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好吃,这个地方对于外省游客来说真的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放眼全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条它的同名主干道,但对于“当事城”本城,怎么吃怎么玩,真的没几个人说得上来。
这座城市,是一个在行政区划上十分特别的存在,这里不设区,但下辖的6个街道与18个镇,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专属的特色饮食。
虽然足够低调,但放眼全广东,诸多因美食而名声在外的大小城镇,也并无一处敢轻易和它叫板。
正如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没有一只兔兔能活着离开四川,同理,也没有一只鸽子,能飞出这片地界。
答案呼之欲出,就是前身名叫“香山”,在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更名的侨乡:
广东中山
广东人最不愿声张的美食之城,今天小编带大家认真逛吃。
怎么每道都是
招牌美食?
中山盛产诸多限定食材,又因紧临珠江口,尤其又以近海和咸淡水交汇处的水产著称,超过百年的美食传承发展,让这座城市有了许许多多的“当地限定”,想吃到正宗口味,非亲身至此不可。
// 石岐乳鸽
1915年,有旅美中山华侨回国时带回了王鸽、仑替鸽和大贺姆鸽等名种,与本地鸽配对杂交。
其后,又有华侨从日本带回来了钦麻鸽,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澳洲地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终于培育出集合上述几种名鸽优点、适合本地饲养的“石岐鸽”。
中山最亮眼的美食名片,非这只“咕咕咕”莫属。
懂行的中山人,又将乳鸽细分为肉味浓郁的3周龄“妙龄鸽”和肉质细嫩的2周龄“BB鸽”,过了30天的鸽子,则是一盅老鸽汤的绝好食材。
当地的乳鸽吃法,最经典的做法是红烧乳鸽,也就是炸乳鸽,先把乳鸽浸在卤水中,让其充分吸收卤汁入味,再晾干用滚油炸,直至呈现出玛瑙般的色泽。
冒着手指被烫的风险,也要在上桌的第一时间轻轻撕扯乳鸽,此时的它外皮香脆,肉汁饱满,香气四溢的肉汁流出,没有人能抗拒。
当然,当你花费足够的时间在中山觅食之后,还会发现这里的鸽子做法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明烧乳鸽、松江乳鸽、江南白花鸽、油浸乳鸽、白切乳鸽、酱油王乳鸽等等。
// 东升脆肉鲩
外观晶莹细嫩,同普遍鲩鱼一模一样,但烹调久煮不烂,肉质入口爽脆紧致、弹牙爽口,咬下去甚至能听到“咔嚓”的清脆声响,细细咀嚼还带着特有的鲜味!
这听起来绝不是鱼肉应有的口感,但却真的被中山人研究了出来。
脆肉鲩的鲩,其实就是草鱼,在草鱼3斤重的时候,开始喂食蚕豆,生长到6斤至7斤的时候,这些草鱼就变成了脆肉鲩。
这种经过特殊方式培育的鱼种几乎只有当地厨师能完美料理,此前甚至发生过有人买到脆肉鲩却煮不熟而拿去投诉退货的新闻。
中山的脆肉鲩养殖基地大多在“脆肉鲩之乡”小榄镇东升,得益于养殖集中,这里也分布了多家知名的脆肉鲩专门店。
中山脆肉鲩烹饪的方式众多,圆盘焗鱼腩、无骨鱼片火锅、酸汤鱼片、香煎鱼骨、豉汁蒸鱼腩、香煎鱼翅、葱烧脆肉鲩、蒜焖脆鲩腩、鱼肠煎蛋都是让唇齿留香的必点美食。
温馨提示想要尝鲜的大家,脆肉鲩的做法已经足够丰富,惊叹于紧实的肉质,爽脆弹牙的摩擦感的同时,淡水鱼生还是要慎重尝试,量力而行。
// 小榄菊花宴
别想歪!
