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的杨文大夫,遭到病人家属的持刀袭击,经过一天的抢救,不幸死亡。持刀袭击的视频太过血腥残暴,杨大夫的脖子几乎被割断,连颈椎骨都断了,这样的视频会引起很多人的不适,我这里就不放了。
这件事在让我们重新重视起医患矛盾,和惋惜这位医生的同时,不少人也因此再次关注起了急诊科医生的生活状态。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急诊科由于处在接诊最前端,又直接面对危重病人及家属,工作本身的各类风险就很高,他们的个人生活状态也非常需要我们的关心。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致天底下所有白衣天使!
01 我,36岁,月入两万,不敢结婚,也没有朋友
前几个月,我老婆的表弟高考,成绩不错,考了600多分,家人问他打算报考什么专业。他想了一会儿说,自己很崇拜医生,想报医学专业。
没想到,她表弟的小姨,也是一家市区三甲医院的医生,知道这件事后,就给他打电话说,最好不要报这个专业,医生的苦你们是不了解的,还列举了他们医院一个36岁男医生的例子。
这位医生是北京某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小任,28岁硕士毕业后分到了小姨所在医院的急诊科,到现在为止,已经工作了8年,虽然工资很高,差不多税后有3万左右,但是真的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人人羡慕的生活。
小任每天的生活两点一线,基本上就是医院和家,几乎没有社交,36岁的他连个女朋友也没有。
记得有一次,办公室的同事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本来约好了周末见面。结果到了周末,小任也确实赶到了约好的地点,结果,刚刚点完餐,他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说急诊科有突发情况,要他立刻返回。
没办法,他只好跟女孩抱歉,提前付账后离开,当然,这个女孩也没有成为他的女朋友。这样的例子都数不清有多少次了,甚至有一个特别崇拜医生的女人,跟他交往了一段时间,但几乎也是因为一个月也见不到几次面,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小任自己说,工作8年了,虽然行业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但自己的苦衷只能自己强行咽下去,工作8年来,自己专业知识学了很多,钱也确实是挣了不少,但是自己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交圈子,因为平时工作就像打仗一样,没有任何个人时间,以前的很多老朋友也都断了联系。
用他自己的话说,即使现在有一个彼此相爱的女朋友,他也不敢轻易结婚,因为他怕没时间维系这段感情,怕照顾不了家庭,怕对不起人家。
小姨说完这个例子,本来表弟家里很支持孩子报考这个专业的,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学了其他专业。
其实,跳出这个案例本身,我们来看看这个医生这个职业,在光鲜的外表下,真的有很多说不清道不完的辛酸:有与患者关系紧张的苦,有职业生涯陷入困境的迷茫,有生活的艰辛,当然,还有对职业的坚守。
02 医生的不安全感,也来自于医患关系的紧张
不少医院都出过医患矛盾的事情,有些急诊科的医生被病人打伤,原因仅仅是因为医生让他按挂号单的号码等待,而病人等不及了就要马上看。更多医患关系的紧张,则是来源于医生和患者对医疗技术的认知差异!这里包括患者的两个误区:
第一,我花了钱来看医生,医生就应该把我看好,如果看不好,大概率是这个医生水平不行。
这是最典型的误区之一,你要知道,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非常有限,看不好的病是大多数,能看的好的病是少数。很多病症医生只能缓解症状,真正能根治的病少之又少。
比如,80岁以上的老人,医生基本不会给你动手术。因为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动手术之后你的预期寿命可能反而还会缩短,还不如保守治疗,能活几年是几年。
