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前身是曾经强大到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在一战之后,这个帝国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国土不断缩水,成了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小国,国土面积仅为78万平方公里。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在亚欧大陆上极为重要,它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是将东罗马帝国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一并继承的国家,东西方的文明在土耳其得以交融。拿破仑说过: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首都,那就是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在近代的历史充满屈辱,作为一个古老的、强大的国家,它们的经历和中国非常相似,他们曾经是唯一可以挑战欧洲国家的阿拉伯力量,但是和古代中国一样,它们也选择了固步自封,用傲慢的态度拒绝近代化的进程,结果他们遭到了强烈的冲击,最终四分五裂。
在《色佛尔条约》之后,凯末尔带领着土耳其人开始了自己励志图强的历程,最后他们成功建立起了如今的土耳其帝国,凯末尔也因此被土耳其人成为“土耳其之父”。凯末尔不仅是在民族和国家和意义上重塑了土耳其,他对土耳其的影响还在于文化上,从凯末尔种种的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凯末尔一心想建立的,并不只是一个独立的土耳其,还是一个现代化的土耳其,或许这才是凯末尔最终的理想。
众所周知,土耳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伊斯兰国家,宗教在这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已经到了影响这个国家进行现代化的地步,于是凯末尔规定土耳其必须是一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他让妇女摘下头巾面纱,关闭了修道院,废除了旧历法,推广西装,取消旧有的头衔和称号……
这样的宗教改革或者社会改革只有凯末尔这样拥有超高威望的人能做,其他人如果做了显然会给土耳其带来巨大的震荡,凯末尔显然不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他要趁着自己还能做,先把这个事情给解决了。
但是时隔几十年后,我们再来看现在土耳其,我们有理由说:凯末尔当初的改革已经破产了,当初他定下的世俗化国策已经名存实亡。如今的土总统埃尔多安本人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总统,他曾在公众场合朗诵带有原教旨主义极端思想的诗句,他的发言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他的妻女都戴着头巾出现在公共场合。这却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