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年满18周岁,已经都是成年人,只是,他们又与真正的成年人有所区别,由于常年生活在校园,几乎不接触社会上的人与事。很多大学生对待一些事物的看法充满善意,他们愿意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善良而美好,这种状态有利有弊。江苏就有一个女大学生在商场里逛街,被两个年轻男子搭讪,两名男子表示遇到困难希望借900元,女生心地善良借给了对方,还表示:“如果要是骗子早就跑了。”
事情就发生在江苏常州,女大学生吴同学在商场里逛街,偶遇两名年轻男子,对方自称正在出差,由于支付宝不能正常付款,希望吴同学能够借900元帮忙垫付一下,后续会让他们的同事在2个小时之内转账给吴同学,为了提高可信度与真诚,两名男子还特别加了吴同学的社交媒体账号。“900元钱”对于现在的一名大学生来说都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吴同学觉得金额并不大,对方又很真诚,还能帮助对方,于是,毫不怀疑拿出900元钱借给了他们。
然而,两个小时过去了,两名男子承诺的转账却迟迟没有到账,吴同学就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对方。对方的解释似乎说得有理有据,称需要24小时才能到账,还反问吴同学:“你是把我当骗子了?”善良的女大学生吴同学随即表示:“那倒不至于,如果是骗子早就跑了,你要是骗子你就不搭理我了。”
可惜,事实还是给了吴同学一个明晃晃的教训,汇款过了24小时依旧没有到账,吴同学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了,连忙报警。警方迅速展开行动,很快就抓到了2名嫌疑人,根据嫌疑人口述,他们还骗了一位女大学生张同学,以垫付网约车费的借口向张同学借了1400元,张同学还向对方强调说:“我真是学生,不要骗我。”对方信誓旦旦的保证:“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我不可能骗你。”结果女大学生张同学真的被骗了1400元。
这条消息传到网上以后,引发热议,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现在的大学生会这么单纯,陌生人的话随随便便就相信了。在我看来,这些人正是盯上了在校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的特征,然后,以较低的诈骗金额降低大学生的防备心理,从而提高诈骗成功率。因此,大学生出门在外保持善良是美德,但是也不能放下警惕之心,以防上当受骗。
大学生还应警惕下面几种常用于大学生身上的骗术,譬如冒充公检法,诱导大学生把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通过获得熟人的联系方式,冒充熟人,骗取信任,编造理由,诱使大学生转账;还有冒充银行或者手机运营商,以积分兑换奖品为理由,给大学生手机发送含有木马的网站,只要点击就能获取大学生的银行账号和密码,从而盗取资金;兼职诈骗也是大学生经常上当的一种骗术,他们抓住大学生兼职赚钱的心理,让大学生刷单拿回扣,开始几单会很快给予回报,当大学生投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就会消失。
现在骗术五花八门,在校大学生一定要注意防范,平常多学习防骗知识,提高警惕,提升自我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