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开始进军白俄罗斯,西方面军开始进攻,直指奥尔沙与维捷布斯克
多次进攻的失败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进攻准备不充分、没有靠前指挥、战前训练不够充分以及情报搜集不到位等,但方面军司令依然故我。仅仅休整了10天,新的进攻又开始了。
这次进攻依然指向奥尔沙方向。近卫第10集团军将在奥辛斯特洛耶(Осинстрой)3千米宽度突破敌军防御之后占领奥辛诺夫卡车站和维德利察以西4千米的格尔雅什(Голяшей),整个战役纵深10千米。一共投入8个步兵师(第一梯队5个步兵师)。如果进攻顺利,则投入近卫坦克第2军,负责切断维捷布斯克-奥尔沙公路。第31集团军的进攻宽度为3千米,进攻纵深10千米。进攻一共出动9个步兵师(第一梯队4个步兵师)。第5集团军则负责占领扎格瓦蒂诺(Загваздино)217.7高地往多布罗夫诺方向发展进攻。进攻宽度5千米,进攻纵深12千米,共投入9个步兵师(第一梯队7个步兵师)。
1943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奥尔沙方向上的进攻,苏军出动34个步兵师(第一梯队24个步兵师)、13个炮兵旅、24个统帅部预备炮兵团、4个坦克旅和10个自行火炮团,284辆坦克,火炮密度120-170门每千米;敌军为4个步兵师、2个坦克师、10个炮兵团和200辆坦克
11月30日在1小时炮火支援后3个集团军开始了进攻。然而由于炮火准备不充分和缺乏组织协同,苏军的进攻进展缓慢。例如第31集团军的步兵第274师进攻中没有得到炮火和航空兵支援。而第5集团军的进攻由于没有压制敌方炮火,结果损失惨重,而空军第1集团军强击机只出动了两次用于支援己方地面部队。进攻的第一天,苏军只是突破敌军纵深1-2千米。接下来的两天则是激烈的战斗和抗击敌军反冲击,一个才开始的进攻基本上就结束了。这次战役,苏军仅仅楔入敌军防御纵深1-2千米,亡5611人伤17259人,合计22870人。
苏军1943年10-12月在奥尔沙的几次进攻只是前进了6-12千米,纯减员2.55万人,受伤7.87万人,另外损失17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130余架飞机。
12月份,西方面军又进行了两次战术性进攻。右翼由近卫第10集团军和第5、31和第33集团军进攻,方向为奥尔沙。左翼为第10集团军,方向莫吉廖夫。不过两次进攻都没有奏效,只是前进了1-2千米。对于第10集团军的行动,罗科索夫斯基在其回忆录中写道:“12月份,白俄罗斯方面军部队继续进行地区性战斗,以改善自己出发位置。在方面军右翼,博尔金的第50集团军推进到了第聂伯河,截断了普罗尼亚河-第聂伯河之间地区,并与西方面军的第10集团军在乔瑟地区建立了联系。。。12月底,第50集团军也在自己左翼向前推进了一点,但它不得不向北正面展开,因为友邻西方面军的第10集团军仍在原地”。
1944年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和军事委员会委员捷列金中将
当时,它的友邻部队白俄罗斯方面军在12月初继续追击退却敌军,进抵佩图霍夫卡、新贝霍夫、日洛宾以东、莫济里以东地区并就地进行固守。12月。该方面军在日洛宾-博布鲁伊斯克方向一直没有停止战斗,尤其是在第65集团军地带内。德军从博布鲁伊斯克和其他地域调来3个步兵师和2个坦克师进攻该集团军右翼的步兵第95军。苏军在帕里奇(Паричей)地区英勇奋战,顶住了敌人的冲击,歼敌7000余人。
西方面军在奥尔沙和莫吉廖夫方向上的积极作战行动一直持续到年底,牵制了敌军大量兵力,还使德军不得不加强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4集团军。10月份,从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和第16集团军以及预备队调来6个师-1个坦克师;11和12月份又调来10个师-1个摩托化师
整个12月份,按照德军中央集团军群10日作战损失报告,共损失36211人-阵亡6512人受伤26536人失踪3163人
对于西方面军在1943年秋冬季的进攻作战,炮兵主帅沃罗诺夫在其回忆录中有过如下的描写:“西方面军在10月的进攻作战基本没有进展,由于当时的前期有雾而且阴雨不断,使得方面军不能对敌军的兵力部署、防御阵地情况、预备队情况等进行系统的地面和空中侦察。
不过,最高统帅部依然要求采取果断的行动。根据其指示,10月3日-11日,西方面军的4个集团军向奥尔沙方向进行了进攻,经过9天的艰苦作战,我军突破敌军防御纵深5-35千米。
10月12日,进攻再次发起。德军顽固的防守着自己的阵地并出动空军空袭我进攻部队。10月13日敌机出动1200架次,14日达到1300架次。
而对于进攻的西方面军来说,由于斯摩棱斯克铁路线的糟糕状况和泥泞的土地使得汽车运输也困难重重,这直接导致方面军的弹药、油料和食品供应存在严重问题。
同时,进攻作战只有少量坦克的支援,如果没有它们,战斗只能缓慢进展,步兵也无法克服敌军防御。
