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什么是股票投资心理学?(1月7日)

2020-01-07   斗牛投资者教育

专业,专注,专心!你们最可爱睿智的斗牛财经小编上线了,斗牛财经每天给您分享最好资讯,专注传递最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帮助更多投资家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从一开始它就根植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各种实践领域对心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为心理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这从近代各种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见一斑。比如,20世纪初期为满足教育界对诊断和区分智力落后儿童的需要,在法国产生了智力测验的最早量表—比奈一西蒙量表,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起来了心理测量学,为适应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20世纪初在美国发展了教育心理学,随着近代机器化大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用心理学的知识来理解、沟通、组织和激励企业员工,于是产生了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满足销售产品的需要产生了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特别是60年代以来,企业的营销观念从一开始的生产观念,经历了营销观念、传统营销观念,发展到了大营销观念和最近的社会营销观念,这时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长远发展。

人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和意识的支配下(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进行的。人们的认识、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爱好以及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现、价值观甚至行为习惯等等都是制约人们如何行动的内在原因。认识这些因素是理解人的行为的重要一环。当然要认识人的本质,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不能停留于此,不能单纯地、封闭地、孤立地研究人和人的心理及行为、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在生活过程中,从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研究人、把握人。人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与现实环境之间互相作用。

因此人的心理和意识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能动的反映),即来源于客观现实,受制于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心理和意识对客观现实又可以起反作用,即心理意识可以给自然界和社会打上自己的烙印—改造和创造客观世界。人是实践的动物,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总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规律在发展、在提高、在进步。要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就要提高人的认识,提高人的心理活动的素质。每一实践领域都离不开人,都有研究人的任务,在投资这样的经济活动中也是如此。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不同实践领域中的人的心理活动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不同实践领域的不同特性对人的心理活动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样。正是这种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各种分支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也构成了各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众所周知,投资的领域范围较大,投资的种类也多,但就主体参与的广泛性及各种投资领域(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在国内的规模来看,股票市场首屈一指,研究股票投资心理具有典型意义。股票投资心理学是研究股票投资者在股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是在投资学和心理学的结合部上产生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心理学已经在教育、管理、体育、保健等领域发挥的作用,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对此社会大众并没有否认。社会只是希望心理学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促进人民幸福,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心理学不应该辜负社会的期望,为此,应该加强应用研究。股票投资过程是指投资者在个人或他人一定的动机驱使下,投入一定量的资本在自认为适当的时候,来选择、研究、分析、定位、购买、储存和卖出股票。可见这个过程从投入资本开始以出售股票结束。

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认识、情绪、意志,投资者的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态度、股民的风险意识、挫折和适应心理,股民的性格、心态、智力等等。这些心理因素都对投资的绩效、投资的行为方式有重要作用。股票市场是个社会场所,股民之间的心理和行为必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股民心理活动还包括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传谣信谣心理,心理气氛、人气、多空搏杀心理、主力与散户心理等等股市社会心理现象。

股票投资心理学还面临着如何使投资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要研究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必然要涉及投资学的一般知识。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斗牛投教”!关注不迷路,点赞加关注再走呗~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