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手抓”,浙江要打好今年农业生产第一仗

2020-02-21     每日商报

2月20日下午3点,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举行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大海,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李公杭,省国资委副主任刘盛辉,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张建,慈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海达来到发布会,通报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浙江最新疫情通报

2020年2月19日0-24时,浙江省报告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2例,新增出院病例65例。

截至2月19日24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75例,现有重症病例57例(其中危重21例),在院救治病例566例。累计出院609例,出院患者占确诊病例的51.83%。

目前,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9900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018人,尚有5732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当前,全省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趋稳向好,各地要把进一步精准防控摆在重要位置,努力争取新增确诊病例数维持在最低水平。要用好精密智控机制,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突出做好返工中的重点人员和外部输入人员管理,坚决防止因麻痹松懈导致疫情反弹。要用好“一图一码一指数”,推进复工图与疫情图相匹配,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

另外,我在这里也向大家通报一下我省首个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相关情况。今天中午12点,我委接到温州市卫生健康委报告,温州市出现我省首个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患者女性,79岁。2月5日因发热、咳嗽伴呼吸困难到当地县级定点医院就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诊为新冠肺炎并收住入院,因病情进展迅速于当天转入在温省级定点医院。予抗病毒等积极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2月7日起先后出现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在综合救治基础上,经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连续肾脏透析治疗、人工肝治疗,患者病情持续进展。2月17日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通气,2月19日出现血压下降,经人工膜肺(ECMO)等治疗并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因患者高龄并伴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个基础性疾病,虽全力组织救治,仍持续出现循环、血液等多器官脏器功能衰竭,于2月20日11时42分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此,我们也对这位患者的去世表示哀悼,向患者家属表示慰问。

提问:目前省属国有企业的复工复产情况怎么样?国有企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其他企业降本减负方面有什么措施?

省国资委副主任刘盛辉: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国资国企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率先有序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表率示范作用。

第一,始终保持基础保障类国企正常运行,很多国有企业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生产经营始终没有间断过。比如交通运输方面,省交通、机场、海港等集团,上万名职工始终奋战在运输保障一线。能源保供方面,省能源集团已为省内发电超110亿度,共计11亿立方。医疗物资方面,省国贸集团全球性订购,全天候保障,累计供应各类口罩、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物资2850万件。

第二,积极有序推进各类国企复工复产。到目前为止,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企业总部已100%复工。十大保障类企业复工率达90%,所属各级企业总体复工率超过75%。同时着力抓项目稳投资,省属企业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工率达到70%。

第三,主动帮扶企业降本减负,共渡难关。在推动国有企业自身复工复产的同时,贯彻省委省政府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意见,制定落实减租降费等举措,帮助支持各类企业复工复产降本减负。

一是减免房租方面,明确对承租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免收2月份和3月份两个月的房租。这些经营性房产包括产业园区、办公用房、厂房、商铺等。据此测算,全省各级国资监管企业可减免非国有企业房租24亿元。

二是基础保障方面,重点是继续做好降低用电、用气、价格、通讯费成本等工作。比如省能源集团通过市场化电量交易,以及下调供气价格,预计将向社会让利13亿元。省交通集团将按我省新要求,实行疫情防控期间通行费减免政策,预计到2月底将减免通行费6.8亿左右。

三是产业链支持方面,国企不少处在产业链重要环节,带头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国企也将妥善处置疫情可能带来的法律合同问题,努力帮助中小企业减少损失,共渡难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强化担当,保住全年目标不放松,深化国企三服务活动,狠抓政策落细、落地落实。全省国企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继续发挥表率和支撑作用。

一是带头全面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二是加强形势研判分析,强化预测预警,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降本节支提质增效,努力将疫情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四是用好用足国家和我省相关支持政策,确保完成国有企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我省经济平稳运行贡献更多力量。

提问:全省各地正陆续的复工复产,作为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监督和指导企业?在加快恢复生产的同时,怎样确保安全生产?企业自身应该怎么做?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李公杭:针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群众居家生活和疫情重点场所消防安全,应急管理厅先后印发了多个文件,部署开展安全保责任,已经做好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检测、处置和医疗器械等生产企业的上门指导服务。2月11日,省安委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认真做好企业复产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安全生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风险研判线上线下结合地形图和复工图,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复工复产安全风险研判。截至2月15日,各地均已开展了防控复产安全生产风险研判。从全省情况来看,医药化工在复工复产行业中位居前列,分别达到53.1%,29.5%。作为危化品安全生产的直接监管部门,我们要求危化品生产企业严格落实6个不开工,同时发挥全国首个危险化学品大数据平台作用,对重大危险源高风险作业等实施动态监控。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危化品企业风险管控,试图实行线上预警和线下8项执法相结合,切实做到安全风险分类防控。

