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守的是那扇门?国门两次改名,为何次次都令人蒙圈?

2023-12-08   阿斗爱

原标题:天子守国门,守的是那扇门?国门两次改名,为何次次都令人蒙圈?

明粉们常吹明朝是一个重气节的王朝,最具代表性的一句名言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很好理解,也的确很有煽动性,道出了大明王朝的坚贞不屈的气节,在此咱不讨论这话的合理性,只说里头的一个趣闻。天子守国门中的国门有具体的指代吗?天子具体要守住哪条门?这条门是代指国家的门户,就是所谓的军事关口的统称,还是指皇城中的某条有象征意义的大门?

答案是后者,国门有具体的指向性,它就是北京皇城的正南门,明代管它叫大明门,清代则叫大清门,到了民国时期,则改成中华门。中国古代民面南为尊,所以皇城的正南门也就象征着国家的门户,谓之为国门。大明门是明成祖朱棣所建,门联上“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十个大字,是明代第一才子解缙所题。大明门于永乐年间建成,历经五百多个春秋,于1954年被拆除,它见证了明清两朝以及民国的风雨岁月。

大明门是皇城的门户,出了大明门就算进了民间了。老百姓想一窥皇家的威仪,首先看到的就是庄严厚重的大明门。清朝是对大清门稍作了整改,利用大清门和正阳门之间的空地修了一个广场,明朝时这块地属于民间闹市区,也属于民间和皇城的缓冲带,官员们行至此就必须下马下轿,再往前走就得步行入内了。为了提醒各级官员遵循宫廷规矩,还特地在此立了一块下马碑。

门内就是皇宫,皇帝住的地方,进了帝王之家,还不下马下轿,岂不是有损皇帝的颜面。当然皇城不许外人骑马乘轿,皇帝和皇帝的家人还是可以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家人都能享受特殊待遇,仅限三类人:皇帝、皇后以及皇太后,这仨称得上是皇城的真正主人,自然有资格乘轿进入大明门。如果碰上皇帝大婚,妃子们可以乘轿进入大明门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有皇后的婚轿能从大明门过,妃子嘛只能从神武门进入。

国门如此庄严,王朝更迭后自然很少改动,不过朱棣取名叫大明门,清朝入驻紫禁城后不可能还延用大明门的称号,于是改名为大清门。不过在清朝入关之前,还有一个人也企图改名字,他就是李自成,改名的原因是一样的,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自然要改成大顺门。只可惜李自成在紫禁城逍遥快活的日子太短了,名字都报上去了,还没来得及改,就被八旗军给赶出了北京。改名的事就交给了大清政权。

大明门没改成大顺门,最终改成了大清门,满清也成了最后的赢家,大清门延用了两百多年,到了辛亥革命之后,大清门又得改名字了,这回改的名字应该不会因为政权更迭而再次更改了,因为人们给这座国门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号:中华门。中华门的门匾是用石碑刻成的,要换新石碑比较麻烦,于是有人提议将名字刻在背面,再翻过来用。办法不错,但工匠们取下石碑一看,只见石碑的后面刻着三个清洗的大字:大明门。原来清朝因为还石碑的事情而懵逼,于是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两面都刻了字,这下轮到民国政府蒙圈了,没法延用原石碑,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了一块上好的木料做了门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