我曾经向最高统帅部提交了相关的报告,并指出方面军的进攻必须充分做好准备例如应该储备好足以掩护地面部队进攻的歼击机。‘一个仅拥有55架歼击机的方面军无法保证安全掩护进攻的地面部队,敌军拥有强大的空军,而我们相差太多。’我要求最高统帅部至少提供130-150辆T-34坦克用以掩护步兵进攻并且补充2-2.5万人。然而,来自总部的增援非常缓慢,而对于进攻作战要求却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必须坚决进攻。
10-11月,方面军的5个集团军在第聂伯河的南部和北部先后进行了4次进攻,但只是楔入敌军防御纵深1.5-10千米。
照理来说,最高统帅部应该立刻命令方面军停止进攻,让部队好好休整一下,为即将到来的新的进攻作战充分做好准备,但是我们并没有听到这样的命令。
1943年12月23日到1944年1月6日,1944年1月8日至25日和1944年2月3日至12月16日,方面军的3个集团军在维捷布斯克的进攻行动再次进行。这44天的浴血作战成果依然很小,我军只是突破敌军防御纵深15-18千米。当然,西方面军的积极行动给当面之敌造成不小损失,但我军也蒙受了重大损失。
当时我最为最高统帅部代表,负责协调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行动。部队行动的不顺利使我深深自责也使我感到内疚: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发现和消除部队管理中的重大缺陷,也没有很好地组织他们的必要后勤供应。。。”。
当然,由于是1962年的回忆录,受到当时政治氛围的影响,他在回忆西方面军这段历史时,也不忘指责了一下当时的最高统帅斯大林,指出没有及时听取他的建议,还有否定了斯大林提出的将炮兵和装甲兵统一管理的建议等。
1944年3月的炮兵主帅沃罗诺夫
在向奥尔沙方向连续进攻失败后,西方面军又转向了维捷布斯克。维捷布斯克是白俄罗斯东北部城市,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有多条铁路线链接欧洲重要城市。
在1943年11-12月进攻失利后,大本营在1944年1月18日给西方面军下达了更为有限的任务:与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协同,攻占维捷布斯克(为此需要推进纵深50千米)。不过这些任务一个也没有完成,当然也不能说是徒劳无功。德军在这些进攻中也受到不小的损失,而且无法在新的防御地区固守。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西方面军不间断的积极行动,德军无法从苏德战场中央地段向遂行主要战略任务的其他方向转移补充力量。
1943年10月23日,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向大本营提交了维捷布斯克方向实施进攻的计划。计划首先消灭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和第2方面军结合部当面的敌军,击溃敌军戈罗多克-维捷布斯克集团,攻占维捷布斯克和戈罗多克,而后占领波洛茨克。
11月1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开始进行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战役。由于进展不力,原方面军军司令员叶廖缅科改任他职。不过在其回忆录中却写道:“。。。时值金秋,这片沼泽地显得特别泥泞,但尽管如此,进攻是完全令人满意的。不久,任命巴格拉米扬为方面军司令员的命令到了。我被召到莫斯科,对我已经有新的任命”。
叶廖缅科大将
11月17日,斯大林与巴格拉米扬进行了交流,“由于我所不知道的原因,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不可能使情况发生转折,不可能向戈罗多克和维捷布斯克方向发展已经取得的胜利,而我们在哪里可以分割敌人两个战役战略集团-北部集团和中央集团,为自己打开通往波罗的海沿岸的大门,为解放整个白俄罗斯创造有利条件。大本营讨论了改编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员的问题,决定任命您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巴格拉米扬与叶廖缅科进行职务交接时,对方告知战役失利有客观原因,主要是道路泥泞,不可能给军队供应足够数量的弹药;德军从列宁格勒调来2个步兵师,从中央集团军群南翼调来5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敌军航空兵也进行了充足的补充。。。
11月19日,方面军开始了新的进攻准备。11月23日大本营下达了战斗命令,规定了击溃德军第 9和第6集团军,攻占戈罗多克和维捷布斯克的总任务。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进攻时间从11月24日推迟到12月13日。
