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王心凌演援交女,是当年偶像剧的格局

2022-10-11   娱乐挽清愁

原标题:让王心凌演援交女,是当年偶像剧的格局

王心凌翻红之后,她主演的台湾偶像剧也被翻了出来。

无论是《微笑pasta》还是《天国的嫁衣》,她的形象都完美而统一:

清新、可爱、甜美。

但其实,王心凌在偶像剧中演过一个边缘化的角色。

成绩学霸,但母亲去世,父亲病重,有五个弟弟妹妹要养,

为挣钱只好去做援交女。

其实,在当年台偶剧甜美浪漫的B面,有各种黑暗、情色、惊悚的情节主题,而这些主题与学生这一群体相结合,诞生了台剧最早的现实题材。

01

2003年的《西街少年》,王心凌饰演的沈银荷是真正的学霸。

沈银河的父亲残疾,母亲自杀,留下一群弟弟妹妹,作为长姐的她不但要上学,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

要赚钱养家,还要维持学业,沈银荷唯一能想到的平衡生活的办法,就是

出卖自己的身体。

在《西街少年》中,她的标志形象就是一身黑色渔网装和白色内搭,暗黑着沈银荷身上矛盾的气息。

沈银荷身上的两条感情线。

爱着她的辜天乐为了让她不再援交,连续抢劫五间银行,被判16年有期徒刑。

沈银荷要回报他的爱,就要等他出来。

天才阔少邢望为了让她不援交,要

出钱包养她

(没错,邢望是霍建华)

但偶像剧的包养尺度,就到吻这一步啦!

邢望是沈银荷在剧中最关键的感情线。

然而,即使在二人最“甜蜜”的时候,言语间提到最多的仍然是“钱”。

这是少女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沈银荷必须把自己包装成一个爱财如命的人,以此来掩盖真实的心动。

因为她,没有心动的“资本”。

然而,当学校知道沈银荷援交的事后,因为担心影响,一刀切地将她开除,彻底熄灭了沈银荷改变人生的希望。

当然,沈银荷这个角色的结局,是邢望为她争取到了耶鲁大学的求学机会。

但这个看来戏剧化的、童话般的结局,并没有掩盖这条故事线上浓浓的暗黑现实感,

是台湾偶像剧中较早涉及黑色青春题材的作品。

是的,在台偶的世界中,有玛丽苏、有霸道总裁。

但还有那么一种题材,有校园,有青春,底色却是灰暗的现实。

2004年大S周渝民主演的

《战神》

,大S饰演的女主韩绮罗16岁时曾被继父强暴;周渝民饰演的男主“零”,则先后经历了母亲、弟弟的自杀,精神压抑痛苦。

2004年的

《斗鱼》

除了爱情元素之外,也涉及到了校园霸凌与黑道,是典型的黑色青春片。

2007年,张韶涵主演的

《爱杀17》

,更被看作是台湾第一部悬疑题材的青春偶像剧。剧中张韶涵一人分饰两角,饰演的角色身上融合了自杀、援交、出轨等多重暗黑元素。

这个角色,只有17岁。

总结下不难发现,暗黑青春的主题背后,主角普遍年龄都是未成年,正是应该被社会、原生家庭照顾的时候——

她们因何堕落黑暗,则成为这类偶像剧试图传递给观众的核心话题

02

所有早年的台偶暗黑剧的内容核心,都可以归结于对一件事的追问——

孩子为什么会变坏?

表层原因当然与社会环境有关。

前面提到,当沈银荷无法照顾家庭时(因为累积的贫穷无法通过合理渠道解决),她选择的方式是成为援交妹。

援交在当时的台湾非常普遍。

在2007年台湾民众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中,“援交行为”排名第二,民众对这件事的厌恶甚至超过了“婚外情”。

“援助交际”最早从日本传到台湾地区,台湾本土的“援交”风气最大的特点就是“援交”少女的年级越来越小。

而形成这种风气的原因,媒体认为是社会环境导致的青少年性观念开放、爱慕虚荣等等。

但这里大家会发现,就是作为未成年人,她们与社会环境之间本应还有学校、家长的保护——现在这些保护却似乎隐形了。

台偶的暗黑青春剧,就是把这些“隐形人”抓出来,展现在大众面前。

(虽然是多年老剧了,但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比如,承担养育孩子、教育子女第一责任的父母,当他们失职,甚至受困于自己的问题中时,孩子会滑向何处?

