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部典藏级人文地理著作《大地上的山西》出版发行
每一种文明都有它的特质,而它最根本的属性,在文明诞生之初便已显现!如果说了解西方文明和现代世界,必须回到它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土地上;那么认识中华文明,就要回到东方文明曙光初现之地———山西。那么,山西因何而生?因何而立?因何如此夺目又如此低调?山西人该怎样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28个山西人文地理单元,89万字行云流水的瑰丽神奇,720页三晋故事的贯通演绎,150位国内外顶级摄影师(机构)的361张极致影像完美呈现蔚为大观,28位专业工作者累积1400多天的倾情奉献,最终凝结成山西首部典藏级人文地理著作《大地上的山西》。而关于“山西”的种种疑惑,在翻开这部巨著的那刻起,便随着沁出的阵阵书香被一一解开。
《大地上的山西》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发行,山西秘境书房联合创始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绿维文旅集团乡土休闲分院院长、国家高级导游员、中国知名文化旅游学者姜剑波著。他携手创作团队,对山西人文地理进行深入研究,用脚步丈量表里山河,用时4年,创作完成了这部重达2公斤的《大地上的山西》。这部巨著以高蹈的站位、宏阔的视野、独特的体例、畅达的书风、厚重的质地和浪漫的情怀,梳理、论证和阐释了“认识中国,从山西开始”的文化脉络,同时也是山西区域文化形象的精美名片,对促进山西文旅发展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日前,《大地上的山西》新书首发会在太原市举行,《山西青年报》记者专访了作者姜剑波,跟随他的创作历程,进一步了解三晋历史文脉。
生命轨迹几乎与山西大地相融
山西,承载着厚重历史与独特文化。《大地上的山西》亦是如此。这不单单体现在720页、89万字、2公斤重上,还体现于宏阔的视野、理性的思辨、扎实的调研。以大地为脉,以时间为序,姜剑波历时4年深度寻索,带领山西秘境书房团队编著完成了《大地上的山西》。
姜剑波生于1974年,忻州市保德县人,出生在滹沱河谷地南部的忻州市忻府区,就学于汾河谷地中的晋中市太谷区,先后工作于忻州市宁武县、晋中市寿阳县、北京市、太原市等地。他从小喜欢地理、喜欢读书,且近30年从事旅游行业。其间,通过大量阅读、深度旅行、习惯性思考和书写,经历了从行走山西到认识山西,再到走遍全国、行走世界后的反观山西和重新发现山西的过程。已出版《太行———天下脊》《带你大朝台》《表里山河三部曲》等著作,主持规划忻州古城、张壁古堡、芦芽山、老牛湾、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安康瀛湖等上百个文旅项目,致力于以山西为基点的中华人文地理深度探索和中国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姜剑波说:“我的生命轨迹几乎与山西大地融为一体,是不折不扣的山西人。”正是因为骨子里这份浓浓的三晋情,他决心创作完成一本代表山西形象的书籍。
2009年,当姜剑波看到中国国家地理出版的《台湾》一书时,便在心中种下了这颗种子。2020年疫情的到来,让他有时间冷静下来,反思过往、计划将来。就这样,蛰伏已久的种子开始萌发。于是,他暂停了运营5年的规划公司,开始写作。“2020年,整理出版了《带你大朝台》,后来执行主编并出版了《表里山河三部曲》,还写了《太行———天下脊》。但这些工作对我来说,只是为《大地上的山西》这部大书探索铺路,因此,可以说这本书从2020年年初就已开始创作。”姜剑波如是说。
500多人4年共同编著成型
从2020年年初开始创作,到2023年除夕文字部分正式完结,再到繁忙密集的审校、制图、印刷装帧等工作,直至今年国庆放假前一天,这本历时4年创作的山西首部典藏级人文地理书才得以成型。
谈及创作团队有多少人时,姜剑波回答:“500多人参与其中。”他向记者一一罗列团队中的参与者,有晋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国内外顶尖的摄影师,山西及山西籍媒体记者朋友,旅游界和户外界的同行,仅包括编辑审校、排版设计、地图制作、推广营销、印刷制作在内的核心工作团队人员就达20多人。
创作过程中,该书主编、三晋出版社·问弗文化工作室创始人张婷和两名助理编辑,见证了本书从孕育到出生的全部过程。该书总设计师贾兴国推掉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重要工作,和助理设计师闫花成从封面设计、内文排版、修图调色、周边设计到现场印刷,将4月到10月的半年时间全部留给了这本书。还有完成了书中几乎所有手绘地图、手绘图件的申龙霞,为该书设计系列地形图的谢封宇老师及其团队……