12月13日进攻开始,到1944年1月18日为止。方面军左翼部队经过艰苦战斗在维捷布斯克以北突破敌军防御,在12月24日解放了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戈罗多克(笔者注:莫斯科124门礼炮鸣放12响,共12支部队获得“戈罗多克”称号),击溃敌军6个多师,之后挺进到维捷布斯克市郊,切断了波洛茨克-维捷布斯克铁路线,从西北面包抄了敌军维捷布斯克集团,不过从东南面包围维捷布斯克未能成功。
巴格拉米扬大将
链接-巴格拉米扬关于戈罗多克战役的回忆
巴格拉米扬战后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规模不大的戈罗多克战役做为上次战争期间在我指挥下实施的最复杂的战役之一,留存在我的记忆之中。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我在方面军司令员岗位上(笔者注:1943年11月17日由近卫第11集团军司令升任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并晋升大将军衔,原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改任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指挥的第一个战役,有一些决定它的复杂性的纯客观的原因。
第一,战役是在与敌重兵集团对抗的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准备和实施的。。。由于天气恶劣、能见度有限,战役只能在航空兵和炮兵极少参加作战情况辖下进行
第二,我们对敌人不具备实质性的优势。。。
第三,方面军面对坚固的防御体系,得到的弹药、油料保障却十分薄弱
第四,方面军是在友邻-北面的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和南面的西方面军因进攻失利转入防御之时实施积极的进攻行动
。。。如果总体上谈大本营为苏德战场西部方向各方面军制定的计划,那么由于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原因,它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须知为了做到这点,需要有强大的装甲力量,需要进行足够的弹药、油料和一切必需品的供应,以顺利实施如此重要的战役”。
戈罗多克进攻战役
至于德军,对于1943年秋冬季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有着如下的描述:“中央集团军群10月初前在第聂伯河左岸扼守着必须坚守的一个大登陆场。它的正面从第聂伯河与普里皮亚季河汇流点附近,即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结合部以北开始,沿索日河及普罗尼亚河西岸延伸,在奥尔沙以东截断莫斯科至明斯克的公路干线,掩护着铁路和公路枢纽维捷布斯克,并在涅韦尔以东和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相邻。
在3个月中,该地段战斗行动特点是俄军几乎连续不断的突击。这些突击的方向经常改编,突击目的是深远包围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并正面突破其防御。俄军力图实施两翼进攻,迫使德军分散兵力;对莫吉廖夫和奥尔沙方向实施进攻的目的,是切断与中央集团军群战线平行、并且是主要补给道路的重要交通线。
俄国人除占有很大数量优势外,气候也利于他们决战。秋季来临后,只是在9月底出现短暂泥泞,10月和11月的天气则与往年不同,对实施战役没有什么影响。
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悬殊的搏战,它所受到的巨大损失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补充,除由意大利调入1个坦克师在12月底短暂调入右翼以外,而与其配合的航空队只有300多架飞机。。。
德第4集团军司令海因里希,1943年7月31日 - 1944年6月4日任职
俄国人首先对右翼发起了进攻,他们经第聂伯河和索日河实施突击,以便首先挺进列奇察,尔后从西面迂回戈梅利。第2集团军经几天激战再次制止了这一突破。不过,敌人仍然在第聂伯河西岸夺占了几个大登陆场,并在戈梅利以南第聂伯河和索日河之间站稳了脚跟。。。11月10日,俄国人在戈梅利以南发起大规模进攻,并沿第聂伯河两岸推进。11月17日,列奇察失陷,第2集团军左翼在戈梅利地域也被截断。11月26日,俄国人占领戈梅利,同时第9集团军左翼也出现了危险情况。俄军一部兵力向西北方向的莫吉廖夫进攻,另一部分则调向西南方向的罗加乔夫。经过多日紧张的激战,德军迟滞了对莫吉廖夫的进攻,之后在放弃戈梅利突出部后阻止了俄军对罗加乔夫的进攻并保持到12月中旬。
