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语有云,传位不规范,皇子两行泪。清朝入关之后,对明朝多有借鉴,唯有立储一事,是一点儿也不打算借鉴。
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基本上秉持着传位于嫡长子、没了便从宗室找的原则,因此,有明一代,立储风波都体现在君主与朝臣的争斗之间,各皇子反而竞争性不强。
结果,老四胤禛赢得了最终胜利,其支持者老十三胤祥因此成为最大功臣。其他七个人,或多或少作为他的竞争者,都获得了圈禁的待遇。
不过,虽然同为圈禁,这七位皇帝的居住环境不同,待遇差别也极大。
自从太子胤礽被罢免之后,整个朝堂局势都焦灼起来,其中最为朝臣所赞赏的皇子便是老八阿哥胤禩。
胤禩虽然非是嫡子,但无论是与自己的兄弟的交情,还是在政事上的才能,都极为不错。加之他待人体贴、性格温润,还赢得了不少朝臣的支持。因此,相较于其他皇子,胤禩是雍正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因着两次作对,使得雍正上台之后对其造成了致命打击。本着“相亲相爱”的原则,雍正并未处死胤禩,而是先将他身边的人都遣走,而后开始孤立他。之后不断挑他错处,从精神上折磨他。
一个月后,胤禩喜提圈禁宗人府豪华监禁大礼包。为了表示对他的优待,雍正还贴心地为其筑起高墙,另取了“阿其那”的名字。写作圈禁,实为囚禁。当胤禩在宗人府享受着非人般的待遇时,雍正还将他的罪状诉诸全国。如此特殊的待遇,让胤禩被圈禁不过七个月的时间,便因呕病死在了监狱之中。
因此,雍正即位之后,就将胤禟遣送到西宁。但是胤禟并不安分,经常与曾经交好的皇子来往,越发引得雍正不快,最终与自己的八哥一同被宗人府除名,并押送到京城。
而后,胤禟也迎来了高墙林立的圈禁生活,除了所谓的“下贱饮食”,连一碗汤都无法得到。因为身负三条锁链,又是炎热夏天,导致胤禟处境越发艰难,于狱中悲惨而死。
与老八的强力竞争型对手不同,这三人都比较隐晦。
老三胤祉为人隐忍,知道无论是从嫡长而言还是才能而言,都有更优选择,因此更擅长韬光养晦。平日里虽然与身为太子的老二交好,却不如老八老九那么明显,加之他在康熙面前又表现得淡泊名利,因此即使老二被圈禁,自己也能够得以保全。
但是胤祉并未被圈禁在宗人府,而是景山亭。与老八相比他的待遇显然要好上许多,但他没想到自己是因为如此滑稽的理由获罪,最终抑郁身亡。
不过,由于老十天资有限,与其他兄弟相比心思较浅,因此雍正并未将其作为真正的对手。雍正即位之后,碍于他母家的势力,将其圈禁在宗人府,但待遇还不错,因此老十还能没心没肺的生活下去。最终,老十凭着自己乐观的心态,熬死了雍正,并在乾隆时期被放了出来。
为此,因着母妃的临终遗言,雍正只是将胤禵圈禁在了景山寿皇殿。有吃有喝,有家人陪伴,老十四还在圈禁期间喜提两个女儿,因此表明老十四待遇还不错。
本来皇权都不用斗争,毕竟康熙曾经还两度立老二胤礽为太子,但架不住康熙命太长,自己兄弟又太强。
虽然胤礽自小就备受宠爱,并且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太子,但老大胤禔总是挑自己错,加上康熙要求太高,导致太子之位被废。不过,康熙想来想去,还是最心疼的老二比较好,于是之后又把他立为太子。
由于是被圈禁在自己府中,加之断绝了人际交往,老二对雍正威胁不大,因此他的圈禁待遇极其好。
但是因为夺储欲望太过强烈,胤禔一点儿也没有收敛。不仅表示老二该杀,还让人相面说自己能当皇帝,最终在老三的告发下,老大因镇魇老二而被康熙圈禁在府中。
由于府内妻妾俱在,物质待遇不改,老大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圈禁生活中诞下了二十多个子女,直至死亡。
纵观七子结局,都逃不开被圈禁的命运。但由于老大老二是康熙圈禁,早早地远离了最终的斗争风波,因此不仅被雍正放过还颇受礼遇;而处于风浪中心老八与老九,则遭受到了最惨烈的圈禁生活。
由此可见,一个皇位,竟使得众兄弟在多年的争储风波之中,恩情俱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