第二,风险管控承诺加检查。企业长期停工,存在赶工抢工的风险,部分企业因用工紧缺导致员工培训不到位,仓促上岗等风险,因此我们采取了差别化安全检查确认机制,安全风险较小的企业实行承诺制,承诺后即视同安全检查确认,对其他企业采用承诺加抽查的方式。

第三、安全服务全覆盖加点对点。为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我们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务活动。对涉及安全生产审批事项,实行网上办、邮寄办理,对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执行专家网上审查,对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到期的延期换证,防控期间继续有效,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进一步提供安全指导服务。负责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干部下沉一线服务企业,请专家组团社服务,与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相结合,特别是做到安全服务两个全覆盖,选对点。同时充分发挥省安委办统筹协调,指导督促职责,汇总相关部门抓好交通运输企业、城镇燃气企业、建筑施工项目等安全生产,持续关注高层建筑、群租房、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问题:在保障春耕生产上有哪些举措?

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杨大海:目前我们整个春耕总体情况应该是比较好的。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农民的种植意向比较稳定,根据农情调度,预计今年我们农作物的种的总面积2965万亩,其中粮食面积1457.5万亩,这中间包括了早稻148.5万,与去年相比有增加或者基本持平。

二是春化作物长势较好,去年冬天以来气候条件比较好,有利于增长。全省278万亩的小麦和油菜优质苗的比重占到了80%,这明显好于去年50%。三是春耕农资比较充足,对照往年的春季用量,无论是早稻蔬菜等种子的储备,还是化学、化肥、农药等库存,都能够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

四是农业机械状态良好,全省11.3万台套用于农业机械已经检修保养到位,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下一步要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持预警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打好今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

一个是抓早稻生产,我们浙江省的早稻面积不是太大,但是对于稳定前年的粮食播种面积至关重要。要把早稻种植面积落实到各地,落实到主体,落实到具体的田地,支持农户多种早稻种好早稻。

第二个是要确保各项政策的红包能够及时送到农户手中,保护好激发好我们广大农民朋友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个是要畅通农资到户到田的渠道,带动农资经营店尽快恢复农业,打通最后一公里。

第四个是要把好技术的指导,针对前几天的寒潮天气,我们编制下发了技术指南,提出了50条具体措施,传给我们全省十大主导产业,我们已经组织产业技术团队的专家,采取线上远程辅导以及线下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些措施落实好。

第五个是要抓机械化作业,大力推进农业的机器换人,这也是破解当前农业用工短缺的有效措施。

提问:本次疫情对春耕农资供应带来了哪些影响?有哪些保障措施?

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张建:此次疫情对我省春耕农资供应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迟了春耕备肥,疫情防控期间存在的道路不通、流通不畅、用工紧缺、基层农资门店停业,导致春耕备肥工作有所延迟。

二是价格波动,占全国磷肥总量30%以上的湖北省林肥大多停产,导致含磷类复合肥价格短期有所上涨。

三是流通成本增加。浙江省肥药生产量小,大多肥药需要从外省调入。虽然现在物流有所好转,但运费明显上涨,用工费明显上涨,两长叠加造成流通成本增加。

自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启动以来,省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为保证农时不延农资供应不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迅速开展储备情况的调研。据对全省农资市场储备情况调查统计,全省系统现储备各类化肥41.5万吨,农药1.3万吨,农膜6400吨,同比往年储备基本持平,能满足我省春耕农资的需求。

二是加强市场监测,建立市县两级供销社每半月信息报送制度,密切关注全省农资市场动态变化,对市场运行中价格异常、农资货源紧缺情况,能及时掌控,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是督导农资企业复工复产。根据省委统一部署,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省系统农资生产企业均已复产。农资流通企业复工率达到98%。10,800个基层农资经销网点已陆续恢复营业,打通了农资配送、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全省供销社将继续发挥农资经营主渠道的优势,全力做好我省春耕备耕供应保障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农资企业和经销商的主体作用,根据用量研判,加大农资商品的采购力度,在保值、保供、稳价的基础上,确保春耕生产有序开展。

二是严把农资质量关,联合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做好农资市场质量监管,确保农民群众买到放心的农资。

三是大力开展春耕生产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送农资、送科技、送信息、送金融服务,全力做好我省春耕农资保障工作。

四是农口部门和农资企业将全程跟进服务,加大市场供需数据分析,指导生产主体,做到精准施肥用药,实现肥药双控目标。当前,随着农资绿色通道的开通,农资流通、补偿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加上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今年春耕生产农资供应保障可得到有效落实,请广大农民朋友放心。

每日商报记者:葛玲燕

值班编辑 :申屠淑婷

每日商报(ID:hzmrsb)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eZJZXABgx9BqZZI2_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