张韶涵在《爱杀17》中饰演了一对双胞胎,其中妹妹

“宜静”

表面看上去乖巧内向,却一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宜静从小就知道爸爸出轨,妈妈明明知道真相却假装无事发生,整个家粉饰太平的状态让她很小就明白了大人的虚伪。

加上她认为父母亲近姐姐,却无视她的需求,让原本就对心怀怨恨的宜静内心更加不满。

剧中宜静做了很多疯狂且大胆的事报复家人,比如做援交,比如开设网站挑动学生情绪,甚至想伤害姐姐。

而最终谜题揭晓,回到故事开始,观众会知道,妹妹宜静并非坠楼而死,是被妈妈杀死的。

妈妈捂死女儿的动作,也暗合了本剧真正想讨论的主题——

大人的自私和虚伪杀死了孩子。

另一位因为家长的关系混乱走上毁灭之路的是《霹雳mit》的陆克英。

这部由鬼鬼和炎亚纶主演的悬疑剧,真正引发无数事件的幕后黑手就是陆克英。他是女主天魔星(鬼鬼)的哥哥,也是圣英学园天使老师和校长的孩子。

陆克英曾亲眼目睹母亲和校长偷情,在这件事后他的性格开始扭曲。陆克英的母亲天使老师是追求完美的严母;

而他真正的父亲——校长,又始终不承认陆克英的身份,让他始终处于痛苦之中。

后来,陆克英尝试用各种学校里的黑暗游戏来证明家人对自己的爱,换来的却同样是母亲和父亲的粉饰太平。

这种大人自以为是的守护摧毁了陆克英的爱和信任,他开始真正黑化。

而直到剧集最后,借由女主角鬼鬼的口,观众得以明确创作者想要表达的,陆克英人生滑向悲剧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他从未感受过爱。

也从未感受过家人的温馨。

是的,无论是宜静还是陆克英,都是典型的发现家长扭曲的成人关系后,而导致的个人黑化。

他们也都选择以毁灭的方式报复世界。

这种报复的方式,以中二的形式被台湾偶像剧呈现出来,增加了戏剧化,弱化了真实感,却依旧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负面情绪。

而除了家长,在这类暗黑青春台偶剧中,学校也几乎都处于隐形的位置。甚至会因为老师个人的偏见和想法,把原本就没有自救能力的少年,推入绝境。

《西街少年》沈银荷援交的事情曝光后,学校处理的办法不是审视她的实际问题,而是直接让她退学,以保全学校的名声。

《斗鱼》里于皓被误会考试作弊,教官也并不查清事实,而是凭借刻板印象直接盖棺定罪。

似乎暗黑青春的背后,总有只无形的手操控着年轻人。

这些台偶中的年轻人以为那是必须背负的命运,但作为旁观者我们都懂,这是成人的失职导致的罪恶。

03

而即使不是上面提到的明显带有暗黑风格的台偶剧,在鼎盛时期,仍有许多与年轻人相关的边缘议题作为情节点出现。

比如《下一站幸福》中,女主梁慕橙受到养父的骚扰。

当然,在大多偶像剧中,对于此类话题的涉猎都浅尝辄止,处理方法也都充满戏剧化,比如天降救星、舆论反转等。

但这些尝试依旧为后来台湾暗黑悬疑剧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后来台湾偶像剧虽然没落了,对现实问题的追问却在继续,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我们熟悉的台剧新方向——

“暗黑系”社会剧。

曾经的王心凌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是偶像剧女主,是《微笑pasta》的甜妹;

但人家也演过人设更矛盾的援交女,在那些我们不关注她的时间里,也唱过

《劈你的雷正在路上》

这说明什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王心凌不是,台剧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