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钩子
法医赶到现场后,对老人遗体进行了仔细排查。排查结果显示,老人并非此前其亲属所说的“疑似死于毒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人姓孙,名耀庭,天津人,生于1902年,那时候还是清朝统治着整个中国。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孙耀庭失业了,从皇宫回到了天津老家。从14岁起他就进宫当了太监,回到老家后,适应不了农活,不得已又回到北京,跟40多个出宫的失业太监一起生活。
他们住在北京北长街39号的万寿兴隆寺。这座寺庙始建于明朝,当时是兵仗局(明朝八局之一,主兵器制造和皇宫零用铁器制造)的佛堂。清朝康熙年间经两次重修,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康熙皇帝亲自下令改名万寿兴隆寺,意为为孝庄太后祈福,至今已有300多年。
从1924年出宫到1976年,孙耀庭一伙40多个太监在万寿兴隆寺生活了50多年。期间,太监们的生活过得异常艰苦,孙耀庭曾有过拾荒度日的经历。1976年后,因为国内风向的转变,太监们走出了身份带给他们的阴霾,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同情。尤其是孙耀庭,因为身份的特殊——他曾伺候过端康皇太妃和末代皇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特殊照顾,担任起管理北京市所有寺庙的工作,月薪有35元。
如此这般,忽悠又过了20年。1996年,孙耀庭已是94岁高龄。这一年的3月17日,其干女儿前来探望他,进门就发现孙耀庭倒在饭桌前,桌上还有没吃完的大半盘饺子、一碟醋和几瓣蒜。其干女儿后来向警方称,老人倒在地上,双眼圆睁,眼白血丝密布,嘴巴也大张着,看上去非常恐怖。正因为此,其干女儿才意识到老人的死不正常。
思前想后,其干女儿曾一度认为老人是死于毒杀,而凶手的动机则是夺取老人手里的清宫宝物。1982年,因为晚清历史研究专家贾英华教授出版的《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作为书中主人翁的孙耀庭名声大噪,众多历史界、文化界名流络绎登门拜访。在这个过程中,孙耀庭曾当着众人的面展示过他手中的一件清宫宝物——末代皇后的金钗!
据其干女儿称,这枚金钗是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的贴身之物,当年孙耀庭离开摄政王府时,婉容念他两年忠心伺候之情,作为报答赏赐给了他。皇后的金钗,自然是一等一的宝物,遭人惦记并非不可理解。
接到其干女儿报案后,警方立马赶到现场,经过仔细排查,现场除了孙耀庭和其干女儿的痕迹外,并无第三人。一天后,法医也得出了尸的结论,孙耀庭的死因是吃饺子时被噎住,窒息而亡。这个结果和其干女儿的猜测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就尴尬了,好事者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