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演唱会经济正在经历“情绪通货膨胀”

2023-10-15   深度文娱

原标题:深度观察|演唱会经济正在经历“情绪通货膨胀”

这个夏天,和持续攀升的温度一样火热的,是人们对演唱会的满满热情。

调闹钟抢票和抢不到票,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日常。

社交媒体上关于演唱会一票难抢、黄牛乱象的吐槽随处可见,愈演愈烈的抱怨甚至惊动了国家相关部门。

9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其官网发布了名为《文化和旅游部 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将加强对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的规范管理,明确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每场演出每个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门票,购票人与入场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通过强实名对黄牛“釜底抽薪”。

演唱会的井喷,情绪的盛宴

演唱会,什么时候又这么火了?

一场TFBOYS十年之约的西安演唱会,让这场音乐热浪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7月24日,“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正式开票,开售瞬间售罄。

在这场演唱会上,官方宣称超过400万人参与抢票,门票被黄牛炒卖到15万到几十万一张,第一排的甚至炒到200万一张。连场外大树上的观看点也被黄牛以5000元一小时的价格出售。

周杰伦演唱会也是同样,没有抢到北京演唱会门票的观众,不惜上演一波特种兵行程,白天先去天津看跳水大爷,晚上再去看摩天轮演唱会。

人憋坏了,票卖疯了。

而演唱会的热潮还在继续,有网友晒出了9月份的演唱会统计清单。

密密麻麻的一张表格中列出了一周的演唱会,高峰期平均一天之中有将近20场知名歌手演唱会,其中不乏张学友、张信哲、周杰伦,林俊杰、五月天、蔡依林这样经久不衰的歌坛巨星,也有告五人等近年大热的乐队。薛之谦、梁咏琪、张碧晨、李荣浩、戴佩妮、哇唧唧哇、房东的猫,当这些名字密集出现在9月份的演唱会名单中,没有粉丝不为之狂欢。

我们为什么需要演唱会?

是”喜欢了9年的人和我的距离只有十八排”,是”安可时,全场喊了三分钟他的名字”,是震耳欲聋,是和无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起合唱,是你真切地感受到,你耳机里的那个人,你隔着屏幕注视过的那个人,此时此刻就在你眼前。

一如歌手王源说:“演唱会就像是连接现实和梦境的乌托邦”。

作为体验式消费,一场live所能传递的音乐感染力与视听震撼无可取代,叠加过去三年被压抑的线下娱乐需求,演唱会终于在今年走向蔚为大观。

在每一场演唱会结束后,我们都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同个体充满情绪的表达。

这些表达,浓缩着爱意、分离、青春、眼泪、感伤,但又充满着治愈的温暖力量。

也许在我们跟随年少时的偶像大声放声歌唱时,便脱离了日常。我们告别了拥挤的地铁,告别了披星戴月的加班,告别了生活的琐碎,告别了无谓的争吵,所有烦恼通通都抛出脑后,就连前面那颗频频挡住视线的大脑袋都变得有点可爱。

文化之热,亦是经济之热

明星演唱会扎堆而来,折射出演艺市场的强劲复苏势头。

这不仅是一场盛大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场久违的经济现象。

人山人海的演唱会,一头连着心潮澎湃的受众们,一头连着文旅市场消费的活力。

这一点,全球范围都是如此。

欧美方面,时隔5年再度开嗓的泰勒·斯威夫特直接引爆市场。

今年3月18日,泰勒·斯威夫特开启了“时代之旅(The Eras Tour)”的巡演,在接下来140多天的时间里,她的脚步将遍布全美20多座城市。

《华尔街日报》称,这一系列的演出,有望成为演唱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总收入或将达到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打破英国传奇歌手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保持的全球巡演票房纪录。

与此同时,她也极大带动了巡演所到之处的消费收入增长,引得官方媒体纷纷为之瞩目。

美联储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称,这位尚处巅峰的流行音乐天后推动着5月费城酒店行业增长。拉斯维加斯旅游局表示,在其演唱会期间,“赌城”游客人数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其在辛辛那提演出时,该市酒店入住率高达98%;到了芝加哥,约4.5万间客房和96.8%的入住率,均打破了城市的历史记录,客房价格也顺理成章水涨船高。

