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2023-12-29     阿斗爱

原标题:考古挖掘战国大墓,出土文物上有180字,揭开千古历史之谜

《历史之谜:曾国的兴衰考》

1978年,我国在湖北随州地区掀起了一场考古热潮,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曾侯乙墓的发现。这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却也带来了一个历史之谜。曾侯乙是战国时期曾国君“乙”的墓主人,然而,所有的史书中却没有关于曾国的一丝记载,令人疑惑不已。曾侯乙墓的考古挖掘,却让这个历史谜团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30年的考古发掘后,随州叶家山墓群中相继出土了不少战国时期的古墓,其中一项发现引人瞩目,那就是“随大司马戈”和一件刻有180字的编钟。这些文物成为解开曾国历史之谜的关键。在编钟的铭文中,曾侯乙自称是“括南公”的后裔,曾协助周王推翻了殷商,稳定了天下。然而,在《春秋左氏传》中,并未记载括南公受封于曾国,而是在随国。这是否意味着史书存在错误,或者曾国与随国是否曾是同一国家?

2013年,随州叶家山墓群再次成为考古学家的焦点,出土的随大司马戈文物上刻有“曾”字,引发了新一轮的研究和思考。在这些古墓中,不仅发现了曾国的文物,更有一件出土文物直接记录了战国时期吴王伐楚,楚昭王逃至“曾”国的历史。然而,各种先秦史书中记载楚昭王逃亡时的地方是“随国”,这与曾侯乙墓的编钟铭文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矛盾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争议。

随着考古的深入,出土了一件青铜簋,铭文为“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与曾侯乙编钟的铭文相契合。这些文物的发现和解读,揭示了这个千古之谜的真相,证实了曾国其实就是考古中发现的“随国”。

然而,曾国为何消失在历史中?史书清楚记载,曾国最终被楚国灭亡。关于楚国为何要灭曾国,有多种解释,最有说服力的是“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楚国或许认为曾国地势狭小,却紧邻楚国,对其构成潜在威胁。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楚国或许认定曾国是“姬”姓后裔,且其青铜礼乐文化强大,若让其发展下去,必定会挑战周天子的地位,成为下一个“天子”,因此决定将其彻底消除。

这段历史,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反映了古代国家之间的纷争和权谋。曾国的命运,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注脚,也提醒着我们,即便是辉煌的文明也可能湮灭于战争的硝烟之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026457a37f121b5daea8466fcc8f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