现代医学的作用被高度夸大了,在普通患者眼里,医生就是无所不能的神。其实世界上的疾病有千万种,能被医生完全治愈的却屈指可数,医生只是压制病情,辅助病人自愈而已。
哪怕是发达的西医赖以成名的抗生素,都不能彻底治愈炎症,更别提其他更难的疾病了。真正治愈你体内疾病的,是你的免疫系统,抗生素不过是把病菌的数量压制到了你自愈的临界点之下而已,给了你自愈的机会。
在和疾病的对抗中,医生只是辅助,你的免疫系统,才是主力。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医学的价值在于重建人体免疫平衡,而不是重造生命。
医生治不好的病,不仅有,而且太多了,生老病死乃是自然循环,医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医院能做的,是按照人类目前已知的医学技术和手头能动用的医药资源,尽最大的努力辅助你对抗病魔。可惜,很多人不理解这一点。
第二,我挂了号,等了很久,终于轮到我了,医生两句话就把我打发了。
挂号等待确实是一件让人及其烦躁的事情,尤其是很多大医院人满为患,那个环境让人不烦躁都难。但是换位想一想,给你看病的医生每天在这个环境里,他应该更烦躁啊。
但是,没有医生会为了打发病人而打发病人。很多时候病人的问题确实两句话就能解决,医生肯定是想尽快解决掉,不然后面的病人等待的时间更长。一个医生有的时候一个上午能有几十个号,主任经常上午看完门诊就到下午1点了,不吃午饭直接去手术室赶下午的手术,手术做完了3、4点钟才吃上午饭。这些医生将来都会有胃病,因为吃饭没个点。
说到底这是一个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什么一个医生一上午有几十个号?为什么不能一上午只看10个病人,跟每个病人都好好聊聊?做不到。
03 国内的医生,是我所见过医德最好的医生
第一,外国医院的水平和医德真的比国内好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开始不相信中国医生,信奉外国的和尚会念经,将国外医院奉上神坛,觉得国外医生水平更高,看病效率更高,治疗环境更好,而且国外全民免费医疗等等。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以前有个朋友分享了她在国外看病的经历,或许对崇洋媚外的你有点启发:
她在美国读书时胆囊结石发作,先是去一家社区私人诊所打了B超,但至少要等2天才能拿到结果,她只能先配点止疼药控制。随着疼痛加剧,3天后的晚上,她又去附近的医疗机构看急诊,却被告之至少要等7个小时才会有医生接诊。
5天后,她的B超结果还没拿到,忍不了的她到了另一家诊所花费100美金加急做了B超,结果是需要手术治疗,于是她到医院预约手术,却再一次被告知预约专科医生至少要等3个月,手术费在5万-8万人民币之间,而且医保不能报销。
已经疼到崩溃的她无法再等3个月,决定买高价航班回国治疗。很快,她坐飞机回国,并挂上了一家医院的门诊,第二天就被送进手术室,半个小时的手术圆满结束,术后医生又实施了快速康复,6个小时候就可以下床活动。手术后第3天,姑娘顺利出院。出院结账单费用不到1万元。
“相差太远了!”这位姑娘感叹道:“国内医生给做的微创手术,技术不比美国差,医生、护士的诊疗、照顾也很专业周到。”
第二,明星也有这样的经历
演员“李冰冰”在其微博上就讲述过她在澳大利亚工作时发烧就医的经历。
在澳大利亚的某天,她高烧38.9度,中午赶到澳洲医院的急诊科,当时没有医生,等了2个半小时后医生才来,跟医生沟通病况后,在她极力要求下才进行验血,又等了3个半小时拿到验血结果,此时体温已是升至39度以上。
面对血检结果,澳洲医生根本不能确诊诱发持续高烧的病因,反而是怀疑她得非典型性肺炎,于是又去拍片子,但还是无结果。一度拖了半个月了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后,她连夜赶回国!回国后,医生当即确诊是化脓性扁桃体炎,然后确定治疗方案并让其立即住院。不久后她就痊愈了。
事后她说,自己不会再羡慕国外的医院和医生,国内的就医环境和医护水平真的也非常不错,他们相对更了解国人的体质,能迅速有效,灵活变通的因人而治!
04 其实,我们真的欠医生一句“对不起”
生活中不止一次的听到有人吐槽国内“看病贵、看病难”,埋怨指责医生不负责、不尽责、只看钱等等诬蔑之言。
但真的是这样吗?
