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老十胤的爵位不仅比老九要高,在整个八爷党中,胤的爵位也是最高的。就清朝来说,爵位最高的是亲王,其次是郡王,再往下就是贝勒、贝子,这四种爵位一般是封给皇亲国戚的。
那为什么老十的爵位会有这么高呢?第一个原因在于他的母在后宫的地位很高。
康熙时代的后宫制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子凭母贵,康熙时代的后妃,基本是以出身来决定地位,这与后来的乾隆朝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康熙时代,皇权还没有雍正、乾隆时期那么集中,康熙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平衡各方势力来维持政治上的平衡,后宫各妃子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康熙平衡政治的一种手段。
那为什么老十的爵位会有这么高呢?第一个原因在于他的母在后宫的地位很高。
康熙时代的后宫制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子凭母贵,康熙时代的后妃,基本是以出身来决定地位,这与后来的乾隆朝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在康熙时代,皇权还没有雍正、乾隆时期那么集中,康熙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平衡各方势力来维持政治上的平衡,后宫各妃子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康熙平衡政治的一种手段。
第一集团的女性大多早亡,且留下成年子女的很少,只有原配孝诚仁皇后生下的皇太子胤礽和温僖贵妃生下皇十子胤,因为出身高贵,所以胤也就受到了康熙的优待,较早就被封了王爵。
而康熙的后宫第二集团主要是生育重要皇子的后妃,这些后妃有的生前册封过,有的生前没有被册封,但实际享受相应待遇,死后进行了追封。第二集团中重要的是惠妃纳喇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荣妃马佳氏,这四位入宫较早,生育子女较多,而且寿命较长,她们出身相近,都来自内务府中级官员之家。
总的来说,康熙一朝后宫阶级固化倾向明显,这一方面与康熙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康熙本人的性格有关,贵妃以上是"天生而成”,出身普通的女性,哪怕个人资质再好,生育子女再多也没有获得更高地位的可能,所以在后来的夺嫡大战中,除了皇太子和皇十子外,其他皇子要在政治上争得一席之地,就确实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了。
胤爵位较高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他生母的家世背景。
胤天生的优势就在于生母为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同时也是孝昭仁皇后的亲妹妹,在康熙所有的皇子当中,如果只看生母的地位,胤仅次于皇太子胤礽,但如果从外戚门第、势力上来看,他就比皇太子胤礽还要高一些,仅凭这点,特别看中后妃门第的康熙就会对他格外优待。
胤礽是在康熙四十八年第二次册封的时候,被一举封为了敦郡王,爵位与皇七子胤祐相当,超过了皇八子、皇九子两位兄长的贝勒、贝子,正因为他出身高贵,所以很大程度上也衬托了他能力的底下,如果他能力较强的话,就很可能会成为储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和大批权贵拥戴的对象,而非只在八爷党中充当了一个二线角色了。
胤禟的母亲虽然很受康熙的宠爱,自身能力也不错,不但骑射功夫了得,对西洋学也颇有研究,但他并不是康熙看重并着力培养的皇子,康熙四十八年封爵的时候胤禟只是封了个贝子,在册封的皇子中爵位最低。胤禟不受康熙待见,除了他生母出身地位低、家族没什么势力外,还有以下三点原因,都与他本人有关:
1、康熙对外貌十分看重,他所喜爱的皇子通常都有不错的仪表,如胤禔、胤礽,都曾被传教士称赞相貌英俊,从画像来看,早年很受宠的胤祥,其气质就与康熙十分接近,而胤禟的长相,则被雍正形容为“痴肥臃肿”,虽然雍正有刻意贬低胤禟的意图,但从中我们也能发现胤禟确实长相不好,正因为长相不好,所以康熙对他的天然观感也就欠佳了;
2、在八爷党中,胤禟的心思最为机巧。比如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他就鼓捣性子直率的胤禔顶撞康熙,为胤禩作保;第二次废太子后,更是不顾康熙的禁令,通过各种方式与胤禩、胤禵等人相互通气。胤禩的心机,就连在权谋上达到大师级水平的雍正,也对他忌惮三分。
而就康熙的性格来说,虽然他具有非常高的汉学水平,但骨子里却带有鲜明的满洲色彩,甚至有很多蒙古色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康熙小时候由蒙古出身的孝庄养大),喜爱性格刚强、忠诚的人,即便这人性格有些鲁莽、暴躁,他也照样喜爱。而胤禟心机深沉、表里不一,这就让康熙很难摸透,甚至难以驾驭,这样的性格康熙也自然不会喜欢。
其实总的来说,老十胤的爵位比老九胤禟要高,一方面是他们生在了康熙时代,而康熙非常看重生母的出身和家族势力,单这方面来说是胤禟的硬伤,后天无法弥补。虽然从能力上来说,胤在所有皇子中属于平庸的一类,胤禟虽然精明,但胤禟的精明很多时候都是一些康熙看不上的小聪明,不但没有讨得康熙的欢心,反而令康熙感到厌恶。所以胤虽然年龄比胤禟小,地位比他高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