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娇喘”的瘿木,为何就比原材还贵?

2023-12-26     羿曼聊体育

原标题:“病娇喘”的瘿木,为何就比原材还贵?

瘿(yǐng)木,也叫影木,也称“树疙瘩”,玩过文玩的都不陌生,一块上好的瘿木比原材的价格都贵。

瘿木并非特指某种木材,而是长有结疤的树木的统称。树木在生长时,受到病菌叶螨等的侵蚀,在树干或者根部处生出结疤,这就是瘿木。

大文豪苏轼曾说“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本来只是物的“病态“,却能取悦于人,人们还”以之为美“。

说白了,一件物品美不美,不在于客观的”物“,而处决于主观的”人“。就像造型奇特的盆景,要有扭曲的枝,枯朽的干,取“枯木逢春”之意,有意义,有趣味,才被人所爱。

苏轼之外,还有米芾,他也热衷于收集各种天然纹理的自然材质,木头石头居多,并冠之以“文”字,称为“文木”、“文石”。

文人雅士发掘这些奇石怪木的脑洞奇大,让其在意境上得以升华。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中说,中国的审美按照金字塔状有四个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

艳俗,简单明晰,具有最广大的群众基础;

含蓄,需要慢慢体会,而无法直接理解;

矫情,接受的人少,有时很难看得懂;

病态,到了一定极致,反而成了最普及的事。

瘿木作为树瘤,是树的一种病,但是文人却赋予了它美的意趣,让这种病态升华成一种高级的美。

瘿木天然的木质花纹,也有了不同的审美层次,比如葡萄纹、芝麻纹、虎皮纹、满架葡萄等等。

深受文人喜爱的瘿木,在家具修饰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留存下来的明式家具中,椅子最为常见。就拿靠背来说,有素净无雕花的,也有雕刻麒麟草龙、奇花异草等祥瑞的。具体要用哪种,全凭主人的品味和审美。

此外,还有一种镶嵌手法,如镶云石、镶瘿木、陶瓷等等,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有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今天主要说的是镶瘿木的,苏作家具中的瘿木多为“楠木瘿”。

明朝谷应泰《博物要览》中说“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向明视之,白烁可爱。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人物山水之纹“。

要真追究起来,瘿木这种木材实质是生了病的树木,是“不成材”的木材,无法成为家具或房屋的栋梁。

但还是有人还是发现了它的美,并将其发扬光大。没想到的是,这种“病态美”日渐成了人们争相传颂之物,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他们将自身的孤独以及对美的独到见解赋予自然界的瘿木,将自然的“病态”转化为高级的艺术美,不愧是遗世独立的文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eb308724fd73be7a3dd2b5df0fb9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