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破5亿,《少年的你》全网5星好评,原来流量艺人也能拍好电影

2019-10-28   影视烂番茄

坦白讲,这部电影的命运属实有些坎坷;

暑期档上映3天前撤档,10月份又上映前3天定档;

火急火燎,却又工工整整。

前面宣传白费了、后面宣传又来不及,连影院的拷贝都要人肉送。

《小小的愿望》典型在前,按道理来说这部扑的概率也大。

但最后,它爆了。

预售票房破1亿,首天票房破2亿,豆瓣评分8.5,

凭啥呀?

凭他们都是少年——

少年的你

01

2011年4月,夏日山城;

这是个普通的季节,却也是个特殊的时日;

距离高考,还有2个月。

表面上,陈念(周冬雨饰)是个普通的高三学生,插班到复读班级,成绩全年级前十。

背地里,另一番景象。

单亲家庭、居所破败;

老妈还是个老赖,因为要躲债主,只能四处流浪不敢回家。

站在高考门口的陈念,其实也站在悬崖边上;

她输不起。

生活没有退路,考上北京是唯一的选择与救赎。

即便被欺负、被孤立、被霸凌,被荡妇羞辱...

即便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从天真化作狰狞,一切动物性的恶意扑面而来。

但为了北京,

妈妈告诉她:都要忍,

“忍一忍就好了,忍一忍就过去了”

街头混混小北,脸是挺帅的、但一身伤。

爹死了,母亲跟着男人跑了,

那年某天,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他自己,

他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辍学、倒卖手机挣钱,但最重要的是够狠。

欺负我就打,打赢了才能活下去。

即便浑身是伤,也没关系

但打架,有谁又能总是赢呢?

小北打了人,弟弟叫来哥哥,把他按在脚底摩擦;

满脸是血,但眼神依旧不屈。

恰好,放学的陈念从旁走过,

这个受欺负不出声、全忍了的小女孩,却为了一个陌生男孩报警;

可电话没通,反被发现。

陈念也因而被小混混留了下来;

两人机缘巧合,因为一个吻而靠近。

尽管这个吻,最开始不情不愿。

但少年少女啊,靠近与相爱总不需要太多理由。

两个脆弱的灵魂彼此抚慰,他们留下了个约定: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02

也因为这个约定,陈念和小北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两条平行线开始交合、缠绕,编织出残酷且无常的未来。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在聊易烊千玺;

但曾国祥才是真·情绪大师。

在他的电影里,最动人的永远是那些热烈、撕扯却又让人欲罢不能的情绪。

《七月与安生》是如此,《少年的你》也是如此。

好题材是基础,但怎么展现好题材,是另一个话题;

电影没成为另一部《悲伤逆流成河》,全靠导演曾国祥撑着。

原著就算抛开融梗抄袭不说,本质上也就是个“疼痛文学”;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曾国祥在影像化的时候,赋予了它“高级感”

靠视听语言、靠演员表演。

坦白讲,看《少年的你》心情是复杂的,

情感上一直被小北和陈念感染,但视觉听觉上又被导演支配。

剪辑、运镜、音效和色彩尤为精彩;

画面调色很美,随便一帧就是壁纸,

看金鱼这段,恍惚间就是王家卫的《重庆森林》。

另一边不靠台词,声效就开始营造紧迫感

墙上滴答滴答的时钟、考试时候的英语听力,追债人砰砰砰的敲门声...

大部分追逐戏摇晃的手持镜头,俨然间有些娄烨的味道,也让这种压迫感愈发强烈;

大量的平行剪辑,也让电影的空间感尤为深刻。

印象中,电影里有这么两个亮点片段;

陈念在操场上宣誓,小北在麻将馆里跟人打架;

考场上试卷袋被撕开,另一边案发现场埋藏的尸体被发现...

不同的场景却满含着某种共性,隐约的情绪,也在剧情的流转中逐渐爆发。

这就是导演厉害的地方。

很多人看完《少年的你》都会哭,因为在曾国祥营造的氛围里,所有人都陷了进去。

为受到霸凌的陈念痛苦,心疼那个好得不得了的小北;

当然,要达到这个“氛围”,“演员的表演”不可或缺。

是夸他的时候了——

易烊千玺,未来可期。

《上海堡垒》告诉所有人,流量+IP模式的失败;

但《少年的你》给出另一个答案:流量无罪,没实力才有罪

作为大银幕处女作,易烊千玺的表现不拖后腿、甚至远超预期。

其实他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就能看出些许灵气。

但还不够。

小北这个角色太适合他了,

倔强、克制,不轻易把情绪放在脸上,

有些“冷淡”的外表下,藏着却是一颗少年心。

永远热忱、永远热泪盈眶。

易烊千玺把小北的气质全给演了出来,

静的时候全在状态里,动起来因为有舞蹈基础,肢体动作也很协调;

最后和周冬雨那场对视的哭戏,甚至演出了层次感。

痛苦、懊恼、纠结却又有一丝丝释然。

没有台词,全靠表情演绎,坦坦荡荡展现在曾国祥的大特写镜头里。

浓烈、却又动人。

当然,易烊千玺已经足够好了,但周冬雨更好。

因为陈念这个角色更难,

她的情感转变、角色的多样性比小北更甚。

她咬着牙忍受霸凌,到濒临崩溃求助小北,再到后边克制自己、守护那个属于他俩的谎言...

陈念的所有情感,也都在表情里。

周冬雨的哭戏真的好,

哭也分层次、分类型、分情感。

被欺负时候的无助,被揭穿母亲是老赖时候,那种耻辱和惊慌失措,

已经自首之后,面对小北的坦然、和那一点点欣喜。

周冬雨的每一次哭都不一样,

她的眼泪太不值钱,也太值钱了...

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哭,但却每时每刻都哭到观众心坎。

动人于斯,莫过于此

03

当然,《少年的你》讨论度最高的,还是影片的主题:校园霸凌。

曾国祥优秀的地方,还不止前面提到的那些。

他还原“高考”和“霸凌”的场景,都还原地好。

前者是真实

校园外老师的声嘶力竭、响亮但听不懂的课堂听力、答题卡划过的瞬间...

回忆蜂拥而起,压力也随着而来。

后者也是真实,但真实之外,还多了几分克制。

很多人说《少年的你》敢拍,但其实它三观很正。

电影开头跳楼的场面直戳人心,但从头到尾,镜头都没给过尸体一个画面。

不用直观的场景,来勾动观众廉价的共鸣,是电影的技巧,也是电影的良心所在。

它直面现实,但不用现实来煽情。

因为“校园霸凌”本身,已经是血淋淋的。

艺术作品的表达不能再狗血。

说实话,看《少年的你》时,隐约有种看《药神》的既视感。

去年的下半年,《药神》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病人与药物的问题,推动了法制的发展。

如今,《少年的你》大概在做同样的事。

校园霸凌是老生常谈、却又始终未变的话题。

它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近乎所有人,都与之息息相关。

或是霸凌者、或被霸凌者、亦或冷漠的旁观者。

它伤害之深,大概率会伴随着受害者一辈子,却又总是引发不起重视。

电影是窗口,把它又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用美丽的画面,和美丽的少年。

其实这也是电影另一可贵的地方,平心而论,《少年的你》结尾停留在小北入狱、陈念上大学的阶段,也许留下更多韵味和话题。

但现在的结局也很好,甚至更好。

因为它给陈念和小北都留下了希望,也给大家留下了希望。

正如片中的那句话所说: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着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