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蘑菇饺子
三月的大理,五月的淄博。
被疫情“憋”狠了的大家,开始了“报复性”旅游。
然而,有一位网友却在旅行7天里,和老公足足吵了5次架,引发热议。
丢手机、买东西、拍照,再到和老公之间“羞羞的事”。
每一件都是小事,但是每一件都很有“吵点”。
吵到最后,她直呼“想离婚”。
吃瓜网友们坐不住了,在评论区里发表了各种看法:
有的人觉得每一个吵架的点都能懂,有的人觉得很真实,更有人直接吐槽起自己的老公。
文豪钱钟书就说过: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露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
深以为然。
透过旅行,总能看到自己嫁给什么样的人,进入什么样的婚姻。
一场夫妻结伴同行的出游,意味着两个人有N个24小时的相处时间。
一个人再会伪装,长时间的扮演也会疲惫,卸下面具。这时,他最真实的性格、习惯,包括对感情的态度,都会暴露无疑。
看过一个视频。
视频中的女孩瘫坐在服务区里的地上崩溃大哭,无奈之下只能求助民警。
经过询问才知道,她原本打算和男朋友一起去新疆旅游,顺便拍结婚照。
中途在服务区休息,只因为她不让男朋友抽烟,就被无情地丢在原地,孤立无援。
类似的新闻有很多。
炎炎烈日下,排几个小时的队,到了才发现排错了检票口。
这时难免会有这样的抱怨声:“你也不看清楚标志就排,白白浪费几个小时。”
人山人海的景区,女朋友打扮得“美美的”,可是男朋友怎么都拍不出满意的照片。
结果气急败坏的女朋友一直吐槽数落,要重新拍,拍到自己满意为止。
不过是几天的旅行,大家平时的小吵小闹,分分钟就能升级为“原则问题”。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一向甜蜜恩爱的陆毅鲍蕾夫妇甚至也差点遇到了滑铁卢。
刚开始俩人在湖上划船,鲍蕾见陆毅有点累,心疼老公要帮忙。
可却因为划船怎么配合的问题,俩人不顾镜头吵了起来。
陆毅怪罪鲍蕾,觉得她划错方向,见鲍蕾一直在解释,渐渐失去耐心,直接抢过话语权:
“我告诉你已经来不及了!”
“你别动了行吗!”
“要不你来滑,我不动了!”
一连串的炮轰,气得一向好脾气的鲍蕾也黑脸大喊:“啊屁啊,你划啊!”
虽然后来两个人并没有真的吵起来,但这种画面,相信无数人都经历过,感同身受。
一个人的旅行尚且会碰到很多的挑战,更不要说还要配合另一个人共同面对未知的挑战了。
对于旅行的不同规划、旅行时不一样的作息、遇到分歧时的各持己见、旅途中的舟车劳累……
每一个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的因素,都会成为矛盾的爆发点。
旅行中会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这时,可以看清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反应出一个人的品性。
《再见爱人》里有一期,王秋雨和朱雅琼在旅行的途中发生了争吵。
当两人开车经过检查站时,为了配合防疫检查,老王就在听车外的提示。
而这时,朱雅琼已经提前看见了提示。
于是,她就跟老王说把四面车窗摇下来。
但当她连说了几遍,老王都没有理会时,她也就有了情绪,提高音量又说了一遍。
这次轮到老王的脾气“炸”了,直接回头大喊了一句:“你能不能闭嘴!Shut up!”
最后的结局,还是以朱雅琼的自我怀疑收场。
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但是就像朱雅琼说的那样:“他不尊重我。”
这种不尊重一直伴随着朱雅琼,被贬低、被否定。
朱雅琼说:
“在婚姻当中,我就犹如被关在一个鸟笼子里,被压抑着,没有人平等地看待我,没有人能看到我的成长。”
她,从光芒万丈的“超级女声”,变得自卑,甚至自我怀疑。
同样是旅行,朋友的版本却截然不同。
她和老公约好一起去爬山,他们满心欢意地想着在山顶去见云海日出,结果却遇上了四月春寒中的大雨。
寒冷的气温,湿透了的鞋子,想象中的美景压根就没看到,特别扫兴。
然而即便如此,朋友的老公不仅没有抱怨,还安慰沮丧的她,鼓励她一起爬到山顶。
下山后,大家几乎走不动了,而老公却第一时间帮她换下了湿衣服。
等她冲完热水澡、吹干头发,老公又带着热腾腾的饭菜出现了。
那一刻,她觉得,这个人她没有选错。
是啊,旅行,就像是一次浓缩的婚姻体验。
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就像是在婚姻生活里会遇到的各种琐事。
遇到问题是能否冷静地协商,面对挫折时能否忍住自己脾气,彼此之间是否相互理解包容,都可以一一体现出来。
莎士比亚说过: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是的,因为有着相同的目标、共同的爱好,才会一起结伴踏上了漫漫的人生之路。
纪录片《人生果实》里,讲述的就是90岁的津端修一和87岁的津端英子的故事。
爷爷奶奶偶尔争论时,英子奶奶会做出让步,说:“这样也可以嘛。”
英子奶奶想做什么,修一爷爷也很支持自己的妻子,他都会说:“当然好”,“听起来很棒”。
英子常待在厨房,修一则更喜欢书房,留言板是他们互动的天地。
修一爷爷不喜欢吃蔬菜,英子奶奶从不勉强他,同样,修一爷爷也不会对妻子的行为指手画脚。
在他们一起海外旅行的签书展上,修一爷爷介绍起英子奶奶,还是会骄傲且满足地说:“她对于我而言,是最棒的女朋友。”
直到2015年修一爷爷去世,他们携手走过了60年。
每一件小事,都是他们相濡以沫的生活细节,蕴藏在这些细节中的是相伴一生的爱情。
看来,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婚姻一定离不开互相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杨绛说:
“我爱我先生胜过爱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意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和潜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越深,感情越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当年,他们志同道合,对文学有着一样的爱好与追求,很快便携手步入了婚姻。
婚后,杨绛为了陪着钱钟书一起去英国留学,用论文代替大考,提前毕业。
虽然钱钟书学富五车,但却是个生活“小白”。
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脚、像孩子一样筷子一把抓,富家小姐杨绛则一手承包了所有家务。
初到牛津,钱钟书就磕掉大半个门牙。
他还时常“干坏事”,弄坏台灯,桌布上染了墨水,弄坏门轴……
每次,杨绛都前描淡写地回应他:“不要紧,我来弄。”
也正是因为有了杨绛的支持,才有了《围城》的问世。
但就是这样一个自理能力极差的生活“低能儿”,却在杨绛生下女儿坐月子时,坚持要亲自伺候她。
他第一次学会用火柴,并且给杨绛端上了一锅鸡汤,里面放着她最爱的黄豆。
他们携手走过六十三年,风雨同舟。
杨绛理解钱钟书的才华,钱钟书也给了杨绛专属的爱。
幸福,不是只有一个人的默默付出,而是相互给予。
面对婚姻,不仅有你侬我侬的爱情,也要有面对生活一地鸡毛的勇气和信心。
婚姻是两个不同个体的结合,人生这趟婚姻之旅,谁都无法提前判断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
但只要两个人惺惺相惜,彼此尊重扶持,终将能在这段旅途中紧握双手,走得更远,爱得更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