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不玩小口径了,启用6.8毫米大威力步枪,中国跟不跟?
据观察者网援引美国火器论坛(TFAB)网站报道,西格绍尔公司对外称,该公司推出的6.8毫米口径系列枪族赢得美陆军NGSW项目,即“下一代班组武器”的合同,初始价格约2040万美元。据悉,西格绍尔公司将在此后10年内,以固定价格向美陆军生产系列枪械,此外还包括配套的火控系统及通用枪弹等。
在2018年10月4日,美陆军合同司令部正式发布“下一代班组武器”项目招标书,该项目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NGSW-步枪(简称NGSW-R),NGSW-自动步枪(简称NGSW-AR,需要指出的是,美军内部的口中的“自动步枪”即我们所熟知的轻机枪),除此之外,包括NGSW-FC火控系统及6.8毫米通用弹药。
该项目在发布之初,旨在取代美军现役装备的5.56毫米AR系列卡宾枪及M249轻机枪等枪械,但在2019年1月的第二版项目招标书中,美陆军又扩大该项目替代范围,即取代美陆军现役装备所有5.56毫米枪族。该项目要求苛刻同时,最大的亮点在于,竞标公司要同时研制该项目所规定的6.8毫米通用枪弹、卡宾枪及轻机枪等,研制周期被控制在27个月内,采购总数达10万具之多。
之所以推出NGSW项目,按照美陆军给出的说法称,系由于现役M16、M4/M4A1及M249等5.56毫米小口径班组武器在较远射程上表现不佳。随着单兵防护水平的提高,交战距离的逐渐拉大,导致小口径枪械对敌有生力量的杀伤力低于预期。
小口径武器具有重量轻、后坐力小、初速高、易于射击等突出优势,在城市居民地及速决战中表现出色,但一旦转入山地或平原战时,其总体表现就大幅缩水。因而基于多年作战所积累的相关经验及分析主流国家轻武器的发展趋势后,美陆军决定采用6.8毫米口径枪族。美国陆军如此做的目的只有一点,即在5.56毫米口径枪族的基础上增大威力及提高射程,同时又将后坐力及枪弹重量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便是火控系统,美陆军给出的竞标要求是,该系统须体积小,重量轻(全重须控制在0.91千克内)。主要用途为确保枪械能精准命中敌方目标,甚至于是自动调整枪械姿态以此提高命中率。其设计难点在于,如何将普通光学瞄准镜、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及相关传感器内置于其中;同时还要保证体积与重量不能超标,此外还要适用各种作战环境。
该项目发布之初,共吸引16家承包商参与竞标,时至今日,其竞标过程可用16进5、5进3、及3进1等数字序列来形容。真正进入美陆军实弹测试环节的三家承包商,除如今笑到最后的西格绍尔公司外,还有通用动力与德士隆两家公司。
至于三家承包商的具体区别,在于西格绍尔公司全揽NGSW项目的所有产品,后两者则采取合作模式,如通用动力选择与意大利伯莱塔公司联手,德士隆则与温彻斯特及HK公司结为攻守同盟。
通用动力给出的竞标方案较为大胆,换句话说便是无比激进,首先是通用弹药领域,通用动力公司推出聚合物材质构成的枪弹。其最突出的特征除环保外,还具备提升射击精度、减少热量传递、相较于常规黄铜子弹减重达30%、减轻后勤保障压力及开支等优势。
NGSW-R领域,其设计构型采用无托设计,方案代号RM277,此外,通用动力又将名为“导气短后坐,脉冲平衡”的新生技术运用到其中,其直观优势就是可有效降低枪械击发时所附带的后坐力,且弹匣容量只有20发。
德士隆公司推出的方案虽不如通用动力那般激进,但也有亮点。比如通用弹药领域,德士隆选择使用埋头弹构型,且材质同为聚合物。埋头弹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其采用两极点火的工作原理,即当底火被击发后,辐射发射药开始燃烧,将弹头推出弹壳,这时辅助发射药随即引燃主装药,主装药燃烧再推动弹头开始飞出枪管。
与传统枪弹相比,埋头弹主要具备抗自燃能力强、可有效缩短弹体长度,降低枪弹质量、经济实用,性价比高等突出优势。当然,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如需研制与其符合技术要求的发射药,这里面涉及装药设计与材料配方等领域,再者便是加工工艺极其复杂等问题。尽管缺陷依旧存在且长期难以解决,但随着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已表明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妥善的解决方案,否则德士隆也不会将其正式投标。
