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谁睡就和谁亲?宝宝的依恋体系很简单,妈妈错过再弥补也没用

2020-04-01   糯豆包妈妈

文/糯豆包(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老人有句古话说的好:“宝宝和谁睡就和谁亲。”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孩子和父母最亲密关系的开始,可总有些年轻的妈妈,不相信这条定律,觉得孩子小啥也不懂,谁陪睡不都一样嘛。

和谁睡就和谁亲?宝宝的依恋体系很简单,妈妈错过再弥补也没用

有个做房地产工作的李女士,平日工作特别忙,由于每次下班都很晚,孩子睡不好自己也睡不好,影响孩子又耽误自己,于是宝宝一直和婆婆睡觉,自己也算是图个清闲。

偶尔周末时候,想和孩子亲密下,陪孩子一起睡觉,可白天怎么陪玩都很好,一到睡觉时间怎么不肯和她睡,吵着要和奶奶睡,为此,她很伤心,感觉自己和宝宝一点都不亲,都不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了。

当她跟我说起这事的时候,心里非常的难受。我跟她说“明明经历千辛万苦生出她,怎么那么不长良心,不陪睡就和我不亲了。”我们常说“孩子跟谁睡就跟谁亲”。这句话好像夸张,但实际上是有道理的。教育专家李玫瑾说:“孩子对母亲身上的味道很敏感。”

陪睡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依恋关系最佳手段,一般3岁之前是关键期,如果推出这个时间,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宝宝和照顾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情感上联系,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更习惯用嗅觉来辨别谁是自己最亲密的人,是一种感情上联系和羁绊。

一:3种依恋关系值得关注

1、安全类型

简单来说,在父母离开的时候,宝宝一点都不焦虑,不哭不闹还会和父母说再见,可以在出门之前10分钟,和宝宝说:“等你玩了这个玩具,妈妈就回来了。”这样说是给孩子一个心理预期,年龄小的孩子不会认识时间,年龄大点孩子可以教他认知钟表。

2、矛盾类型

很明显,父母在离开的时候,宝宝会大哭不止,就拿邻居家来说,每次妈妈都要躲着宝宝走,要是被孩子看见,就会抱着妈妈的大腿不放,不让妈妈离开,好哄上好一会才停息。

3、回避类型

在父母离开的时候,宝宝会表现的莫不关心,似乎非常的冷静和沉稳,还在安安静静的做自己事情,而妈妈回来时候,也一点不关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依恋关系

父母和孩子的依恋关系一定是从小建立,是双方交互情感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妈妈,对宝宝发出的信号要及时回应,就拿曾经风靡一时“婴儿免哭法”来说,已经被众多宝妈破除的谣言,这种冷漠的处理方式,是隔绝了父母和孩子最初的依恋关系建立。

所以,母亲要非常关心宝宝的需求和动向,越是越小的孩子更要如此,及时注意婴儿发出的信号,并能正确地理解,让宝宝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婴儿就能产生和发展对母亲的信任感和亲近感,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

互动分享:在宝宝和你唱反调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