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点评广州车展:在这场新能源盛宴上,合资车开始反省了!

2023-11-17   汽车扒一扒

今年的广州车展,最落寞的可能就是合资品牌了。

几个展馆非常冷清,分别是东风本田、捷达、长安福特、林肯等传统合资企业,大热门品牌有吉利、长安、长城、比亚迪、华为系。

这其实是技术路线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

合资车坚守的是全球燃油车发展路线,电动化的转型非常缓慢, 而中国品牌走的是更加超前的电动化路线,无论是PHEV还是REEV,新技术产品的落地都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型。

中国品牌过去是没机会,现在是在国内市场全面领跑。

当然,仍然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声音,比如说传统合资企业仍然是世界级品牌,只是在中国市场阶段性落后了,这种声音的确也没错,丰田、本田、大众、现代企业的确是世界级品牌。

但,中国消费者只看中国市场,已经确定的电动化、智能化路线是无法改变的,全球碳中和路线也已经确定, 想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拥趸,靠着过去的品牌溢价是完全不行的。

所以,阶段性落后的合资车,也有可能持续落后。

一方面,中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在国内超越外资品牌,激光雷达、算法、算力已经成熟,外资品牌中唯一能够对抗的企业只有特斯拉,传统外资品牌还无法在这一领域中真正超过国产品牌。

毕竟海外市场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要求不高,外资品牌更专注于全球,“落后研发”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中国自主品牌的三电技术强势无比,SiC电机、800V平台、5C超快充的背后,还有一个敢定出25万级价格的决心。

高表现力的背后是产业链完善、集群密集的必然结果,新能源产业的强势其实是中国产业建立属于自己的供应商体系、技术壁垒的必然结果。

燃油车时代,各种核心零部件都是欧美日韩掌控,连最基本的四驱系统都需要采买,不仅仅有被断供的风险,同时采购成本高、购买技术落后一代,体现在燃油车时代的产品上,必然不如外资品牌。

但赛道完全变了,当下不仅仅只有燃油车可选,还有更优一代的混合动力产品可选,既不需要被限行,还可以节省燃油,同时性能更足、省去购置税,体验感更好,都是让我们放弃燃油车的核心理由。

在广州车展之前,外资品牌的价值感迅速滑落,本田、丰田、大众等一系列产品疯狂降价,从此前的品牌运营方式换到了价格运营方式,产品降幅巨大。

这是自主品牌成长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是合资品牌开始失去溢价能力的开始。

在未来持续增量的电动化市场中,谁能够在用料、配置、三电技术、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上做出成绩,谁就能够真正掌控市场。

目前,中国品牌已经在15万级市场中占领消费高地,从今年的广州车展上来看,未来三年中国品牌将会攻占20万以上的消费市场,不仅仅是传统合资车将会受到冲击, BBA这一类豪华车细分市场都会被掠夺。

当然,对于财大气粗、技术储备仍然比较丰富的外资品牌来说,当下掉头也不晚,但失去很大一块市场份额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因为已经有一大批中国品牌掌控了核心技术以及产业链,并且在生产均摊成本上,开始提炼价值。

生产拼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大规模量产能力,在新赛道上,外资品牌必然会落后中国企业,这不是在唱衰外资企业,而是站在理性角度上客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