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自然风景优美、
文化韵味独特的山村。
它就是:
燕家台村。
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北部地区。
天默/摄影
燕家台建村于元代,
相传最早村名为"二龙台",
有位王爷慕"龙"名欲选为墓地,
村民不愿迁离,
巧改村名为"晏驾台",
后以谐音得现名。
一走进燕家台村村口,
首先看到的是红墙灰瓦,
古朴典雅的过街楼,
门楼上建一四柱亭,
门楼下是一过街券门,
门额上书"燕家台"
三个金色大字,
十分醒目。
券门两旁墙腿
各镶嵌长方形汉白玉质石碑一块,
细读碑文,
方知乃道观遗物:
两碑是由村东通仙观移至此处。
天默/摄影
这座过街楼并非古建筑,
是1958年兴修水利,
美化村落时建造的仿古建筑。
现通仙观庙宇已不复存在,
但镶嵌在过街楼的道教通仙观碑刻
却见证了此村昔日的道教文化。
天默/摄影
据传,
通仙观与京城的白云观
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为我国传统宗教之一的道教文化,
能在京西的古村落中
找寻觅到它的遗迹不失为一大幸事。
天默/摄影
燕家台村
称得上名副其实的古村落,
村中至今仍保留下来
一处处明清时代的四合院。
门旁雕刻精美的门墩石和抱鼓石,
门内造型典雅的跨山影壁,
房上精雕细刻的清水脊,
还有那门楼的石雕、
砖雕、木雕形态各异,
精美绝伦。
燕家台村的古院落建筑
虽然不像爨底下村那么出名,
但也是典型的京西古村落,
村中明清时代四合院保留得非常完整,
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
有几户要看看:155号院,
是座二进的四合院,
房主赵正江,
柱石(墙角石)雕刻着“家道泰而昌”
和“门庭清且吉”。
两尊方形门墩石
分别镌刻着“鸿”和“禧”。
167 号院
曾是清代秀才赵元恒的家,
房主赵正山据说是
赵秀才的第五代子孙。
老鸵鸟/摄影
174 号院曾住着村中的另一位秀才
——陈万全。
看过丁玲的小说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人
一定对游击队赵大队长难以忘怀。
赵大队长的原型赵永成
原来就住在178号院,
现在还能在正房内看到
赵永成当游击队大队长时的老照片。
老鸵鸟/摄影
燕家台村是戏曲之乡,
早在明代这里就有了戏班。
后来又引进了河北梆子剧目,
使这里的戏曲更加丰富多彩,
最多时,
可唱90多出剧目。
老鸵鸟/摄影
“文革”前,
北京不少的文艺团体
和著名艺人到这里参加劳动,
体验生活,
就在此演出。
老鸵鸟/摄影
这座俱乐部
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
里面有500—600人的坐位
和很大的舞台,
现在看起来都不过时。
天默/摄影
燕家台的戏曲,
代表了京西的非物质文化精髓,
中央电视台戏曲栏目
在此做过专题节目。
据说1882年的正月,
河北省张家口狼山
“山西梆子剧团”的著名艺人
袁老疙瘩来到了燕家台,
在燕家台献艺后,
教村里的艺人唱戏。
老鸵鸟/摄影
这样,
燕家台的河北老调
和山西梆子相融合,
形成了独有的燕家台梆子。
老鸵鸟/摄影
后来,
燕家台梆子
又引进了河北梆子剧目,
传统梆子、山西梆子、蹦蹦儿戏、
京剧、河北梆子融合,
便是我们今天看到、
听到的燕家台梆子。
老鸵鸟/摄影
春节期间,
去燕家台听听梆子戏吧。
老鸵鸟/摄影
村里有一棵北京最大的核桃树,
有华北"核桃王"之称,
在秋风送爽的季节里,
来到村中一边品尝核桃,
一边欣赏如今在北京已经不多见的
山梆子戏,
盎然的秋意
与浓烈的民风让人陶醉其间。
燕家台村有东、西龙门涧沟,
东龙门涧
早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
行走在村落中,
我们的思绪
仿佛回到遥远的历史长河,
沉醉于古村落特有的韵味之中。
村落古朴的建筑艺术、
精湛的楹联雕刻,
无不充满村民爱美、求美、
向往文化的追求。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燕家台村
门票:免费
自驾线路:沿109国道至清水镇上清水村北行约6公里即到。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奔向海陆丰 我们在广东汕尾等您
环驾中国梦之旅
逆时针沿中国边境线+海岸线自驾一圈
正在报名中,点击报名
走吧网第四届(2022)环驾中国梦之旅
第六段至七段
满洲里—丹东—深圳
正在报名中
走吧网第四届(2022)环驾中国梦之旅
高端定制版第五段至七段
乌鲁木齐—满洲里—丹东—深圳
正在报名中
感谢点赞关注视频号【走吧网】
走吧网带您体验不一样的自驾旅行!
走吧网联合创始人初哥个人视频号
【走吧初哥】,感谢点赞关注以资鼓励!
朋友们,走吧网北京粉丝群成立了!
您想加入
走吧网北京粉丝群吗?
只要您关注走吧网公众号
和北京自驾游公众号
添加自驾君微信:houhai60241
就可以拉您入群!
暗号:一起走吧
注意:打广告的、卖东西的严禁入群,
进了也会被T的~~~
来到走吧网北京粉丝群,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驾、旅行、
摄影相关的知识吧,
不相关的内容自驾君也会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