每年秋天,中山小榄镇都会举办菊花会,而且千万别小看这个小镇上的菊花会,它拥有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小榄每逢甲戌年60年一届的菊花盛会名闻中外,而且每年也都会举办小型菊花会。
举办菊花会时,小榄当地的很多餐厅都会推出菊花主题宴席,你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很多菊花食俗,例如菊花肉、菊花酒、菊花水榄,甚至还有菊花刺身。
小榄菊花宴是广东省传统名菜,主要菜色都是利用菊花瓣所制成。
主要代表菜包含有菊花炸鱼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鱼榄、菊花脑蒸鸡等等,都能使每种菜式都有肉的鲜味,更有浓浓的菊花清香。
// 三墩鹅
民众镇的三墩村盛产三墩鹅,也因烹制鹅而闻名。当地的烧鹅和焖鹅都不容错过。
在三墩村最出名的园林食店,荔枝木烧出的烧鹅色泽金红,鹅皮酥脆鹅肉饱满,还因为可以接地气的吃到新鲜出炉的烧鹅,所以口感和味道上的体验甚至远超广深的大酒楼。
对旅行者来说,更不能错过的其实还是三墩焖鹅,离开这里就很难再吃得到。
制作焖鹅需要先把鹅肉在锅中翻炒,再连同鹅肠、鹅血、鹅胗、鹅翼、鹅肝等一起焖煮,肉质会变得很酥软。
而且更特别的是,赋予焖鹅灵魂的竟然是在汤汁中加入的当地出产薄荷叶,鹅肉的香味和浓郁的薄荷香气在唇间游走,浓香的同时又能让人觉得格外清爽。
// 实现海鲜自由
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中山吃虾、蟹、贝等海鲜,会让你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粥底火锅的吃法在当地的大排档非常常见,这里的海鲜的性价比之高足以令很多靠海吃海的城市汗颜,罗氏虾、沙虾、蛏子、花蟹,往往只要很低的价格就可以吃到扶墙。
吃海鲜粥底火锅,还要讲究一下煮食材的顺序,经验丰富的老饕表示可以白贝打底,然后虾、蟹,这之后再放入店家提供的咸猪骨给粥底增味,此后再下其他海鲜和肉丸,素菜最后。
当然,千万记得要留肚子喝粥。
// 崖口煲仔饭
南朗镇的崖口村位置得天独厚,就是珠江入海口所在之地,各种海鲜琳琅满目,但不少游客来吃,首选的竟然是这里的煲仔饭。
一份黄鳝、牛肉、肉饼和虾米4拼的煲仔饭只要20元,这里的煲仔饭并不以米粒干身,饭焦明显香脆著称,而是因为用了当地产的崖口大米,所以米香让人拍案叫绝。
当然也不能忘了海鲜。有一整只奄仔蟹的煲仔饭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在黄油蟹被众多美食纪录片炒到动辄几千一只的时候,用几十块就能吃到这款黄油蟹的“平替”,会让你倍感满足。
粥粉面
有咩新花样?
// 喝粥,从清晨到凌晨
广东人把一碗粥从早喝到晚。
石岐是中山的中心城区,这里不仅有乳鸽,还有一家1945年就已经创店的浩辉饮食。
浩辉饮食的招牌是一碗肉丸粥。中山肉丸很出名,这家店的肉丸又称得上是当中佼佼者。
肉丸粥粥底绵密,一碗粥里有七八个肉丸,肥瘦相间很紧致,混杂了冬菇,弹牙的口感相当上瘾,店铺的墙上,还小小的贴着一张谭校长来吃饭时的合影。
到了宵夜时间,为了给已经不那么敏感的味蕾一些刺激,中山当地大排档的咸猪骨粥普普通通却让每个人为之倾倒。
创始于沙溪镇的象角群记,以一碗“鱼蓉蕉蕾粥”出名。
“蕉蕾”就是芭蕉的花蕾,将采摘下来的蕉蕾切粒,用盐水浸泡,放入白粥里熬煮,再佐以拆出来的鱼蓉,就是一碗鱼蓉蕉蕾粥。
这种吃法,是岭南水乡独有,离开中山都很难再见到。
// 云吞:到底要不要和面在一起?
岭南各地,云吞时而做主角,时而退居二线与粉面相配。
除了煲仔饭和海鲜,崖口的云吞也很出名,与传统的广式云吞不同,崖口云吞的个头很小,皮特别薄,入口觉得很润滑,里头的馅儿除了猪肉还加了芝麻碎,吃起来齿颊留香。
除了净云吞,还可以选择加料,有瘦肉、板筋、粉肠,也可以加面、河粉或者濑粉。
此外,中山的云吞,在“干捞”一道上也很有研究。
还是象角群记,这里的香菇干捞云吞清淡中不乏猪肉和香菇的鲜香,表面撒了芝麻更将味觉层次拉高了一个等级。
还有很多食店中可见的干捞虾籽云吞面,猪肉馅的云吞配上爽弹的竹升面,面上再铺薄薄一层的虾籽,在提味的同时,又不会喧宾夺主。
收集中山限定小吃
// 海洲鱼饼
这些传统食品也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馈赠亲朋的必备礼物,每年的不同时令,都会有不同的茶果,新年制作豆捞、农历二月有萝卜糕、农历三月吃三丫苦糕……品种之多,一年四季都吃不完。
它的来历有着“龙王派青蛇送来了栾樨拯救当地瘟疫”的传说,时至如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沙溪人仍有吃栾樨的习俗。
// 隆都芦兜粽
入选过广东传统小吃,跟《味道中山》登上过CCTV,上榜《舌尖上的中国》,隆都芦兜粽以超高频率向全国人民展现着中山的饮食文化。
所谓芦兜粽,是用一种叫芦兜的植物的叶子制作的粽子,呈圆筒状,糯米夹以烧腩肉、咸蛋黄煮熟后捞出,咸蛋黄的和烧腩的满足感和芦兜叶的清香解腻形成了最完美的组合。
入门级中山美食就已经说了这么多
这座城到底有多懂吃
只有亲自去了才知道!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