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大暑忌3事,一年病不沾”,大暑节气,最忌讳哪3件事?

2024-07-19   简食记

大暑,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位于夏季的第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大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一部分,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古人通过观察天文现象和自然界的生物变化,总结出了一套与季节变换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和生活规律。

由于大暑期间气温极高,人们发展出了一系列防暑降温的习俗。比如,喝凉茶、绿豆汤,吃西瓜等清凉食品,这些都有助于消暑解渴。在某些地区,还有制作冰镇饮品的传统,如冰糖雪梨、酸梅汤等,既美味又解暑。

大暑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习惯上,还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学与艺术之中。许多诗词歌赋描绘了夏日的炎热景象,以及人们如何应对酷暑的生活智慧。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暑六月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虽然并非直接描写大暑,但其意境却能让人联想到夏夜的清凉与宁静。

大暑时节,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容易受到湿热之邪的影响,因此提倡适当调整饮食,多吃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以达到调和阴阳、预防疾病的目的。民间自古就有俗语讲:“大暑忌3事,一年病不沾”,大暑节气,最忌讳哪3件事?

1. 忌晨练:在大暑时节,早晨的空气湿度大,且气温已经开始升高,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加重身体的湿热感,导致体内湿气过重,影响健康。建议选择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适度锻炼,如傍晚时分。

2. 忌贪凉:尽管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但中医理论认为此时人体的毛孔张开,如果过度贪凉,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直接对着风扇吹、饮用大量冷饮等,都可能使寒气侵入体内,损害阳气,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

3. 忌大喜大悲:大暑时节,气候闷热,容易使人情绪波动,过于激动或者悲伤都不利于心神的调养。情绪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保持心态平和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除了上述三点,其他常见的大暑养生忌讳还包括避免阳光直射、忌饮食不洁、忌冷水洗澡、忌高强度运动、忌大量饮水、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等。在大暑期间,适宜的做法包括保持室内通风、穿着透气的衣物、多喝温开水、适量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西瓜、苦瓜等,并且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大暑节气,炎炎夏日的顶峰,此时养生饮食显得尤为重要。首推的便是绿豆,性寒味甘,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一碗绿豆汤或绿豆粥,便能带来丝丝凉意,驱散体内的燥热。

鸭肉,性凉而滋阴,富含蛋白质,与莲藕、冬瓜等搭配炖煮,不仅能够消暑,还能滋养身体,尤其适合大暑时节食欲不佳、体质虚弱之人。

薏米,微寒而健脾,是祛湿良品,常食薏米粥,能有效缓解夏季湿热引起的不适。

清凉的茶水,如绿茶、菊花茶,不仅解渴,更能补充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运作;而黄瓜、西瓜等含水量极高的果蔬,则是补水解暑的佳选,其中西瓜更被誉为“天然的电解质饮料”,其甜美的汁液能迅速补充流失的水分。

苦瓜,虽味苦,却有清热解毒、降血糖的奇效,适量食用能有效去除体内积热,促进食欲。

在大暑时节,合理选择这些食材,不仅能够帮助身体适应高温环境,还能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当然,养生之道在于平衡,即便是清凉解暑的食物,也应适量食用,以免过度寒凉伤及脾胃。通过饮食的调节,配合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方能在酷暑中保持一份清凉与活力。

好了,今天文章就分享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人生是一场荒芜孤独的旅行,冷暖自知,苦乐在心,照顾好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