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负责证照管理,领导带上他去上级申请经营资质。小林在窗口办理具体事项,领导在办公室跟主管同志聊天,等小林办完流程就返程。由于工作流程繁琐,到了中午饭点,手续也没办利索。
领导抓住机会,诚挚邀请主管吃个便饭。主管顺便叫上窗口办事员小刘一起吃饭,表示体恤下属。几个人在主管的带领下直奔一家饭店。领导悄悄让饭店给主管和小刘各装了一个礼盒,一共消费了2000多块钱。领导嘱咐小林开好发票。
吃完饭,领导在车上等,主管回办公室午休,小林陪小刘去窗口,不到五分钟就办好了手续。第二天,小林找领导签字报销,领导一看发票,脸上挂满黑线,忍住火气地对小林说:你拿回去让饭店重新开发票。一是人数多写几位;二是要附菜单;三是菜单明细上不要出现酒水和礼盒。你把事情办利索之后再来找我。
小林生气了,让我跑腿、让我买单、让我垫钱,最后翻脸不认账,以后再也不买单了。
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不要生气,吃一堑长一智。很多经验和教训,都是在挫折、委屈、背锅中得到的。领导才是明白人,知道这个手续对单位很重要,更清楚他们拖着不办的根源,舍得花钱把事情摆平。这是对的。如果换一个“单纯”的领导,陪聊到半夜也办不了。耽误时间是次要的,关键是会影响单位的经营。很多人看不穿这个辩证关系,办不了就回去跟主要领导汇报,人家不给办,责任是审批部门。在领导眼里,办不成事,怎么能堪当重任?
第二,小林的领导让小林买单才是正确的做法。领导作为签字审批者,不能亲自买单的。否则,他既是经办人又是签字人,不符合财经纪律、程序和规定。作为下属,理应买单,拿回去正常报销即可,垫付钱款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职场上哪里有那么多的顺心之事呢?出力不讨好的日常琐事非常多,犯不着为这些小事闹着辞职。
第三,小林开发票的事情,确实属于小林不懂“潜规则”。领导不应该生气,而是应该耐心教小林。领导误认为小林懂这些潜规则,发现小林就是一个愣头青,有点生气在所难免。行走职场,领导和下属都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情,比如,你不请别人吃饭喝酒,别人就不给你办事。财务规定,吃饭要有标准,中午不能喝酒,送礼品要有其他渠道,等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为办事人员就要想办法,灵活、变通处理,不要给领导和单位惹麻烦。
第四,小林要学习一些职场潜规则,不是教你诈,而是教你适应社会,另外教你学习调节心态。坚持外圆内方,可以向潜规则妥协,但自己保守不贪不占的底线。小林按照单位的“餐标”,多折合几位客人,要求饭店重新打印一张菜单,把酒水和礼盒折合成菜品。其实,就连财务都明白,外出办事的人真的不容易,只要账面上过得去,这件事就处理完毕了。
大家都是职场人,你们会遇到这种事情吗?职场如江湖,很多事情都是灰色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清清白白的,还需要时间来净化。在一些不那么规范的领域,你会像小林一样委曲求全还是愤世嫉俗呢?欢迎大家讨论,希望00后来整顿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