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时的出酒率到底和啥有关?70岁大爷说出内幕,行家:真不简单
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一群人聚在一起就会喝上白酒,然后进行畅聊。就像这次,小编和一群朋友去了乡下游玩,到了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就打开了一瓶白酒,开始喝了起来。
这个时候就有同行的人发出疑惑:同样的酒,为什么价格会有那么大差别呢?这些酒在酿制的时候出酒率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时,旁边一位70岁的大爷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疑惑。大爷以前是自己开酒厂的,所以对这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谈到酿制白酒,他说了三点关于出酒率和用到的粮食的关系。
第一点:不同的粮食酿出来得到的酒的多少不一样
酒的出酒率和酿制酒时的原料是有关的,现如今在原料这一块使用高粱较多,品种不同,酿出的酒的量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原料并不止这一种,还有很多别的可以用来酿酒,像我们常见的就有小麦、大米,玉米之类的。
那我们怎么来区分哪种原料用来酿酒时出酒率会高呢?大爷告诉我们原料中淀粉含量的多少决定了粮食的出酒多少,如果一种粮食所含有的淀粉量越高,用这种原料产出的酒也就会越多。据我们的了解高粱含有的淀粉量稍高一些,基本达到了70%左右呢!在其次的也还有小麦,它达到了65%,稍微差点的就是玉米了,它的淀粉含量只有25%左右。
第二点:不同酒曲在酿制白酒时,出酒的量不一样
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酒曲种类有大曲、小曲和麸曲。这些酒曲用不同的粮食入曲,而且因为这些酒曲的不同酿制出来的酒的量也不同。一般都会在用到大麦或者小麦的时候选择大曲酒入曲,用到高粱或者玉米的时候选择小曲酒,不同的酒曲出酒量不同,第一种情况有40%,之后的情况55%。
这其中酿制时选取的温度不一样也会有影响,一般分为三种温度,高温、中温和低温,酿酒时那些细小微生物在低温时活性会低很多,所以酿酒时选择低温的出酒率会是最高的。
第三点:氧气的含量对酿酒很关键,把控好了产生的酒水才会好
我们都知道酿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酵,那么酿制酒的时候那些菌种基本上都是要在有氧的环境下才能大量产生的。因此,我们在酿制酒时需要让空气进去,不能够在完全密封的环境下,不然就会由于菌种的量不够而没办法酿制酒。当然空气要有多少也是需要把控的,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接下来针对空气的量把控不同谈谈以下这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酒坛里面氧气不够,如果做的是固态发酵,那么我们会发现堆在一起的粮食温度升的相对很慢,如果采用液态法酿制酒,我们会发现容器里只有少量冒泡。这两种原因都是因为氧气不够,我们要补充适当的氧气才能够改善这种情况,让酒的出酒率增加。
第二种情况:容器中氧的含量过多,导致菌种繁殖过多,使酒的发酵过度,这样酿制出来的酒就没办法饮用了,因为会比较酸。因此氧的含量一定要适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现在就有大量的酒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选择用搅拌的方法,因为酒厂酿造酒是同一个很大的容器,如果只是普通的接触到表面的原料,那么里面的一层就没办法和外面的空气接触到。
所以,酒厂的工人总会隔一段时间就将密封的容器打开,用上机器去搅拌,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的保证氧气含量的充足,而平时不搅拌的时候,是将容器密封起来的,这样一来,提供的环境就不会让氧气过多,造成酿制出来的酒就不会变得酸,而且每次搅拌放进去的空气都足够容器里面的菌种去使用。所以用这个方法能够很好的保证氧气含量的适量。
以上三点和酒的出酒率有关,在平时酿酒时就需要很好的去注意这些点,我们的疑惑这位70岁的大爷很好的帮我们解决了。那么说到酒就不得不提“王绍彬酒”,这款酒我们能够直接从酒名知道它的来源,对酒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酒养糟”就是他当时提出来的,凭借着这一点对当时茅台镇上所有做酒生意的人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人们亲切的称呼他为“茅台铺路人”。而且茅台酒厂的第一人厂长也是他。
因此,在后世的不断发展下,当地的人为了将他的精神和独特的酿酒技艺传承下去,将王绍彬当时还留下来的酒作为基础,在其中混入5年的基酒,特意调制出了这款酒,这款酒的口感和当时王绍彬酿制的酒水相差无几。大家要是好奇完全可以去试一试口感!
关于酿酒时的出酒率就说到这里啦!欢迎大家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