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的下半场,真的来了!
据消费者洞察与市场研究机构J.D.Power的报告显示,在购车决策中,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已经跃升为购车的第三大决策因素。这背后,是市场教育的成功——“真金白银”给“智能驾驶”买单的人变多,也是技术思路日渐成熟后的必然。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也表示,“智能化是下半场竞争的焦点。”
作为中国智能驾驶技术最早的布道者,今年小鹏的业绩着实提升了不少。据三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2023年第三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40,008辆,较2023年第二季度的23,205辆上升72.4%。
小鹏的爆发,印证了“智能驾驶”心智撬开市场的可行性,其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经过一系列内部调整后,把G6和新款G9的智能驾驶做到了好且不贵的程度。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调整后的2024款小鹏G9中,有超过80%的用户选择了搭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MAX版车型,小鹏智能驾驶能力真正被消费者看见了,AI定义汽车将会渐起浪涌。
【小鹏P7i 550上市 普惠再加码】
11月6日,小鹏P7i 550上市,新车共推出550 Pro、550 Max 两款新版型,售价分别为22.39万元、23.99万元。
硬件方面,小鹏P7i 550 Pro版标配了多达29个智能驾驶感知元件,配置的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算力达到了254TOPS。新车搭载了高速NGP、VPA停车场记忆泊车、EAP超级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智驾实力已经超过了目前在售的90%的车型。
Max版,则是在Pro版本之上增加了两颗激光雷达和双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算力增加到508TOPS,比Pro版多了城市NGP功能,具备XNet深度视觉感知系统,可以落地无图、点到点的智驾功能,以及VPA-L停车场记忆泊车增强版、EAP超级智能泊车辅助等多场景智能泊车辅助功能。
未来,Pro和Max版本技术架构将开始同源,XNGP会反哺全系车型。
随着小鹏P7i 550的加入,小鹏P7i全系车型矩阵进一步丰富。作为P7 i系列最入门款,小鹏进一步降低了用户感受其智能驾驶技术的门槛,其中Max体验已经达到了“全场景智驾出行”。未来,人们可能将在15万级上感受NGP的魅力。
成本门槛在降低,感受小鹏智能驾驶的范围还在扩大。
在前不久的“1024品牌科技日”上,何小鹏还公布了最新的计划,无高精地图区域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将于第一阶段开放20城,12月底将开放至50城,计划在2024年在全国扩充至200城,并借助“AI代价”完成全国所有区域的城市高阶智驾覆盖。
智能驾驶的规模与技术提升,终归还是用户规模和用户DAU(日均活跃度)的角逐。可以说,当销售量/使用量,先抵达“奇点”,“智驾”认知、技术规模化的优势就会确立。
而在新势力角逐中,小鹏智驾规模与用户活跃度也是遥遥领先。来自小鹏数据显示,截至11月1日,小鹏汽车的智驾行驶里程已超过5.41亿公里,其中高速NGP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64亿公里,用户端的辅助驾驶时间超过669.7万小时,智能驾驶已成为小鹏车主的日常。
而通过小鹏今年的焕新以及开城步伐,我们不难看到,小鹏在交付更好的智能驾驶体验上,发展蹄疾步稳,每一项交付都是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让用户需求先行,让用户体验先行。所以,我们能在小鹏的交付里,感受更细腻、接近人脑的思考。
小鹏XNGP会像司机一样进行车辆博弈,例如,尝试“骑线”行驶,邻道车辆不让行,则回退;若检测到邻道礼让,迅速完成变道。
不做夸张的卖点宣导,只交“现货”不做“期货”,小鹏的交付如理工男一样质朴、可靠。
【普惠遥遥领先,埋头都是苦工】
自2017年开始亲自掌舵小鹏汽车以来,何小鹏就将智能驾驶放在这家企业发展最核心的位置。当时,国外只有特斯拉,国内只有小鹏——彼时,全球唯二全栈、中国第一的自研量产车企。当时,小鹏早期对智能驾驶的投入,并不为行业所看好,花这么多钱做自动驾驶有用吗?
正是得益于这份坚定的长期规划、长期践行,小鹏有树大根深的技术实力,实现了用算法砍成本的效果,提供了更有性价比智能驾驶,普惠走在了行业前列。
例如,当大多数车企还必须在双Orin-X芯片算力下,才能发挥出BEV+Transformer(感知狭窄、遮挡等复杂道路,做出更可靠的路径规划)的效果时,小鹏部署同类的感知架构,只需占用单颗Orin-X不到10%的算力,这自然能降低企业的部署成本、用户的使用成本。
所以,G6的MAX(双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Pro(单激光雷达+单Orin-X芯片)版本,只是在是否搭载城市NGP功能有区别,但具体到同源的高速NGP等功能上,依然有着几乎相同的体验。
而在前不久的“1024品牌科技日”上,小鹏还提出了“轻地图+轻雷达”的方案,开行业之先。这意味着,在即将发布的新车型X9上可以去掉两个前向角雷达,自然又降低了成本。
普惠,是普遍与实惠的结合。用算法降低硬件的同时,小鹏的开城也实现了高质量的覆盖——XNGP覆盖了全国73%的路网,覆盖城市道路、国道、省道,甚至是“乡间小道”。具体到城市而言,当其他友商还在“五环外”时,小鹏的NGP已经能在三、四环交界处自如应对了。
智能驾驶本没有秘密可言,背后是坚定地的巨额投入,和团队为安全不厌其烦的深入具体场景、解决繁琐巨量的研发与测试问题。
2021年,小鹏毅然决定要在城市场景下做智驾,率先在Xavier(算力仅有30TOPS)平台上做城市智驾的开发,在P5上实现了城市NGP。一组数据就能显示高速NGP与城市NGP难易之殊——小鹏城市NGP的代码量是高速NGP的6倍,感知模型数量是后者的4倍,预测/规划/控制相关代码量则是后者的88倍。
目前,城市NGP的驾驶效率已经接近人类司机90%
罗马不是一天建好,智能驾驶的封王之路也如是。
六年坚定不协,让小鹏快速走完了“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算力+其他感应设备”堆料阶段,率先进入“重视觉、轻地图、轻雷达、全场景”的新路线。当大部分公司开始意识到“无图”价值时,也只有小鹏和华为实际开始无图化的应用,并且接近。
在“1024品牌科技日”上,何小鹏还表示,要把NGP这个技术覆盖到欧洲的以及更多的国家,让更多的全球用户看到中国的非常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未来,中国企业和特斯拉海外决战,还是颇为值得期待。
当下,中国产业行至深处,效法西方已经无路可走,每一步都是无人区。企业面临的难题已经不再是企业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捷径消失了,更需要走好每一步,更需要深入技术的深水区。
唯有日拱一卒,方能功不唐捐。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