至于最大赢家西格绍尔公司的方案,相较于前两者来说,通篇只能用“保守”来形容。通用弹药领域,西格绍尔公司在材质上既不使用聚合物,构型上也否决埋头弹设计,继续保持传统构型,唯一的亮点就是所谓的混合式子弹。所谓混合式,即指枪弹主体继续沿用黄铜材质,弹底却使用较轻的钢制材料。
混合式子弹减重相较于传统枪弹可达23.5%,但是仍不如前两者(通用动力30%、德士隆则达35%),但好在通过美陆军的指标,即有效减重须达20%。该枪弹优势如下,威力大幅度提升、初速也较传统全铜弹壳提高60~90米/秒,尽管看似不如前两者,但却颇各美陆军的青睐。至于在NGSW-R领域,西格绍尔公司则在2015年推出的SIG MCX卡宾枪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设计,研制出内部代号MCX spear“长矛”的产品参与竞标。
如今,令人浮想联翩的美军NGSW项目终于落下帷幕,总体方案较为保守的西格绍尔公司笑到最后,这一点可谓是令他们始料未及。不论是该项目发布之初,还是在此后的多轮测试中,西格绍尔与通用动力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即以“太子陪读”的身份来参与这场竞标的。有此一说的原因,源于美陆军将德士隆公司研发的武器性能参数等指标,直接套用为NGSW项目的招标要求。故而德士隆也被多家承包商认为是美军心目中真正的“东宫太子”。
因此不论是西格绍尔,还是通用动力,都在竞标过程中显得颇为敷衍,一方面提供方案,一方面又不对外公布,全心全意面向市场使劲蹭NGSW项目的热度。但当竞标进入到2021年,情况却陡然发生变化,德士隆公司宣布退出,通用动力则与西格绍尔进入最后的决赛圈。
时间来到2022年3月,通用动力又宣布退出,究其原因,在于其枪械无托构型设计难以取得一线作战人员的拥趸。再反过来讲过早退场的德士隆公司,美军之所以青睐德士隆公司方案,除了暗含“抛砖引玉”的用意外,还抱着“姑且试一下”的心态,毕竟它的方案的确有过人之处。可难点就在于,尽管埋头弹具备多项优势,且德士隆已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但缺乏大规模运用,此外便是加工工艺极其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美陆军在相关方面的成本支出,因此出局已成必然。
至于西格绍尔,总体方案看似保守,但并不意味着其落后,相反在美陆军眼中,它极为成熟且相当有效,技术风险度可以降到最低,因此美陆军最终选择西格绍尔公司也就不再难以理解了。
美国不玩5.56毫米小口径步枪,改为6.8毫米口径的全威力子弹。很多人关心我国是否也要跟进,将现行的5.8毫米口径也改为6.8毫米子弹?
中国很可能会针对6.8毫米左右的中口径全威力子弹进行一定研究,但应该不会马上就更改口径。近些年,中国对新型口径的枪械一直进行预研,很多型号的研制已经在进行中,例如新式的8.6毫米狙击步枪。说明中国对于新概念口径武器是及时跟踪的,但未必会大规模换装,很可能应用于出口武器。
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军队正在大批量的换代QBZ-191自动步枪、QBU-191精准步枪、QJS-161班用机枪等新一代系列枪械,这些枪械都是按照5.8毫米口径子弹设计的,而6.8毫米中口径全威力子弹对枪械的要求完全不同,无法直接应用于QBZ-191自动步枪等系列枪械。
由于6.8毫米口径子弹的发射药能量较大,SIGMCXSpear上使用了高膛压技术,膛压高达500MPa,而现役普通步枪的膛压只有300~400MPa。需要应用枪管自紧等新技术来制造枪械,这样一来成本就是个大问题。
新型6.8毫米口径枪械的后坐力非常大,要比现役的5.8毫米步枪的后坐力大得多,6.8枪弹是否能得到部队的肯定,也是个未知数。因此中国不太可能急于更换5.8毫米为6.8口径,我们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美国的应用情况,万一美国选错了掉沟里了呢,历史上美国选错子弹的情况又不是没有先例,先让美国子弹飞一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