们为前方将士做军鞋、送情报,宣传抗日,支援前线。
有一次傍晚时分,她接受了去中闫村送情报的任务,她把情报小心揣在怀里,顺着河堤往南走,天渐渐黑下来,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当她经过一片乱坟岗,想到敌人经常在那里杀害革命者,四围荒野的寂静使她头皮一阵阵发麻,手脚也不听使唤,她咬紧牙关,想起临行时领导的嘱托,浑身顿时有了力量。完成任务回来的路上,天更黑了,道路崎岖难行,还要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明亮的探照灯不时掠过头顶,她一路跌跌撞撞,差点迷失方向,幸亏一个同志前来接应才得以安全返回。
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1945年2月2日(农历),昌邑县委在金家庄召开了第一次动参大会。会场气氛热烈,高高的主席台四周悬挂着“谁去参军谁光荣”、“有志青年上战场,打败日寇保家乡”的花花绿绿的标语,台前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副县长石磊主持大会,县长何凤池作动员报告,独立营副营长罗平作了讲话。当他讲到“有血气的青年到台上来”时,安曰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第一个跃上主席台报名参军,一旁的妻子范云霞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丈夫能在紧急关头,舍生忘死,勇上前线杀敌,令人敬佩,忧的是他们刚刚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甜蜜的日子才敢刚刚开始,此刻参军上前线意味着什么,她自然知道。但转念一想,日本鬼子到处烧杀抢掠,残害百姓,自己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支持丈夫报名参军,早日把小日本赶出去,让乡亲们过上安稳日子。想到这里,她深情地望了丈夫一眼,深深地点了一下头。
看到安曰升第一个上台,会场顿时沸腾了,本村寇玉杰的哥哥乡文书寇玉章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激情,当场投笔从戎,报名参军,接着一个、两个、三个……一共有300多名青年跃上台来,戴上了光荣花,会上,还给每位军属发了一枚“拥军模范”的光荣牌。这时,歌声四起,掌声雷鸣,高跷、秧歌和龙灯一起舞动,整个会场群情激奋,一片欢腾。会后,迎着前方战场的枪炮声,安曰升一行胸佩红花,整装出发。人群中的范云霞含着眼泪努力地向丈夫挥手,在她的眼中,身材矮小的丈夫忽然渐渐高大起来……
范云霞的丈夫安曰升是个血气方刚的汉子,离开家乡后,他随部队转战南北,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膝盖骨被子弹打碎,手部被炸掉两个手指头,一颗子弹正好打进胸前两根肋骨夹缝间,险些丧命。在寿光侯镇后方医院,范云霞见到浑身缠满绷带的丈夫,看到生龙活虎的丈夫变成现在的样子,云霞又震惊又心疼,但一想到丈夫是为打日本鬼子而负伤的,又觉得很值得,很光荣。曰升伤愈出院后,部队安排回家休养。1947——1952年,安曰升担任西玉皇庙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员干部,夫妻俩处处带头,肩战斗,默默为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在范云霞老人家里,一直珍藏着两件“宝贝”,一件是当年王永成同志赠送给安曰升的一本“文山集”,上面有王老写给安曰升的一首诗:“曰升吾好友,相识在华年。杀敌威名震,临危意志坚。论交尚义气,视事以身范。达观乐天命,酒酣恋故园。”当年那个在玉皇庙保卫战中沉着指挥、赤膊抡大刀的英雄安曰升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件是当年参军时颁发的“拥军模范光荣牌”和200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这是老人一生最珍贵、最值得骄傲的东西。
来源:龙河弯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