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饮料风靡奥运赛场

2024-08-16   华商网

北京时间8月12日凌晨,巴黎奥运会闭幕式在法兰西体育场举行。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圆满落幕,一股功能性饮料的热潮席卷各大社交平台。从奥运赛场上运动员手中的“小蓝瓶”到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功能性饮料不仅成为运动员们的秘密武器,也迅速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运动员人手一瓶 功能性饮料掀起赛外热潮

在乒乓球女单对决期间,老将倪夏莲在休息间隙饮用可口可乐的瞬间走红网络,也意外地将公众视线聚焦于运动员们手中的“神秘水”,观众纷纷好奇“他们喝的究竟是什么?”

出镜率最高的小蓝瓶——Pow-erADE是可口可乐旗下的运动饮料,其富含的糖、电解质以及特定添加剂如沛力肽和维生素B6,能够成功帮助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中保持体力和耐力,几乎成为巴黎奥运赛场上每位运动员的标配。从孙颖莎结束比赛休息时,到张博恒等待成绩的间隙,再到全红婵接受采访期间,小蓝瓶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另一款全球运动饮料市场的领头羊佳得乐,则以其多样化的口味和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在奥运会上高频出现。国内品牌康比特也认领了国家队手中的小黄瓶神秘水——康比特甜橙味“高能”能量粉,作为服务国家队20多年的明星单品,这款饮料不仅出现在奥运会,也是国乒队日常比赛的必备单品。

此外,国内品牌东鹏特饮也借助奥运热潮,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其魔性的广告语“为国争光,东鹏能量”引发了社交媒体模仿潮,再次加深了大众对于东鹏特饮的品牌认知。

科学配比、补充能量 但功能饮料并非适用所有人群

在奥运会的加持之下,功能饮料逐渐披上了“健康光环”,公众普遍认为“运动员的选择肯定健康”,那么,功能性饮料究竟是什么?它为何成为运动员的钟爱?

根据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功能性饮料被界定为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四大类。以运动饮料为例,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能够精准地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特殊营养需求。

西安市营养协会会长王勇健介绍:“功能饮料的关键成分通常包括钠、钾、钙、镁、维生素(特别是B群维生素)、牛磺酸、抗氧化剂、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可能含有咖啡因。这些几乎都是构成人体、参与人体正常生理代谢的成分,它们协同作用通过补充因出汗或日常活动而流失的营养素,帮助维持电解质平衡,促进能量代谢,提高身体机能和耐力。”其中,牛磺酸作为代谢促进剂,能够增强抗氧化能力,提升注意力。咖啡因则作为中枢神经兴奋剂,起到短暂消除困倦、激发活力的效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功能性饮料在运动员中广受欢迎,但其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北京市营养协会营养师顾中一指出,过多的咖啡因可导致恶心、呕吐、抽搐、心悸、高血压等,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致命。而研究数据表明,一瓶功能性饮料的咖啡因含量约为一罐可口可乐咖啡因含量的470%、一杯咖啡的160%。因此,功能性饮料更适合运动员、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或是在高温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工作的人群。一般运动量达不到专业运动员以及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人应避免高咖啡因饮料。

除此之外,运动饮料中的糖分不可忽视。浙江省中医院营养科任医生认为,如果大量饮用运动饮料势必会造成糖分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肥胖、糖尿病等问题,“老年人、儿童、孕妇不适合饮用这些饮料。”

因此,王勇健提醒消费者,在挑选这类饮料时,首先要确定自己饮用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能量、保持清醒,还是补充特定营养素,再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了解成分构成与含量,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功能饮料。“对于宣称有特殊功能,如减肥功能的饮料,需理性看待其宣传效果,必要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同时切记,这些饮料不应替代均衡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

市场蓝海待开发 回归自然、免疫提升是未来趋势

随着功能饮料热潮的涌动,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也逐渐显现。根据贝哲斯咨询调研数据,2023年全球功能性能量饮料市场容量达2973.58亿元(人民币),同年中国功能性能量饮料市场容量达586.98亿元。头豹研究院则预测,2026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将达到1536亿元。

这一快速发展的趋势背后,是国民运动的普及与大健康理念的盛行。热爱篮球运动的张先生表示,其日常所在的篮球馆里都会备一些像尖叫、电解水、乐虎这样的能量饮料,“我其实对于运动饮料具体的成分没有了解,就是运动完之后没力气了就会喝一瓶,多少还是有点功效的。”作为白领的李女士则认为,“功能性饮料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应急措施,比如在高强度的工作会议前喝一杯可以让我保持清醒和专注。但我平时还是更倾向于喝白开水或茶水。”

然而,市场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指出,当前功能饮料在饮料行业中比重较小,占比5%左右,但随着国民运动习惯的逐渐养成,功能饮料在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表示,目前整个功能性饮料赛道还处于一个刚需的节点,中国能量饮料市场尚存大量待开发的消费人群类型、消费场景及地域,“当前,消费者在健康管理、营养管理、体重管理、颜值管理的加持下,将进一步推动功能性饮料的发展。”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生活的追求,王勇健认为未来功能性饮料市场将向更健康自然、低糖或无糖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景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如睡眠改善、免疫提升等定制化服务也将成为新的趋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曲丽莉 实习生 赵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