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变身风景线,松江治水交出亮丽成绩单

2020-01-29   上海松江发布

2019年,全区2个国考断面长期稳定在Ⅲ类及以上;24个市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均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过半数的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662个河湖常规监测断面中,水质优于劣Ⅴ类636个,占比96%,这是去年松江区的河道交出的一份漂亮的“体检单”。

“要是放在10年前,

有一个月测到水质达到Ⅲ类,

就已经是个惊喜了。”

松江区内的河道水质越来越好了,

跟着小松一起来看看吧~

定期给河道体检


国考断面指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对上海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本区境内共有2个国考断面,分别为圆泄泾、大泖港。


市考断面指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对各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本区境内共有24个市考断面,主要分布在骨干河道。

治水的前提就是要摸清河道水质情况,找准水质超标的病原,而水质监测就相当于是给河道“做体检”。


河道变身风景线,松江治水交出亮丽成绩单


“我们每月委托第三方对辖区内662个河湖常规监测断面进行水质检测,通过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次,掌握污染源,形成“河道体检报告单”,直观体现被检河道的“健康状况”,从而针对性制订治理方案。”松江区水文站站长张立新告诉小松。



小河影响大河,大河的水质好了,相应地小河的水质也提升上去了。那么国考、市考断面水质的达标意味着什么呢?


“断面水质就像是河道的健康指数,河道的体检结果是健康的,意味着整个河道的生态链得到了恢复和重建。”


“近两年我们一共消除了419条劣Ⅴ类水体,2020年的目标是消除剩下的17条,实现全区河道无劣Ⅴ类水体。”区水务局河长办主任姚金华说。


最美河道回来了


“河道护岸整齐,水流通畅,水质清澈,沿岸绿化美观。”这是今天朱定村、曹家浜村居民眼里的母亲河——鳗鲤湾。


鳗鲤湾位于泖港镇建设河西圩区,河道长度2.34公里。“以前的这条河是一条断头浜。”说起昔日的鳗鲤湾,泖港镇水务站站长陈岗仍然记忆犹新。



雨污混流、调水困难、河岸杂草丛生,鳗鲤湾曾经是一条黑臭河道。“把碧水环绕的美丽田园风光还给村民”,泖港镇根据市、区水务局、规土、环保等部门的意见,结合鳗鲤湾河道的实际情况,实施了沟通水系项目,水务站、朱定村、曹家浜村等多家单位联合对鳗鲤湾实行水环境整治工作。


底泥疏浚、水系沟通、岸线新建护岸、布置绿化……鳗鲤湾的水质变好了,河水变清了,河岸变绿了。


“以前河道两旁企业乱排、村民乱搭乱种很多,现在河里也干净了,岸上也漂亮了,人住在这儿开心的多了。”鳗鲤湾附近的村民这样说道。现在的鳗鲤湾河道成为了两个村村民的休闲景点,每到傍晚时分总能见到村民在河边散步。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鳗鲤湾的蜕变是我区水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2017年以来,我区以“三制并举”为抓手,推进黑臭河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雨污分流等工程建设,不断增加市民的获得感。

农村生活污水无处可逃


“现在我们的生活污水都纳管了,不会乱排放了,污染少了很多,住着也舒心了。”泖港镇村民的一番话,道出了近几年松江大力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村民带来的实得感。



“泖港18年完成了2000多户,19年有5207户都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有条件的接入市政管网,没有条件的就地采用生化处理,以前我们的污水排放要求是1级B,现在都已经达到1级A。对村民来说,家附近的污染少了,人居环境也变好了。”陈岗表示。


浦南地区水系发达,农村居民的村落比较分散,再加上以前农村污水的设计和排放标准较低,因此排放时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染,影响河道水质。而经过集中处理后,污水经过处理达标了以后,再排放到河里,从源头上消除了河道的污染源。


据悉,今年区水务局还将加快推进剩余23000余户农污设施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基本实现农污处理设施全覆盖。




文、编辑:沈莉娜

图片:区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