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家还是野心家?王莽新政为何失败?

2023-06-30   陈坤说历史

原标题:改革家还是野心家?王莽新政为何失败?

唐朝诗人白居易曾经有诗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可以看得出来,新朝皇帝王莽,在古代文人的心里头,就是一个装模作样的乱臣贼子。近年来,有学者开始为这位钉在历史耻辱柱的皇帝翻案,有人说他是现代穿越回到西汉王朝的穿越者,也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可是在笔者看来,王莽大师并不是一个弄虚作假的乱臣贼子,怎么形容这个人呢?他是一个有理想,有野心,也有手段的悲剧理想主义者人。他也是一个可爱的人,为什么我会这样评价他呢?

自古以来的皇帝,都是有理想有野心的,他们的理想跟他们的野心都是一样的,就是去当皇帝。可是王莽并不是这么一个人,他的理想超越了野心,他想要做的是要去改变那个不公平的社会财富分配规则,他的皇帝野心是要服从于政治理想。

其他皇帝,则刚好相反,他们的理想必须要为他们的野心服务,只要能够做皇帝,哪怕让社会更黑暗些也可以,济世安民什么的可以放一放。

这也正是王莽的悲剧所在,哪怕是做了皇帝,他的权力也依然没有办法满足他的理想。今天,就让我们从王莽的托古改制开始,重新认识这位悲剧英雄。

豪强兼并,民不聊生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王莽面对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西汉开国以来,采用道家黄老思想治理国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政府尽最大努力,减轻老百姓身上的税收跟徭役负担,开放山林湖泊任老百姓自由进入山里打猎、开矿、采盐、铸钱。开放关卡不收过路费,任由商品自由流动。

这么做的后果就是,民间的农业工商业蓬勃发展,可是这种自由市场经济,必然会带来一个后果,那就是社会上的贫富分化很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些在自由市场经济里头赚了大钱的人,就会进化成地方豪强。

他们把赚来的钱兼并土地,牢牢控制住土地上的人民,谁要是敢反抗,就不把土地租给他们。这些人也因此掌控地方行政,偷税漏税,政府根本就没有办法从他们手上收税。

他们兼并土地,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放高利贷,那个时代的高利贷。年化利息至少100%起步,相比于他们,今天的那些网络贷款都能够说得上是业内良心了。老百姓家里出了事情,只能够向他们借钱,一旦借了他们的钱基本上是不可能还清的,只能够出卖自己的土地跟身体。

针对这种情况,王莽还没有掌握权力之前就已经提倡改革,他跟西汉末年的大臣师丹提出限田限奴令,但是改革阻力太大无疾而终。是公元前1年死的,王莽是公元9年当皇帝的。

中间足足相隔了十年,也就是说王莽还没有做皇帝之前,就已经改革。我们要知道,改革这种事情是很得罪人的,尤其是涉及到土地的改革,他如果真的是传说中的乱臣贼子,想要和平演变,就绝对不可能得罪旧王朝的既得利益者。所以我才敢说他是一个野心服务于理想的人。

改革粗暴,失信于民

王莽在王朝刚刚建立的第一年,根基未稳 ,就宣布改革。内容涉及到金融,土地,行政,军事,国企等方方面面。

他的第一刀就砍向土地问题,政府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改为土地国有制,土地称为王田。一家八口人,可以得到九百亩的耕地,多余的地全部都分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

这明显就是在抢劫,这个命令一经颁布,马上就引发了社会上的激烈反抗,刘都刘快这些地主豪强纷纷起兵反抗,迫于社会压力,政府宣布取消这一项改革,也许他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做法却是很愚蠢的,不仅仅得罪了既得利益者,还让老百姓对他失望,他给老百姓希望又亲手毁灭了人家的希望,人家能够不怨恨他吗?

第二条改革就是针对人口买卖,不允许地主豪强再进行奴婢买卖,这一项改革用意也是好的,出发点是保护老百姓的权利,可结果却让老百姓更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又愿意出卖自己的身体呢,你这么做就相当于断了老百姓的生路,本来我家穷,还能够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活下去,可现在地主不买我,我只能够乖乖等死了。

人手缺乏,不顾现实

王莽改革的第三条是针对金融,我们前面说过土地兼并的武器是高利贷,现在政府釜底抽薪,在全国各地设立贷款机构,由五均官管理。直接向老百姓贷款,工商业者的贷款年利率是10%,老百姓如果是因为祭祀丧事,可以无息贷款。

这个利率放在今天也不算高吧。按理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可是朝廷给每个地方的贷款机构只有十来个编制,一家普通的农业银行都不止这个数了,这些人只能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动脉,想要开展业务就必须要在当地招聘编外人员作为毛细血管,你至少要知道借款者的信用度,还款能力吧。这些人就是当地的大商人。

这个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忽略了市场的力量,当时之所以会有高利率的情况,并不是真的因为地主坏。毕竟能够借钱的人有很多,他们之间是有竞争的。高利贷是由当时市场资金的稀缺程度决定的。

现在政府低息贷款,就给了那些商人无风险获利的机会,毕竟借钱的人不可能直接找银行行长,能不能借到钱,审核权在商人手里。结果必然是他们借出去的利息还是高利贷,这可不是我的一厢情愿,当时的情况确实就是这样。

改革最核心的三驾马车全部翻车,失败是必然的。

在限田限奴令被抵制的时候,王莽一定是觉得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权力不够,所以才会走上篡位的不归路,可就算当了皇帝,他的权力依然不能够支持他的理想,因为他是在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所配套的分配制度作对。虽然这个制度很黑暗,但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