金融分析师为此发明了“TSwift Lift(泰勒·斯威夫特提升)”这一专有名词,用于形容酒店房价上涨,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东南亚地区,以新加坡为例,今年下半年,已有超50组知名音乐人决定在该国开唱,外加相关的音乐节,平均下来不到4天就有一场盛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国内也不遑多让。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分析,2023年暑期(7.1-8.31)全国演出市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02万场,较去年同期增长301.53%;其中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411场,票房收入25.92亿元,观演人数410.06万人次。

头部演唱会成绩单更是格外亮点。

“西安发布”公众号称,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统计,“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演出前后,西安住宿线上提前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尤其是8月6日至7日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9月7日至10日,“周杰伦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天津站”结束后,天津市文旅局立即发消息报喜,四天的演唱会,总计观众人数18.5万人次,其中本地观众占比38%,外地观众占比62%,累计综合消费带动超过30亿元。

大城市的演出场馆频频“爆单”、知名歌手的全国巡演几乎是站站“秒杀”, 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的年轻人屡见不鲜。

更具积极意义的是,在一线城市演唱会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演唱会资源进一步向二三线城市溢出,催生一批因演唱会而兴的文旅新城,地方经济因此而得到激活。

以海口为例,周杰伦在该地举办的四场演唱会共吸引超过15万人次,相关的“演唱会经济”旅游收入可达9.76亿元。

薛之谦演唱会在浙江衢州连开两场,入场歌迷高达5.6万人,其中85%来自外地,数量超过旅游黄金周最旺的一天,为当地带来1.24亿元旅游收入。

一场成功的演唱会,正逐渐成为稳定的城市经济新动能。

情怀通货膨胀,如何回归理性

演唱会的如火如荼,既是供需双方“双向奔赴”的结果,也是消费复苏的生动注解。

而不能忽视的是,”一时的乱”往往与”一时的热”相伴相生。

“男孩为了她彻夜排队,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

张学友歌曲《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中的歌词,正在成为现实。

当前的演唱会乱象,首当其冲的便是票务之乱。

一些演唱会的高昂定价,也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的境地。

以音乐教父李宗盛的演唱会来说,舞台内场区,不论远近左右,一律叫价2580元,而最便宜的“山顶票”也卖到了680元,一度被网友吐槽为“情怀通货膨胀”。而不少仍具有巨大流量加持的歌手的演唱会门票更是动辄超过行业天花板。

而与高昂票面价格相对应的则是并不甚美好的观看体验,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大量视线遮挡区域的座位票流入市场,本来欢欣雀跃想和偶像面对面的受众到了才发现,只能“望柱兴叹”“对墙神伤”。

灯光、舞美、音效,这些极为影响受众观看演唱会体验的因素,在演唱会连轴转的情况下,也没有被主办方好好重视。周杰伦天津演唱会20分钟被困球中的事故,包括歌手在巡演期间频繁插入素人的合唱,也引起一些网友微词。

当然这些抱怨吐槽都是已经顺利抢到演唱会门票的观众所提出的,而对于更多的受众而言,甚至没有体验评论的资格。放票即售罄,黄牛倒卖的乱象,翻了数倍的票价,均让人望而却步,一场用户想要释放情绪的演唱会,突然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文化奢侈品。

购票难,体验差,猫腻多,这些都成为制约演唱会市场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并且这些缺憾正在肆意滋生、无序蔓延。

孰不知,在文化消费品并不显匮乏的当下,用户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高涨的消费热情终究会趋于理性。但在此过程中被迅速消耗的信任,却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被恢复。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关注到了有关乱象,并且当机立断出台了政策,但于行业本身而言,不管是演唱会主办方,还是场地承办方,又或是大麦等销售平台,乃至新兴演唱会热门城市,都应该珍惜用户这份满满的热情,自觉主动地维护产业生态,完善规范市场,而不是满足于“票卖光、人坐满”的热闹。

演唱会的火爆,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演出市场大有可为”之时,我们更该探讨如何“为”以及“何不为”,才是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