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国学者Mohammad Anadani等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入院时血压以及成功再灌注第一个24h内的血压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Stroke上。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研究简介
研究背景
由于卒中原因、合并症和再灌注状态存在广泛的异质性,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压(BP)管理是复杂的。高血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很常见,包括既往无高血压的患者。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指南推荐成功再灌注后的血压目标为< 180/105 mmHg。但是,由于出血并发症和再灌注损伤的原因,提出了较低的BP目标。如在 DAWN 试验方案中将成功血管成形术的患者的收缩压目标推荐为< 140 mmHg。而且,近期Stroke Net上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机构首选的血压目标值是低于AHA/ASA推荐的目标值的。
脑缺血后,脑自主调节受损,脑血流对全身收缩压变化变得非常敏感。这些变化在实现再灌注时可能特别重要,因为已有研究表明,再灌注期持续性高血压可加重血脑屏障(BBB)损伤。因此,通过机械血栓切除术(MT)后,了解血压对再灌注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以前有研究探讨过MT后血压和预后的关系,但结果不一致,一些研究发现较高的血压与出血并发症有关,另一些研究未发现这种关系。但之前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纳入标准也不一致。
本研究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探讨MT成功再通后血压与预后关系最大型的多中心研究,数据来自10家综合卒中中心。为了确保研究队列的同质性,该研究纳入的患者皆为前循环卒中且手术结束时成功再通的患者,临床预后包括90天时良好功能预后(mRS 0-2)、症状性脑出血(sICH)、死亡率和偏侧颅骨切除术。
主要研究结果:
共纳入了124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9岁,51%为女性。90天时49%的患者达到了良好功能预后,4.7%发生了sICH。
入院时收缩压、平均收缩压、最大收缩压、收缩压的标准差以及收缩压的范围与较高风险的 sICH 有关。
表1 不同收缩压变量发生sICH风险的情况
另外,在较高平均收缩压组,sICH 发生率更高。偏侧颅骨切除术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就功能预后来讲,平均收缩压、最大收缩压和收缩压范围与良好功能预后(mRS 0-2)呈逆相关。但不良预后组和良好预后组的收缩压差异不大。
讨论
多项研究表明,入院时收缩压的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关。一项对IST(国际卒中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收缩压与死亡率和依从性之间存在U型关联,最低值为150 mmHg,但与出血并发症无关联。Castillo等人的另一项研究观察到收缩压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类似的U型关联,但最低值为180 mmHg。MR Clean试验事后分析也显示收缩压与死亡率和不良结局之间存在U形相关性,最低值为120 mmHg。另外,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SBP升高与sICH风险呈正相关。在本研究中,入院SBP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与死亡率或功能性结局无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该研究仅包括成功再灌注的患者有关。
总之,该研究结果提示,机械性血栓切除术成功后第一个24h 内,较高的血压与较高sICH、死亡率和需要偏侧颅骨切除术的风险有关。
医脉通编译自:Mohammad Anadani,Mohamad Y. Orabi, Ali Alawieh,et al.Blood Pressure and Outcome After MechanicalThrombectomy With Successful Revascularization A Multicenter Study.Stroke. 2019;50:00-00.DOI: 10.1161/STROKEAHA.118.02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