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么推头条原创写手:六六
1
前段时间,长篇小说《主角》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中,主角忆秦娥和配角楚嘉禾,让人印象深刻。
俩人同时考进县剧团,忆秦娥长得黑黑瘦瘦,是个“小透明”,而楚嘉禾“眼睛大,脸蛋漂亮,个头高,条儿顺,一看就是当主角的料”。
忆秦娥知道自己不被看好,于是严格要求自己,苦练舞台功底,即使有次被舅舅连累,“借调”到厨房,她也是一边烧火,一边劈叉、下腰;为了练绝技“吹火”,经常是头发烧成了羊尾巴,眉毛烧成了硬胡茬……
再反观楚嘉禾,仗着自己形象好,不愿吃苦,练功偷懒,整天琢磨歪心思:一边给忆秦娥造谣泼脏水,一边热衷于领导送礼献媚。
好不容易通过走后门,演了一次主角,却因为演技不行,被观众喝倒彩。
正如小说中朱继儒团长所说:
锥子装在布袋里,那尖尖,迟早都是要戳出来的,谁也挡不了捂不住。
忆秦娥从不拉帮结派,不迷恋物质,只关注自我进步,多找自己不足,勤学勤练,使劲地打磨着自己的锥子尖,最后终成主角儿。
而楚嘉禾,一直不务正业,一心和“对手”较劲,最后,注定只能一辈子演配角。
2
阿徐是写作班的学员,学习一个多月,便成功上稿。
他身边朋友满眼的羡慕嫉妒恨,感慨他的“写作天赋”,可只有我们这些同期学员知道,这一个月,阿徐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写作班每周有一次老师点评课,阿徐总是第一个贴文。
他的第一篇文章,选题宽泛,文体模糊,语言也谈不上精炼。老师从选题到结构,从文体到语言,把刺挑了一个遍,而我们也毫不客气地找了“很多茬儿”。
第二周的点评课,阿徐又是第一个贴文章,让我们这些“老人”颇感诧异。
像他这样的新人,创作能力有限,遇到老师和同学的“麻辣”点评,多少都会有种挫败感,往往都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没想到才几天,他就又满血复活了。
阿徐说,上周点评课,大家的犀利让他有些意外,但过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修改文章上,与其抱怨老师同学毫不留情地点评,不如吸收大家的建议提高写作水平。
于是,他反复“研究”老师同学的建议,认真拆解样文,不但调整了选题,内容上也更加切题,文章有了质的飞跃。
这就是阿徐的过人之处,不过多纠结于外部环境的“挑剔”,而是选择和自己“死磕”,一点点提升自己。每一个写作者都是从小白一步步走来的,专注自己的成长,总会有所收获。如果一味和他人“较劲”,往往会得不偿失。
3
心理咨询师兼作家武志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中写道:
我们一生中,势必会遭遇各种挫败。而挫败中,有人会为了维护自恋,而去做外部归因——是别人或环境让我不成功,有的人则倾向于做自我归因——是不是我自己的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导致了失败。
很显然,楚嘉禾的行为更符合外部归因,而忆秦娥、阿徐则更符合内部归因。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如果一味“甩锅”于外部,我们的内心或许会得到暂时的安慰,但久而久之,会习惯这种选择,从而抱怨成性,不思进取。
尝试和自己“较劲”,刚开始可能会有些痛苦,但它却能逼我们进步。
工作没做好,与其把矛头对准同事领导,不如尽快找出纰漏之处,查漏补缺;
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其总是埋怨题目太难,不如多分析试卷巩固薄弱知识点;
对生活不满意,与其把怨气撒向他人,不如认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得娄。
遇到问题,和自己“较劲”,既是心态成熟的表现,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甩锅”当然爽,但一时的爽,却会让自己错失一次成长的机会;反过来,多向内看,和自己多“较较劲“,则会帮助我们由里到外完成一场蜕变,变得越来越优秀。
人生,始终是个自我加持的过程,这种加持,不能来自外界,只能靠不断的自我修炼。多和自己较一次劲,就是多一次挑战自我。
当有一天我们在挑战中收获满满时,终会发现,原来,较劲也是一种成长和享受。
END
推么推原创写手|六六
编辑|琪 鹅
统稿|薛笨笨
审稿|阿图如是说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推么推精选推荐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atu580216@qq.com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miaomiao1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