从10月初开始,中央集团军群正面中段只是偶尔事实通常能够顶住攻击的牵制突击,因此,德军守住了乔瑟和列宁诺之间的阵地。但是,斯摩棱斯克至奥尔沙地段的公路干线两侧,俄国人曾4次(10月底,11月初,11月底和12月初)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击退第4集团军左翼,挺近奥尔沙。这些进攻每次持续7天左右,以多倍优势兵力实施,还使用大量炮兵,但全部没有成功。虽然德军后撤了一些距离,但他们给进攻者造成严重损失。俄军每次撤出战斗都被打的疲惫不堪,只有经过充分休整和补充遭到的巨大损失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没有成果的尝试。在第四次进攻之后,俄国人不得不放弃了在这一地段突破德军防御的打算。
对在北面防守的坦克第3集团军来说,10月初的情况要坏得多。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以突然的袭击在10月6日在涅韦尔以东突破了该集团军左翼和北方集团军群第16集团军右翼。德军这两个相邻集团军侧翼被迫后撤。。。幸好俄国人显然也被拖在其他战线。因此他们暂时不急于从涅韦尔地域实施进一步的进攻,以取得战役胜利。而是满足于把戈罗多克、波洛茨克一线以北的德军弱小掩护部队逐渐逼到南面,以威胁坦克第3集团军生命攸关的补给线维捷布斯克-波洛茨克公路。。。12月13日,俄国人同时从东、北和西北三个方向对该集团军发动进攻。两天后,左翼师被包围,虽然之后突破了合围但丢弃了所有重武器和7个炮兵营的火炮以及全师运输工具。俄国人开始向维捷布斯克和从西面通到该城市的公路推进,不过集团军部队最终在维捷布斯克周围守住了西德维纳河北岸登陆场,制止了俄国人的突破”。
德第3坦克集团军司令莱因哈特,1942年1月1日-1944年8月15日任职
经过1943年秋季的进攻,苏军在西方向上已经前出到维捷布斯克以东、奥尔沙以东和戈梅利以西地区。与此同时,苏军攻占了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辽阔地域,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形成了包围。
当时整个西方向上苏军共有3个方面军,分别是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在维捷布斯克方向行动)、西方面军(在奥尔沙方向行动)和白俄罗斯方面军(在博布鲁伊斯克方向行动)。三个方面军进攻正面宽达650千米,共有135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4个坦克军、6个步兵旅、17个独立坦克旅和6个筑垒地域。苏军共有158万人,装备火炮和迫击炮24041门(不含50毫米迫击炮、高射炮和火箭炮)、坦克和自行火炮1159辆、作战飞机2443架。当面敌军为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2、4和9集团军,共有63个师-6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1个步兵旅、4个独立坦克营和12个强击火炮营。德军共有135万人,装备火炮和迫击炮1281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30辆、作战飞机700架。
德军主要防御地带由三道防御阵地组成,纵深5-6千米。距离主要防御地带10-12千米有第二防御地带。在苏军可能进攻的方向设置了坦克和摩托化部队组成的快速预备队。此外,森林沼泽地形也对敌军防御有利。
1943年12月德军在维捷布斯克的Panzer IV H型坦克
1944年1月西方面军作战序列
第31集团军-司令中将格卢兹多夫斯基(В.А.Глуздовский),辖2个步兵军4个步兵师、1个筑垒地域、2个炮兵旅又11个炮兵团、8个高射炮兵团
第5集团军-司令中将克雷洛夫(Н.И.Крылов),辖1个步兵军(3个步兵师)、4个炮兵团、1个高射炮兵团、1个自行火炮团
第33集团军-司令中将戈尔多夫(В.Н.Гордов),辖4个步兵军(13个步兵师及1个步兵旅)、2个炮兵师又3个炮兵旅又8个炮兵团、2个高射炮兵师(8个高射炮兵团)又3个高射炮兵团、2个坦克旅、3个自行火炮团
第49集团军-司令中将格里什(И.Т.Гришин),辖3个步兵军(8个步兵师)、1个筑垒地域、1个炮兵旅又7个炮兵团、2个高射炮兵团
第10集团军-司令中将波波夫(В.С.Попов),辖2个步兵军(6个步兵师)又3个步兵师、1个炮兵旅又4个炮兵团、1个高射炮兵团
第39集团军(1944年1月20日编入)-司令中将别尔扎林(Н.Э.Берзарин),辖1个近卫步兵军3个近卫步兵师、1个步兵军3个步兵师、5个炮兵团和2个高射炮兵团
空军第1集团军-司令空军中将格罗莫夫(М.М.Громов),10个航空兵师和5个高射炮兵团
方面军预备队:2个步兵师、近卫坦克第2军、突击炮兵第5军、近卫炮兵第4师、高射炮兵第48师又4个高射炮兵团等
近卫第10集团军在12月份调往大卢基地区,编入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
整个方面军共有1个近卫步兵军3个近卫步兵师、14个步兵军42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又9个坦克旅及6个自行火炮团、45个炮兵团、22个高射炮兵团、10个航空兵师等。
苏军弹药运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