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护士”家庭用行动彰显天使的美丽

2022-05-12   南国今报

原标题:“双护士”家庭用行动彰显天使的美丽

江盛正在为病人做术前准备。今报记者蓝超君 摄

唐金珠正在查房。 今报实习记者何俊涛 摄

李开枝正在给病人做血液透析。 今报实习记者何俊涛 摄

韦燕蓓和妈妈覃琴英合影。 今报记者蓝超君 摄

今报记者蓝超君

有这样一对母子,他们用对生命的敬意,践行从业时的誓言;有这样一对母女,她们用如沐春风的话语,激励患者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用娴熟的专业技能,挽回一个又一个生命。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护士。

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3个“双护士”家庭,他们的故事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光荣与神圣。

1

调皮男孩

在妈妈启蒙下成了护士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被誉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似乎是女性的专属,男护士在这个队伍中可谓凤毛麟角。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柳州市眼科医院)手术室的江盛,就是护理队伍中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之一。

记者见到江盛的时候,他正穿着一身手术服,干练地协助麻醉师打针、给药。随后,又麻利地为主刀医生做好术前准备。眼科手术讲究细节,他全程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术每一个环节,医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他都能瞬间心领神会,及时给出反馈。

90后的江盛是桂林市永福县人,他母亲曾经是当地医院的一名护士,如今已退休多年。回忆起母亲当护士的那些年,江盛眼中充满对妈妈的崇拜。

他告诉记者,当时有些调皮的他,看到母亲用双氧水给病人处理伤口,自己会偷偷回家学着妈妈的样子捣鼓。母亲也会因为他生病、受伤,亲自上阵给他处理伤口或打针。正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母亲的工作,他对穿着白大褂的人都格外亲切。

身为医务工作者,妈妈常常忙到不记得接他放学,或者没办法参加他的班级活动。小时候因此无理取闹的江盛,在他从业之后才体会到母亲的不易。

8年的手术室护士工作,让他看到了很多的生离死别。有沮丧、有难过、有无奈,也有骄傲和喜悦。每一次与同事并肩作战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来时,他都成就感满满。这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选择的这条路。

尽管江盛妈妈已经退休多年,但每当他遇到护理上的难题,都会远程请教,让妈妈“指点迷津”。他说,在生活中妈妈是亲人,在工作上更像是战友。在护理职业的道路上,妈妈给予了自己的启蒙,也给予了鼓励和支持,自己也将不负妈妈的期望,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勇往直前。

2

护士群体里的神仙眷侣

他们相遇在校园,相知在职场,相守在生活。很多人说他们是柳州市工人医院护士群体里的神仙眷侣。从业12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成为科室顶梁柱。结婚十余载,他们有一对可爱懂事的儿女,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他们是肿瘤科特需病区的护士长唐金珠和血液透析室护士主管李开枝。

记者见到唐金珠时,她正在耐心地跟患者讲解情况。该科室去年底设置肿瘤科特需病区以来,不少患者都愿意转入该病区做治疗。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锦旗,其中不少是患者单独送给唐金珠的。

作为护士长,唐金珠经常告诉科室的年轻护士,对病人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点责任心。

因该病区患者治疗的特殊性,需要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同时患者成功植入导管后,日常维护也十分重要。唐金珠作为专科护士,每次置管前,都会耐心地跟病人讲解置管过程、如何配合医护人员置管以及如何日常护理等内容。同时,她作为护士长,也会毫无保留的指导年轻护士如何进行导管维护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患者因此也非常信任并依赖她。

与唐金珠工作内容不同,李开枝除周日外,每天都要为患者做血液透析。其中大部分患者是尿毒症患者,都是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有的每周至少做三次。一来二去李开枝跟他的病人们也都成了老熟人。同科室都说他是全能型“男神”,病人透析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几乎都是他出马。唐金珠也笑着说:“我是我们科室的内管家,他是他们科室的设备保障员。”

唐金珠和李开枝是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共同来到柳州市工人医院,这一干就是12年。丈夫沉默稳重,做事雷厉风行;妻子耐心细致,用真心、爱心、同理心呵护内一位患者。在他们眼中,彼此是精神支柱,工作上相互鼓励对方,一起共进退。

2020年初,十多年党龄的唐金珠冲锋在线,加入了援鄂医疗队支援湖北。妻子冲锋在前,丈夫在后方也全力支持做她坚强的后盾。女儿深受父母感染,如今9岁的她也经常跟爸爸妈妈说以后长大了也要穿上白大褂,做“大白”。夫妻俩也表示,会将护理事业进行到底,希望护理一生归来时,能得到社会温柔对待。

3

“叛逆少女”

成了“白衣天使”

5月8日周日,正值母亲节,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的护士韦燕蓓订了一束康乃馨,为前来探班的妈妈覃琴英准备了一个温馨的“小惊喜”。拿到礼物的覃琴英笑靥如花,轻轻的抚摸着女儿的头,慈爱的眼神中仿佛这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还是个小孩儿一般。

覃琴英也曾经是一名护士,现退休后返聘在一所学校任教。谈到女儿,覃琴英直言自己很“愧疚”。因为她平时工作特别忙碌,家里的两个小孩都是“放养”长大的。女儿在初中时成绩一直不太理想,且有些叛逆。那段时间,她一有空就会叫女儿给她拔白头发。有时候一坐就是两小时,母女俩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谈到深处,覃琴英眼睛泛红地看着女儿:“如果当时我有更多精力投入给她,她会比现在更出色。”

韦燕蓓初中毕业后进入卫校学习,18岁就进入护理行业工作,而且在工作期间还自考了本科。在学业和职业的道路上,妈妈就是她的领路人。因此,她对白大褂自小就有一种向往。

她告诉记者,她小时候在医院宿舍大院长大,妈妈工作的医院离宿舍不远,因此她一有空就往医院跑。当时医院和学校是连在一起的,她经常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屁股后面追问很多很多的“为什么”。她还偷偷地到母亲工作的科室,看母亲工作的样子。有时候自己生病了,就自己给自己拿药,这些都是母亲不知道的事。

因为年纪小,很多时候她的工作不被病人或家属认可,她的妈妈总会耐心地安慰、教导她。直到有一次,遇到一名鼻咽癌患者大出血,她有条不紊地处置,与医生默契配合,让病人转危为安。事后家属和病人对她的看法大大改观,这个小姑娘用实际行动和真才实学,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肯定。

今年年初,百色疫情形势严峻,她毫不犹豫冲锋在前。爱美的她哪怕每天素面朝天,满脸防护面罩的压痕也无暇顾及。如今已入行7年的她褪去了年少时的青涩与腼腆,在面对病人及家属时处乱不惊,做事井井有条。病房里一个伯伯用“贴心的白衣天使”来形容她,对她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