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春大豆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油料、饲料蛋白和豆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大豆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虽然我国大豆总产在不断增加,但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对外大豆依存度保持在85%左右。新疆作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新区,其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豆高产高效提供了较好的环境。自1999年创造了全国高产记录以来,新疆多次创建大豆高产纪录。本文以“新疆春大豆膜下滴灌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基础,从品种选择、田间水肥运筹、化学调控以及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新疆春大豆高产创建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为提升新疆大豆种植水平,提高整体大豆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1 播前准备
1.1 土地选择
大豆不耐盐碱,应选择pH值不超过8.3,含盐量不超过0.1%,灌排通畅、中上等肥力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翻地,耕深25~30cm,初春能进地后平整成待播状态。播前喷除草剂,土壤封闭后用联合整地机对角作业,深度为4~6cm。结合整地把残留地膜及作物残杆清除干净。整地质量达到“墒、齐、平、松、碎、净”六字标准。
1.2 苗前封闭除草剂
播种镇压后及时进行除草剂田间土壤封闭处理,一般选择针对单子叶(禾本科)和双子叶(阔叶)的两种除草剂复配进行田间喷雾。土壤湿度和环境温度对封闭除草效果影响较大,土壤墒情不好可适当增加药液稀释倍数,如遇持续低温天气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喷药时应选择早晚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大豆田防治单子叶(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的苗前封闭除草剂主要有(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砜吡草唑等,防治双子叶(阔叶)杂草效果较好的苗前封闭除草剂主要有氯嘧磺隆、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阔草清)。药剂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
1.3 种子准备
选用粒大、饱满、纯净、无霉变、无病虫害和发芽势、发芽率95%以上的种子,使用62.5g∕L 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mL+30%噻虫嗪悬浮剂种衣剂拌种。
1.4 品种选择
通过多年国家大豆区试中熟组试验结果及大豆高产创建生产经验,北疆乌伊沿线推荐选用中熟或中晚熟品种为主,生育期121~135d,≥10℃积温2800~3200℃以上,结荚性好,抗逆性强,抗倒伏,耐密植,落叶性好,底荚位置宜机收的大豆品种,如吉育86、合农71、中黄35、新大豆8号、新振豆1号等。
1.5 播种及种植模式
采用覆膜滴灌宽窄行种植方式,一机两膜,膜宽205cm,播幅宽460cm,一膜播3个双行,膜内窄行距20cm,宽行55cm,三条滴灌带铺设在窄行20cm之间。采用精量点播,单粒下种,粒距7.5~9.5cm,平均行距38.3cm,理论密度1.8万~2.3万株∕亩。中熟品种密度控制在2.3万株∕亩以上,中晚熟品种密度在1.8万~2.0万株∕亩。
1.6 适期播种
南疆地区应根据当地温度情况,当5cm耕层连续5天通过10℃时开始覆膜播种。北疆乌伊沿线适宜播种期为4月10日至4月25日。
2 田间管理
2.1 苗期适时定苗
在2片真叶展开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前,按密度要求留苗。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3次。
2.2 合理灌水
根据大豆生育期需水规律,苗期和成熟期需水量较少,花、荚和鼓粒期需水量较大。按不同生育时期灌水量为:4月中旬滴出苗水1次,播种完成后及时早滴水,灌水量为25~30 m3∕亩;6月开花期滴水2~3次,每次灌水量为30~35方∕亩;7月开花结荚期滴水4次,每次灌水量为40~50方∕亩;8月结荚鼓粒期滴水4次,每次灌水量为40~45方∕亩;9月鼓粒及成熟期,滴水1~2次,每次灌水量为20~30方∕亩,全生育期共灌水11~12次。
2.3 科学追肥
追肥:总供肥量为83~106公斤∕亩,其中肥料指标:尿素(约含N46%)35~45 公斤∕亩,磷酸一铵(N11%,P2O544%)公斤∕亩,硫酸钾(K2O 50%)18~23公斤∕亩,N∶P2O5∶K2O=1∶0.67∶0.46。
具体追肥措施为:大豆追肥均随水施入,总体遵循始花期到结荚期分5次施入,其中氮肥施入量占总量的49%左右,磷肥施入量占总施肥量的61%,钾肥施入量占总施肥量的65%左右;从始粒期至完熟期分7次随水施入,氮肥施入量占总量的51%;磷肥施入量占总施肥量的39%,钾肥施入量占总施肥量的35%。
2.4 叶面喷肥
于花荚、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钼酸铵、硫酸亚铁、多元微肥等,增加叶片营养,促进营养生长,起到保花、保荚、增粒重的作用。生育期内共喷施叶面肥3~5次,总计尿素400克∕亩、磷酸二氢钾600克∕亩、多元微肥200克∕亩。
2.5 化学调控
根据植株品种特性及长势进行喷施。一般前期分多次喷施缩节胺5~20克∕亩,结荚期之前雾化喷施多效唑用量为10~20克∕亩。每次化控要在灌水前3天喷施,化控应根据品种特性及长势进行化控,不可过多,以免影响花荚形成。
2.6 苗后除草
大豆苗后田间喷施茎叶除草剂要严格把握在单子叶植株3~4叶,双子叶植株在2~3厘米高之前,喷药应选择中午温度较高、无风或微风的天气,喷药后8小时以内如遇降雨则需重喷。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防除杂草的优点是可根据田间实际杂草发生情况选择除草剂种类,大豆田防治单子叶(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的药剂主要有高效盖草能、烯草酮、精喹禾灵等,防治双子叶(阔叶)杂草效果较好的苗后茎叶除草剂主要有氟磺胺草醚(虎威)、苯达松、唑嘧磺草胺(阔草清)等,用药量参照说明书。
3 病虫害防治
新疆大豆病虫害较少,主要有以下病虫害:(1)蓟马:用3%啶虫脒、40%乐果乳油等兑水稀释喷雾防治;(2)棉铃虫:用2.5%敌杀死乳油3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其次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交替使用;(3)红蜘蛛:用73%克螨特15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其次可选用24%螺螨酯、5%阿维菌素乳油、阿维乙螨唑等;(4)根腐病及疫霉根腐病:采用6.25%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在配置杀菌剂、杀虫剂时,可加入适量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其它多元微肥做为叶面肥,一同喷施。
4 收获
机械收获应在叶片基本落净、豆荚全干、豆粒满圆时进行收获。
机械收获时尽量将割茬降低到10厘米以下,滚筒转速不超过300转∕分钟,根据豆粒大小调节脱粒间隙到适宜的大小,水分在13%以内就可收获。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种植者具有较高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能因时、因地、因苗、因天气变化而采取精准化的管理措施,做到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
作者:曾凯、战勇、张恒斌(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图文编辑: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