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利好!狂砸50亿,锂电龙头放大招
600亿锂电龙头突放大招!27日晚间,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50亿元投建年产四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杉杉股份最新股东户数近16万。
拟50亿元投建锂电池相关项目
27日晚间,杉杉股份公告,下属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在宁波市鄞州区投资建设年产四万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金额约50亿元。
公告显示,硅基负极材料结合了碳材料高电导率、稳定性及硅材料高容量等优点,作为目前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符合未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方向,是未来市场重要的技术制高点和利润增长点。
今年5月,从多方了解到,随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复苏,全年负极材料需求量在120万吨,负极材料或成今年锂电材料中最紧环节。而由特斯拉4680电池“带火”的硅基负极,将迎规模级产能释放。
杉杉股份在公告中亦表示,此次投资符合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发展方向,项目建成后有利于公司建立硅基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规模优势,全面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大幅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四,宁德时代预热已久的麒麟电池发布。通过内部结构创新提升能量密度及快充成为麒麟电池的关键词,而其中快充的功能实现或有利于硅基负极的普及。
杉杉股份在互动平台曾回复称,宁德时代为公司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大客户之一。
一季度净利猛增167%
公开资料显示,杉杉股份是全球负极材料头部供应商,2021年负极材料成品产能12万吨。今年4月再度公告,拟约97亿元投建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
根据浙商研报研报显示,杉杉股份2020年负极材料出货占比达12%,位列全球前三,与贝特瑞、璞泰来共属于行业第一梯队。除宁德时代外,公司负极客户还覆盖比亚迪、LG、蜂巢能源等全球电池头部厂商。
在硅基负极材料领域,杉杉股份已掌握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并批量应用于3C领域。公司相关负责人此前称,硅基负极包头量产线已经开始进行出货,正在规划新的量产基地;硅基负极已经通过领先电池企业测试验证,预计2023年底会在动力电池领域进行上量。
国金证券在研报中分析,随着4680电池量产进程加快及动力电池行业对于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需求的增长,有望带动硅基负极渗透率提升,预计2023年后放量提速,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需求有望超50万吨。
目前,国内真正实现硅基负极量产及批量供货的企业只有杉杉股份和贝特瑞。比较来看,杉杉股份在专利数量和产品性能方面与贝特瑞相差不大。不过,贝特瑞硅基负极现有产能已满产满销,新建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预计在2023年12月投产。
此前杉杉股份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25.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7亿元,同比增长166.93%。基本每股收益为0.377元/股。
截至目前,杉杉股份市值达到687亿元。股价方面,去年杉杉股份股价累计涨超82%。自去年10月开始随板块回调,但这波跟随大盘也反弹了超65%。
截至一季报,多家头部公募基金产品现身其中。
西服大佬成功转型锂电巨头
杉杉股份前期以服装企业在业内立足,1999年,杉杉与鞍山热能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上海杉杉科技,开发国家 863题目“锂电负极材料-中间相碳微球(CMS)” 项目,成为中国第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相关成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实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国产化。
此后,杉杉又自主开发“高能量密度低膨胀技术”“快充包覆技术”“硅负极前驱体合成技术”等均处于行业前列,在人造石墨负极动力领域和数码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领先,为宁德时代、LG、特斯拉、宝马、戴姆勒等全球领先的电池厂和整车厂以及苹果、华为等全球知名的3C数码客户保供。
在快充技术方面,从3C电子到动力电池领域杉杉始终保持先发优势。2014年杉杉便与华为合作开发快充负极材料,采用元素掺杂技术,在充电速度大幅提升基础上,保持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2018年杉杉将快充技术率先应用于大动力领域,研发行业内首款低温快充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QCG系列负极材料,并实现大客户独供。凭借全球领先的液相融合碳化技术,杉杉负极高能量密度3C快充人造石墨的出货量和产品性能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驶入极具价值的“黄金赛道”,形成“双主业、双驱动”发展新格局。"
如今,下一代硅基负极材料技术,杉杉也处于国内一线梯队,提供高容量、高首效、长循环系列硅氧复合材料,以及高倍率性能硅碳复合材料。
2022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创始人郑永刚以125亿人民币的身家位列第1864位。
文章来源:淘股吧综合自中国基金报、财联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