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后,天气特别热,自然人也就很容易出汗,人也容易口渴,或者容易中暑,因此,补充水分就变得很重要了。
不过很多人对于夏季补充水分并不是很重视,要么是很渴了才想起喝水;要么是觉得天气热喝大量的冷水;要么是喝水很急,不仅喝得很撑还会一不小心把自己呛到;要么就是单纯的喝白开水,而不注意盐分和矿物质的摄入等等。
喝水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情,但是它其中蕴含的健康之道也是不少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注意好这些,健康补水,那么对你的身体健康更加有益。
1、每天喝水不少于3000毫升
在夏季的高温环境当中,人体出汗而排出的水分可以高达3300毫升的,如果是进行大量的运动,那么水分的排出量可达到6000多毫升。
因此,在夏季想要维持身体正常的运转,保持体内水分的充足,那么每天喝的水不少于3000毫升。
如果本身有痛风、尿酸比较高的人,则建议多喝点水,这样有利于尿酸的代谢,从而减轻身体负担。
2、适当喝点盐水
由于我们人体出汗不仅排出水分同时还会排出盐分,因此在补充水分的时候得注意补充点盐分,尤其是进行大量运动或者大量出汗的时候。
如果只是单纯的喝水而不注意盐分的补充,那么可能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还会导致中暑的现象发生。
因此,在夏季补充水分可以适当的喝点盐分,尤其是大量出汗、剧烈运动,在外劳作的人群,喝盐水能够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
3、喝水要多次少量
在夏天,很多人喜欢“牛饮”,就是快速且大量的喝下一大口水,尤其是出汗比较多口渴了之后。但这一次性喝大量的水,对身体是有负担的,同时还会撑着胃,还可能导致呛水,因此是不建议的。
口渴了就说明体内已经缺水了,建议是喝水要多次少量,就是一天多次喝水,不要等渴了再喝,然后就是每次喝水不要过多。只要平时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多次少量,那么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4、不要喝太多冷饮
夏天天气热,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如冰镇饮料、冰水、冰镇啤酒等等,这些既能够解渴,又能够解暑,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在,如果喝过多的冷饮,容易使得胃部温度下降过快从而导致痉挛,引起身体不适,还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的发生。并且,喝过多的冷饮对于身体不是很好的人来说,还可能引起寒气侵体,损害胃的健康,尤其是对老人小孩来说,是不宜喝冷饮的。
5、大量出汗后不要暴饮
相信很多人大量出汗之后喜欢暴饮,就是大口大口地喝水,大量的补充水分。在三伏天,很多人劳作之后,或者在外面太阳下大量出汗之后就喜欢暴饮,一次性的补充大量的水分。
这种行为其实是存在隐患的,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容易导致“水中毒”的发生。因为大量出汗之后,也失去了大量的盐分和矿物质,如果这时候大量的喝水,可能会出现低钠血症现象,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水中毒”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人会出现身体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犯困、肌肉痛性痉挛等。
因此,大量出汗之后,不要暴饮,而是慢慢的喝水,同时注意盐分的摄入,以免出现“水中毒”的现象。
6、早上起来要及时喝水
在夏天,人体是很容易出汗的,因此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之后会比其他季节身体更容易缺水。当身体处于缺水的状态,那么血液就变得黏稠,血压会比较高,同时身体机能会下降,那么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因此,夏天早上起来要及时喝水,不能因为忙而忘记,否则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意外的发生。
三伏天喝水很重要,只有在平时重视喝水,注意喝水的细节,那么是给健康加分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