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鸡国际影展已经开幕,竞赛单元10部长片视域广阔,精彩纷呈。今年我们再次组织了国际影展场刊,共有10位影评人、媒体人参与打分与评选。场刊打分采用四分制,允许0.5分偏差。本届场刊将持续4天,对全部10部长片进行评分,在最后一部影片的观影完成后再进行最终评选,敬请持续关注!
2023金鸡国际影展竞赛单元场刊Day 1 & 2新鲜出炉,参与本届场刊的10位影评人、媒体人对11月1日展映的三场竞赛单元长片《群山之后》《耶路撒冷的房子》《绑架》,11月2日展映的三场竞赛单元长片《黎明之女》《胚胎,幼虫,蝴蝶》《殖民者》分别做出了打分和评价。
来自突尼斯的《群山之后》曾亮相于威尼斯电影节,获得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提名,并刚参加过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单元;意大利的《绑架》入选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而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的房子》则是中国首映。
塞浦路斯影片《胚胎,幼虫,蝴蝶》入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比邻星单元,智利、阿根廷影片《殖民者》入围戛纳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费西比奖,来自墨西哥的《黎明之女》则是瓜达拉哈拉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
媒 体 评 语
群山之后
秦婉:
导演前作《赫迪》曾是我的年度十佳,男主角马斯图拉也是当年的柏林影帝以及我选择的最佳男演员。而本片却不尽如人意,男主角有一个“会飞”的超自然硬设定,但全程人物逻辑缺失,没能形成有价值的表达。导演可能是想呈现一种在脱离秩序后寻找自我,却在无处不在的秩序中停滞,继而崩塌的过程。不过马斯图拉的表演依然很吸引我,他几乎能做到出场就是一个“人物”,让人跟着他的情绪跑。
耶路撒冷的房子
余雅琴:
非常契合当下的作品,通过儿童的视角展开了一个看似魔幻,内在高度现实的影片。
木易movie:
电影《耶路撒冷的房子》以一种现实融和虚幻的方式传递了两个小女孩各自内心的无奈与伤痛,虚实之间融合的其实是“现在”与“过往”的情感交织。影片以克制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时代与个体、现实与记忆、爱与思念的情感内涵,同时充满对战争的有力拷问。若是结合当下的真实新闻来体会影片,感触会更加深刻。虽然影片在剧情设置与叙事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但还是值得细细感受一番。
桃桃林林:
《耶路撒冷的房子》话题非常切合当下的时事,核心也非常伤感。巴以问题对当地人民来说,实在是永远的痛,且是无解的。或者,记忆的一部分,同样是散落的灵魂。
绑架
常温狗:
把高度提纯的通俗戏剧性做到极致,用视听而非感情内核震撼观众,不需要悬念也可以吸引人一直看下去,但如果不在大银幕观影效果会大打折扣。
徐元:
视听质感和场面调度都无愧是大师水准,这种依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严肃历史题材影片,是欧洲“优质电影”仍然精魂不灭的证明,而且在movie全面取代cinema的今天,甚至无妨借用英国电影的那个术语——“遗产电影”来描述之。不过,具体到本片本身,前面七成的段落固然非常精彩,然而主角的戏份却分配不均,尤其是结局无法从“故事”而非“忠于史诗”角度做整体收束,最终让影片的表达含混,令人莫衷一是。
大奇特:
匠人电影,古典主义,视觉享受,四平八稳。天主教和犹太教在“绑架”事件下的两代纷争,所有人都裹挟其中。剧本在某些时刻过于夸张,也在某些时刻表现出了自我克制。声音很有层次,有大量不错的配乐时刻激昂澎湃。
深焦DeepFocus:
贝洛基奥风格非常重的电影,各方面都很扎实,叙事流畅、节奏张力拉满、美术与配乐极其华丽,十足的视听享受。宗教题材在中国有天然的屏障,但从亲情、权力关系的角度看,本片依然很好理解,最后再从通俗中反思宗教,也很友好。
黎明之女
徐元:
沉闷沉郁沉重,观赏性确实严重不足,视听设计也相对平庸,但因为题材和切入角度(“女性和地球是政治同盟”)的出色,整体上仍可以称为一部庄严肃穆的佳作。
桃桃林林:
拉美魔幻风的作品,写实同时加入不少魔幻及意象的东西。但整部影片的制作还是有些笨拙,包括各种碎片化的叙事,要通过一些字幕和画外音来交代,让影片太实了,失去了魔幻题材该有的魅力。
胚胎,幼虫,蝴蝶
常温狗:
模糊的“非线性人生”设定其实跟故事本身的调性互相契合,放弃理解轻科幻的整体逻辑可能会是你喜欢这部影片的前提。哲学意味很浓,人物构图花了心思。没有匠气,混乱暧昧的风格很挑观众。
木易movie:
“线性时间”或“无常时间”的概念设定,很有创意,具有软科幻的意味,但其核心想要探讨的,是人与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那种颇为无奈的“宿命感”。
殖民者
秦婉:
西部公路片的类型上还颇有一些武侠片的味道,多视角多层次,很巧妙地把殖民过程中各层级以及周边的人包裹进去,展现其中的暴力,视听设计极强,观赏性非常高。
几场杀戮戏各有特色,印第安混血男主角带来很多记忆点,反击中又未曾改变被利用的身份。更有趣的是,结尾镜头转向了后半程才出场的印第安女性,她才是最坚定最彻底的反抗者——不认识总统,不认识资本家,对能否成为这个国家的居民毫不在乎,就是不愿意抬手举起茶杯被拍摄。很有力量。
法兰西胶片:
不错,杀戮金字塔,一条线直给到最后。和今年平遥那部《尸袋》一样,剥削的顶层都是同性强暴者,以此来破碎男权最后一幅肖像。有些文本结构和表演方法有昆汀的痕迹。印第安混血男主还挺朱孝天的,加上中国台湾参与投资的背景,我差点信了,女主角直到中后段才出现,黑夜阴影下恍惚以为任素汐,她的最后一个动作——纹丝不动,非常现代,酷。配乐醒脑到快有点压制影像了。
胤祥:
片子非常之厉害,美服化道摄影都相当在线,续到西部片的历史脉络里都算得上是当代佳作了。更有意思的是影片逐渐扩展的结构所带出的、讨论智利历史上的殖民-政治暴力机制的自下而上的角度,提供了从原住民、混血(梅斯蒂索人)、白人(还分不同来源和地位)的诸多层次。在所谓“first nation”的脉络里也是一部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