你抱怨说,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还指责医生不尽心。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2个小时的时间里,你是在座位上等着医院叫号,甚至还在玩着手机。而医生呢,他们一刻不停地在迎接病人,苦口婆心的讲解各种病情,尤其是很多等待的人并不会安心等待,总想找个机会钻到医生的诊室里面去,医生一边看病一边还要维持秩序。
一个医生一年要医治那么多病人,能够给到每个病人的关注,跟病人家属和病人自己的关注,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很多我们感觉很严重的症状,在他看来,就是没事儿。
你也许会说,现在的医生没有医德,偷偷收患者的红包!
但是,你这是在拿一颗老鼠屎抹黑一群人,哪个行业里面没有几个败类?
菜市场有黑心小贩,缺斤短两;网络运营商有黑心机构,给你网速降低带宽;坐出租有无良司机,绕道收钱等等......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医生群体里面没有黑心人呢?
而且我所见过的医生,不论有没有红包,医生都会好好看病好好做手术,因为手术做不好,还是医生的责任,任何一个正常的医生,都不会拿职业生涯和自己的名声开玩笑。病人给红包,其实主要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所以通常医生遇到这种事,会先收下来,让病人放心,然后在手术结束之后,再当着护士的面把红包退还回去,这样皆大欢喜。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劣币驱逐良币”,如果社会大部分人认为医生都是在收红包在做不道德的事情,那么真正治病救人的医生会逐渐退出这个领域,因为即便真的是在治病救人也没有人会相信,极端的结果就是,留下的更多的是那些不道德的医生。所以,请不要一棍子打死一船人!优秀的人远离医生这个职业,对每个人都是伤害。
有人说,医生冷血,没有感情。但是,你想想,一个天天跟死神打交道的职业,他在看到你只是感冒的时候,还能像你的父母一样对你大惊小怪的关心吗?
也许,我们真的欠医生一句对不起!
05 没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其实,很多医生在默默的守护着我们的生活,看看下面的例子:
有些医生,一天完成了10多台手术,太累了,就直接在地上睡着了。有的医生,曾经被查出胃癌,手术后化疗一结束,在化疗反应还没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又重新站在了手术台上。因为他们不忍看到病人那一双绝望而又渴望的眼睛。
有些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胃痉挛突然发作。强忍着剧烈疼痛,坚持完成手术最关键步骤。走下手术台后,医生直接倒在地上吸氧,差点休克。他们觉得,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就算再疼也要把手术完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我们对医生的每一份冷漠,最终都在反噬自己。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逆向选择”,对医生的恶意只会导致未来优秀的人更少的选择做医生。如果医生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你花同样价钱体验到的医疗服务只会越来越差。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不会不懂。
我们对医生的每一份冷漠,最终都在反噬自己。如果医生的数量越来越少,那你花同样价钱体验到的医疗服务只会越来越差。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不会不懂。
拍个CT要等半年,割个阑尾要等一年,不然就要去收费贵几十倍的私立医院,这样的日子,我不希望出现在中国。
每一次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总有人会说:“不要去传播,不要去评论,容易造成模仿效应!”对于这句话,我非常的愤怒,如果总是这样不给医生群体正名的机会,那以后的暴力伤医事件只会连绵不断。如果将来医生数量大幅减少,吃亏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尤其是那些守规矩的普通人。
或许在十几年后,很多现在束手无策的疾病,都可以治愈或者控制。我们自己,我们逐渐老去的父母,我们幼小的孩子,每一个可能生病的人,都会受益于此。前提是,更多优秀的人加入这个领域。希望杨文医生这样的事件,不不再发生。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读到这篇文章,请您对医生这个职业多一点尊重,真的,她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没有浮夸,只有真诚的夸赞!
END
本文来源:公众号@彪悍猫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悬崖上的猫。
这里是100万职场人的逆袭驿站,运营者悬崖上的猫,资深媒体人、设计师,从思维到技能,只写最接地气的逆袭干货,让你一路逆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zMuXm8BMH2_cNUgtH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