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每一部著作里都会出现一位顶级高手,好比在《射雕英雄传》里,天下第一当属中神通王重阳,而在后续之作《神雕侠侣》中,周伯通成了新五绝之首。至于《倚天屠龙记》的武林至尊当属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张三丰。
那《天龙八部》的第一高手呢?当然是藏经阁的扫地僧了。不过对于一些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读者来说,他们很想知道扫地僧凭什么天下无敌?的确,王重阳的先天功出神入化,周伯通自创的左右互搏之术以及空明拳威力惊人。倚天时代的张三丰,他的纯阳无极功配合童子之身同样超凡脱俗,但金庸留给扫地僧的笔墨屈指可数,我们根本不清楚扫地僧为何有一身高深莫测的武功。
一、武林至尊扫地僧
不得不承认,在金庸天马行空的设定之下,天龙时代涌现了大量玄幻神奇的武功。这些武功往往能化气为形、隔空伤人,让读者们看得啧啧称奇、拍案叫绝。好比段誉的六脉神剑、鸠摩智的火焰刀、乔峰的擒龙功、慕容复的参合指,都能达到毁物伤人的妙境。
不过,再怎么变化多端、威力惊人的武功,在扫地僧面前都是小儿科。原来扫地僧只需将双手一合,就能祭起一道无形的三尺气墙,再精妙、再威猛的武功都会被三尺气墙化得无影无踪。
扫地僧的攻击手段同样惊为天人,他只是轻飘飘地拍出一掌,就能立时“击毙”慕容博、萧远山这样的当世高手。
在“击毙”萧远山、慕容博之后,扫地僧又施展了他的绝世轻功,不管萧峰如何追赶依旧望尘莫及。
于是在扫地僧的干预之下,一场血腥厮杀就这样被扫地僧轻描淡写地化解。可惜直到《天龙八部》落下剧终的帷幕,金庸依旧没有详细阐述扫地僧乃何方神圣,让不少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猜测扫地僧的真实身份。
尽管身为作者的金庸没有在书中直接点明扫地僧的身份,不过没关系,只因金庸的武侠著作都共属一个武侠体系。
二、金庸武侠体系
原来在金庸巧妙地架构之下,他的15部著作大多都沿用了真实的历史,既能遥相呼应,又能融为一体。
好比独孤求败的名字就接连出现在三部著作里,分别是《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和《鹿鼎记》。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他借着澄观和尚如此说道:“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
有意思的还在后面,当澄观和尚施展一指禅的时候,他还对韦小宝这样说道:“这在般若堂的典籍中是有得记载的。五代后晋年间,本寺有一位法慧禅师,生有宿慧,入寺不过三十六年,就练成了一指禅,进展神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料想他前生一定是一位武学大宗师,许多功夫是前生带来的。”
注意看澄观和尚的这一段话,原来澄观和尚一指禅的修炼速度虽然千年第三,但在五代后晋年间,却有一位禅师天赋异禀,入寺只不过36年,就练成了一指禅,其速度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境界。
其次,澄观和尚还说,这位禅师“前生”一定是一位武宗大宗师,许多功夫是“前生”带过来的。
何为“前生”?自然指的是尚未出家前。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位禅师的身份信息怎么和扫地僧如此相似?
原来《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哲宗时代,而扫地僧极有可能出生于五代后晋年间。而且扫地僧也对萧峰等人说过,他也是半路出家,在藏经阁待了30几年。等于说扫地僧也是有“前生”的,否则他如何能一眼看出鸠摩智是以“小无相功”作为根基?
如此说来,扫地僧的法号竟是唤作“法慧”,然而“法慧”二字又有何深意?
三、结论
我们知道,金庸在《天龙八部》里引用了大量佛教理念,就连书名“天龙八部”也是引自佛经。
至于天龙第一高手扫地僧,他和佛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比扫地僧就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修为作为加持,克服了练武的戾气反噬,还化解了萧远山一家与慕容博一家的血海深仇。
此外,扫地僧的法号“法慧禅师”也蕴含了深意。原来“法慧”二字代表佛门的“法身慧命”。何为“法身慧命”?
原来“法身慧命”的意思是以无漏的功德正法成就的身体,此法身是以智慧为生命。“法身慧命”是针对“色身身命”而言,是生命的一种高级状态,而“色身身命”只是生命中的低级状态。法身无法显现,必须要通过修学佛法,断除烦恼,积功累德,才能证得法身。而法身必须依赖智慧才能长养。如果一个人没有饮食滋养,则肉身就会死亡;如果没有智慧之命滋养,则法身之体就会亡失。
看到这里就能理解扫地僧为何坐拥一身超凡入圣的神功了,原来他早已脱离了血肉之躯的束缚,以智慧、慈悲、佛法成就了另一个身体,到了一种无人能及的至高境界。毕竟其他人都只是“色身身命”的凡夫俗子,是生命中的低级形态,如何能与扫地僧“法身慧命”的高级状态媲美比肩?自然是被扫地僧“降维打击”了。
不得不佩服金庸的学识渊博 ,他的武侠小说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将人生、佛法融合在了 一块,着实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