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私募公司参与操纵股价的事件不断被曝光。不同于与此前徐翔、叶飞等私募“大佬”被调查,最近曝光的几期操纵证券市场案,也为我们揭开私募“坐庄”操盘的手法。
证监会近日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书显示,上海一家叫做“速丰资产”的私募公司的80后董事长,通过16个配资账户操纵上市公司上海第一药业股价,仅用21个交易日便轻松盈利1384万元,最终被证监会罚没合计2761.71万元。
据网上公开信息显示,速丰资产2015年8月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当事人韩启坤出生于1984年,长期从事配资业务。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2018年12月14日至2019年2月11日,韩启坤控制使用其本人及其亲友的16个证券配资账户,累计买入341,462,620.40元,累计卖出金额355,954,241.28元。
期间,第一医药股价一度从8.65上涨至11.95元,最高涨幅38.15%,从韩启坤操控账户组零股建仓到清仓至零股,共计获利13,843,569.87元。
萝卜君翻回去看了一眼当时的股价走势,韩启坤建仓和清仓的时间点都非常“精准”,和其它操纵证券市场案比较,本次案例时间跨度更短,短到难以不让人怀疑这里面还有其它猫腻。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操作,韩启坤账户内资金主要靠左右手对倒来实现股价的“稳定”拉升。在2018年12月26日至2019年1月15日期间的13个交易日中,韩启坤有12个交易日成交量占市场总竞价交易量的30%,甚至有9个交易日占比达到40%。其中有10个交易日的对倒交易量占比达到了20%,峰值为36.64%。
一个人交易量就达到了总流动量的40%,果真是“自己玩自己的”。
根据证监会的说法:
在16个存在对倒交易行为的交易日内,韩启坤控制的账户组在多个交易日存在高价申报卖单,但市场无成交,其反向高价卖出等异常交易行为,既实现了对倒交易,又完成了对股价的拉抬,对倒交易量占市场竞价成交量的比例较高,对股价影响明显。
当然也会有读者纳闷,为什么仅需要几千万就可以把一只股票股价拉升30%多。其实这点之前萝卜君已经说过许多次了。
许多小市值公司,由于流动量太小,股价非常容易被操控。而且根据此前曝光的所谓“市值管理案件”来看,很多股票坐庄也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参与,由机构资金进行坐庄和接盘。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发挥的功能不可或缺,不仅要透露内幕消息让庄家低价进场,还要在消息面上配合庄家打压股价洗盘吸筹,还要配合分析师出具研报,释放利好消息帮助庄家抬升股价。最重要的是在股价抬升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的股份不能有操作。
大鱼不动,小鱼才能吃到虾米。所以才会出现几千万资金操控数十亿市值公司股价的奇葩现象出现。
私募或公募资金参与市场操纵案屡禁不止,有专业人士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操纵股价来钱太容易,即使被查最高也只能罚没5倍以下的获利,很容易重新筹集资金东山再起。简单来说就是罚得太清了,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