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这么说吧,这种硬核联动不是什么电影都可以做到的。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宣传方式,但也要明白这种宣发属于相互成就。
因为如果《流浪地球2》这个电影和这些国家队企业没什么联系,那么这种喊话会成为一种笑话。
所以根本原因是要思考两个问题:
一,中国为什么需要拍的“自己的科幻电影”?我们探索自己的科幻电影之路有什么好处?
这话题其实就和我们为什么要搞自己的芯片一样的逻辑,就是不能被卡脖子。
1,不能一直受制于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电影文化侵略。 这一点上,尤其重要,在美式的超级英雄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李雪健老师曾经在采访中提过:“电影是国家的脸面。”虽然可能有些过,但意思是容易理解的,就是代表文化侵略,这是一种进攻与防守的状态,我们落后了那么多年,落后是要挨打的,但是现在,我们站起来了,有有硬的起来的IP大旗了。
2,拍科幻电影同时可以发展自己电影工业化水平,比如自己的特效团队,自己的世界观构架,还有用自己国家的工业素材,起到相互宣传,相互成就的作用。其实我国的电影工业已经发展了相当长时间,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剧本、演员上还有一定的问题,但流浪地球2展现了在剧本、演员以及整个电影工业上的完美会展现出多么恐怖的力量。
二,内容质量过硬,但宣发资金少的科幻电影在宣传上可以有什么优势?
这个话题充分展现了另一种硬核传播。#国家队团建式喊话流浪地球# 很显然,这次团建式喊话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在宣传上其实是有优势的!而且是很大的优势。那么愿意投这个类型片的人会不会多一些呢?
其实想起郭帆导演的到处“化缘”才拼凑出的球1,到现在,各个企业纷纷为球2助力,例如徐工集团准备大批的工程车以及由高层领导带的300人团队全天候配合拍摄。再到现在各种“中”、“国”字头的企业纷纷和球2互动,再加上周边众筹破亿,可以说,郭帆团队凭借着两部流浪地球已经拿到了国家和群众的广泛支持,我想这个时候,或许《三体》系列、《球状闪电》都能够提上日程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电影中展现的未来图景,真实,真实到不可思议,尤其是太空电梯的部分,既满足了科幻的想象又体现了真实的考究,就像是大刘在采访中说的,“科幻电影应该是像纪录片一样的。”
从电影映射到现实,电影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支撑。
是因为中国有量子计算机,电影中的数字生命才显得不突兀,因为我们有;
是因为中国有歼20,电影中和苏-57等先进战斗机并肩作战才不显得假,因为我们有;
是因为中国有空间站,进行过探月,电影中的月球基地才显得正常,因为我们有;
是因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不畏牺牲、胸怀天下的中华文明,电影中的“饱和式救援”、“五十岁以上的,出列。”等等桥段才能够让人动容,泪流满面,
因为我们都会!
现在想想,他们,现在也50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