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能成为开年王炸,首先离不开剧本和演员的共同成就。
它的剧本相当扎实。即便是饱受诟病的第三阶段,不如前两个阶段强悍,我们依旧能感受到《狂飙》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它的春秋笔法做得不错。
对于这种处理,观众需要细品,才能明白妙处。
比如说,很多人不明白高启强可以为了高晓晨拼命,却会派人刺杀高晓晨。
高启强甚至说,高晓晨是个憨货,二二八枪击案差点害死全家,他恨极了高晓晨。
然而,这不过是高启强在高启兰面前演的戏。
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切断他与高晓晨的父子情。
高晓晨性格叛逆,但他始终有个心结,得到高启强的认可。在他看来,能像高启强那样掌控强盛集团,就是他被认可的标志。
然而,高启强答应过陈书婷,不能让高晓晨参与强盛集团。
以徐忠为首的调查组要扫黑除恶,高启强知道自己面临很大的风险,他要考虑如何让家人脱身。
他派人刺杀高晓晨,就是父子反目成仇的苦肉计。只有这样,高晓晨才会举报高启强,从而将功赎罪。
高启强用自己的死(本来也活不成),换回高晓晨的生。
这才是高启强派人刺杀高晓晨的目的。
八个字形容高启强,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高启强对高晓晨好,本质上也是对陈书婷的爱。大哥大嫂CP有整部剧中最动人的爱情,吊打安欣和孟钰。
高启强和陈书婷没有生孩子,大概率是两人签订了婚前协议,高晓晨是高启强唯一的儿子。
高启强做大做强后,也没有出尔反尔。他对陈书婷有爱,也有敬。
敬重的一面,大家都能看的到,比如高启强见李有田之前,陈书婷否掉了原先的搭配方案。
陈书婷建议他不戴领带用丝巾,增加亲和感。他骄傲地对小弟说:“找媳妇,还得找你嫂子这样的。”
在小弟眼中,高启强是怕老婆,高启强明白,这是爱老婆。
有些爱的细节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现就是回味悠长。
比如第12集,高启盛过生日的那一夜,高启强送陈书婷回家,高启强的唇角有明显的口红印子。这说明两个人亲亲了。
剧中没有正面展现这些场景,观众却能发挥想象——他们只是亲亲,有没有车震?
剧本在线,演员给力,服化道也可圈可点。
高启强和安欣是朋友也是对手。徐江倒台后,高启强逆风翻盘,成为新的恶龙。安欣却备受打压,灰心丧气。
他们相遇在街头,服装有丰富的寓意。
安欣外黑内白,高启强外白内黑,前者内心纯洁,后者是面善心黑。
黑白色调,一里一外,正是强调安欣和高启强水火不容。
唐小虎的花衬衫,证明他的审美还是古惑仔审美,浮夸招摇
唐小虎的花衬衫,证明他的审美还是古惑仔审美,浮夸招摇
剧中还有个精彩的设定,安欣的服装颜色越来越灰暗,最初的白色变成灰,最后变成蓝。
这三种颜色也基本暗示的三个阶段的精神状态,他逐渐从精神小伙变成了颓废中年人(当然,他的颓废也有表演的成分)。
白色象征他们光鲜的商人形象,黑色暗示他们就是作恶多端的恶势力。
此外,高启强喜欢穿西装,在家里他却习惯穿白色毛衫。白色在这里象征的是纯洁善良。在家里,高启强是敬爱妻子的老公,是对高晓晨关心有加的父亲。
高启强是人情社会的获益者,他懂得遵守人情社会的情感逻辑,对家人特别好。
调侃一点讲,高启强搞事业时,用的是速度与激情。面对家人时,高启强就是家人侠。
影视剧和文学不一样,它是集体创作的产物,导演,编剧,演员,服装设计师,摄影师等等,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
在国产剧的维度上,《狂飙》做得不赖。
它对于国产剧来说,也有个重要的启示,拍邪不压正的故事,也可以让坏人有血有肉。
《狂飙》中的大恶人赵立冬,在被捕的那一晚,和王秘书告别时,赵立冬走到窗前,静静地说了句,“京海的月色是真美啊。”
这句话,让我的gay达狂响。
它来自夏目漱石的典故,给学生讲课时,夏目漱石讲,不要说“我爱你”,而要讲“今晚的月色真美”。
日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喜欢含蓄婉约地表达。爱德华·霍尔就认为,中国、日本都是高语境文化的代表国家。
在我们东方人的文化基因中,会将含蓄地表达爱视为一种美。比如,王家卫的《堕落天使》也有类似名句。
“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
东方式的爱情,不习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我爱你”。
王秘书和赵立冬风风雨雨那么多年,一直陪伴他左右,给他揉肩,帮他传话,替他做事,如果说他们俩没一腿,才匪夷所思。
不过,在我们这个文化环境中,两个人的感情不能说得那么明白。
看懂的人,心领神会,看不懂的,就当作关系深厚的上下级,也能接受。
细节是好剧的不可或缺,艺术要讲分寸感。
有深也有浅,才有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