姜剑波说,要感谢这些人,但感谢的人远不止这些,是他们对山西的热爱与坚持,共同打造了《大地上的山西》。
28个人文地理坐标点亮中华文明
四十亿年来的地质演进和五千年来的人类文明,在大地上的山西如“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大地上的山西》如一位持炬觅径(晋)的寻宝人,沿着这些不按地理单元和行政区划展布的脉络,点亮了28个极具里程碑性质的人文、地理“灯塔”,犹如二十八星宿般连缀成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照亮了我们的来路,辉映着我们的当下,激励中华儿女稳健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大地上的山西》以“天、地、神、人”为主脉络,融合了自然、土地、精神、社会4个空间,精选了山西的28个人文地理坐标为星宿,次第点亮了中华文明探源的曙光,梳理、论证和阐释了“认识中国,从山西开始”的文化脉络。
谈及书中为何是4个大篇28个章节,姜剑波道出了“玄机”。他说,关于世界构成,东方圣贤老子的“天地人道”四大合一思想和西方学者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四重整体理论不谋而合:“天”即山川日月、风云雨雪等自然空间;“地”即承载人类和万物生长的土地空间;“人”即由人类生产、生活聚合而成的社会空间;“神”或“道”即社会运转规律及由此产生的思想精神空间。“大地上的山西,恰是以清晰、立体、持续、完整的基因链构筑起的,中华文明赖以孕育、诞生、发展、延续的‘天—地—人—神’四重整体空间。而这个整体空间,又是由看似散落实则极富规律的28个人文地理坐标连缀完成的。”
这些坐标虽然没有按行政区划分区归类,实则涵盖全省11个市。姜剑波解释,拿忻州市来说,从行政归属看只包含五台山、系舟山、大雁门三篇,实则太行八陉、大同火山群、五台山、恒山、大雁门、吕梁山地、黄河晋陕大峡谷、系舟山八篇都与其紧密关联;拿晋商文化圈来说,表面看只写了白银谷一篇,实则太行八陉、大同、太原、白银谷、杏花村、张壁、碛口、霍山—广胜寺等篇都深度涉及晋商文化。
原创地图经专业指导反复审核
《大地上的山西》封面图片,是一张山西地图。三晋“表里山河”在凹凸有致的立体图上一目了然:巍巍太行山脉和吕梁山脉如巨兽横卧左右,拱卫山西,形成一座天然的城堡。
该书精心原创63张地图、手绘图,并调动150位国内外顶级摄影师(机构)精选出361张极致影像,补充了文字的局限性,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
姜剑波告诉记者,地图采用了UV凹凸地图、三维地形图、平面地图、手绘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多种形式,与星球研究所、无用研究社等国内多家顶级设计单位进行了合作。即便如此,部分地图仍达不到要求的效果,只好由团队设计师贾兴国、申龙霞、闫花成进行二次创作,并通过山西元图测绘的专业指导、山西省自然和资源厅的反复审核,历时两年半才全部完成。
此外,图片编辑前,姜剑波和团队从摄影师朋友、视觉中国等专业图片网站等线上平台,山西画报、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等专业机构及各地摄影家协会考察过程中偶遇的摄影展、摄影师作品集中收集到超过1万张图片,经过精挑细选、百般斟酌,由他和设计师、编辑组成的四人小组终极选定。
值得一提的是,随书赠送了1.2米长《云冈石窟全图》手绘长卷、宣纸精印慈福寺木刻版《五台山圣境全图》、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壁画及棉卡纸覆刻版宋《义勇武安王》像,书后还附有“山西名人谱”。
“这些伟大的艺术结晶,不仅是中华人文精神的至高体现,也会将三晋大地的吉祥安和带给书籍拥有者。另外,通过山西人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山西、了解中国,山西是回得去的‘古中国’。当我们走在大地上的山西,稍不留意就会与自带着尧舜遗风的古人、今人擦肩相遇。” 姜剑波说。
如此精致的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超出了姜剑波的预算。他告诉记者,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共10000册,投入成本核算下来达120万元,比他原先预算的70万元超出将近50万元。
《大地上的山西》从书封到目录都设计得别具一格。书中至美文笔、绝美图片、精美地图,不得不让人想一睹为快。姜剑波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山西、发现山西、更加热爱山西,也希望这本书能给文旅从业者带来新的信心、新的启发、新的动力。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