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再次试飞, 一二级分离后均自爆,但试飞过程仍取得多项成果
马斯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超重型火箭第二次试飞完成。总体上看比第一次试飞好很多,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算不上成功!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8日上午8时3分(北京时间11月18日21时03分),星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火箭发射基地发射升空,点火后起飞状态很稳当。
数分钟后一二级成功分离,上面级的飞船部分进入预定轨道继续飞行,这一阶段的表现堪称完美。
然而之后问题就出现了,首先是一级“超重”助推器在高空中爆炸,化作了一团巨大的火焰,各种零件碎片漫天洒落,按原计划它是要在受控状态下溅落到墨西哥湾的。
不过在助推器爆炸之后,星舰的上面级飞船仍然在正常飞行,也进入了预定的飞行轨道。不料不久后星舰飞船的信号却消失了,地面控制中心也找不到它的踪影,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后来报道称星舰失联,SpaceX也证实与“星舰”失联,并且被迫触发其自毁系统,星舰上面级已如同首次试飞一样自行爆炸。
这是星舰的第二次试飞,最终结果是一二级火箭均自爆,可能大家都还记得星舰在今年4月20日的第一次试飞,结果是星舰整体自爆,虽然两次都是自爆,但从两次飞行的总体表现来看,星舰的第二次试飞还是取得了很大进步的。
在星舰首飞时,一开始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星舰点火后经历了7秒钟箭体才离开了发射台,如此之长的时间很可能会发生摧毁发射台或者爆炸的危险。
而且起飞后就发生了箭体漂移现象,整发火箭明显偏向了一边,好在之后迅速修正了姿态。
但是在其升空之后人们发现一级助推器的好几台发动机没有启动,有的还自行关闭,到最后关闭掉的发动机多达7台,导致火箭的推力不足,未能上升到30公里的高度就下坠了。
而且由于关闭的发动机偏向于一侧,使得火箭推力不均,方向不定,在高空中翻起了筋斗,无法再正常飞行下去。
首飞时星舰的一二级也未能成功分离,最后地面控制人员不得不对其发出自爆指令,迫使火箭整体自行爆炸,变了一个巨大的火球。
因此从其飞行计划来看,星舰的首次试飞是相当失败的!但是马斯克却并不这么想,他认为星舰首飞时不把发射台炸掉就是成功的,他的要求确实是太低了。
综合来看,星舰的第二次发射试飞其整个过程的表现要远高于首次试飞,实际上星舰的第二次发射的飞行计划和第一次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第一次是开始后不久就失败了,但是第二次发射在一二级分离前的表现却相当棒,试飞过程仍取得多项成果。
首先是二次试飞时箭体并没有明显的偏移,所有的火箭发动机也都在全力工作,没有一台未启动或启动后停机,甚至连出现故障的情况都没有。
火箭上升的速度也很快,一二级分离后二级飞船部分最高上升到了148公里,远超第一次试飞的28公里高度,而且最后的时速高达24124公里(秒速6.7公里),也很接近了第一宇宙速度(秒速7.9公里),所以起飞过程是十分完美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第一次发射糟糕到那个样子的星舰,在第二次发射后竟然如此棒。
同样十分完美的是火箭箭体的一二级分离,这也是火箭试飞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更是星舰第二次飞行测试的重头戏。因为星舰第一次试飞采用的冷分离,未能使一二级成功分离,所以这一次采用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新分离方法,称为热分级(hot-staging),用二级火箭的点火把一级火箭推开,过程如同将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炸掉,没想到居然一次成功。
这次的发射同时还是对发射台新式底座的一次试验。星舰首次发射时,发射台下面的地基被摧毁,地基下方被火箭尾焰喷出了一个大坑。
当时发射台底座厚厚的水泥面板被火箭强大的喷射力从地上掀起,像炮弹一样是四散飞射,资料显示最远甚至飞到了大约8.5公里(5英里)外的一个小镇上。
但之后改进了底座——在下面铺上了水冷钢板,火箭发射时钢板上的孔洞可以喷水,能给钢板降温,从其发射情况来看,这种底座表现良好。
星舰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出的最大的火箭,无论从体积还是从推力上来说都是史无前例,它高达120米,一二级火箭的直径都是9米,高度和体积都超过美苏太空争霸时制造的土星五号和N1火箭。
星舰的推力方面就更强了,它的一级助推器安装了33台猛禽二代发动机,单台推力230吨,33台猛禽火箭发动机点火后每秒燃烧21.4吨推进剂,喷出的尾焰速度极快,产生的总推力高达7600吨,比两发土星五号的推力还多800吨,相当于7发长征五号火箭的总推力,毫无疑问是迄今人类制造的最大火箭。
虽然目前它还没有完全试飞成功,但是其团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的精神将是其走向成功的最大动力,它的航天大戏的序幕正不断拉开。
消息来源:《界面新闻》11月18日报道《时隔七个月,SpaceX星舰发射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