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文指出英特尔产品存在安全漏洞问题频发、可靠性差、假借远程管理之名行监控用户之实、暗设后门危害网络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并建议对英特尔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以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受该消息影响,16日美股开盘后,英特尔股价一度下跌4%,不过随后股价逐步回升,截至收盘仍下跌1.54%。而截至17日A股收盘,国产CPU概念股走强,富乐德一字涨停,龙芯中科涨超9%,寒武纪、海光信息、恒玄科技、思特威等跟涨。
对此点名批评,英特尔17日在官微回应:作为一家在华经营近40年的跨国公司,英特尔严格遵守业务所在地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将与相关部门保持沟通,澄清相关疑问。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英特尔等产品多次出现的漏洞,国内公司已有相应技术解决方案替代。但就公司CPU产品可对标哪些英特尔产品并形成替代,第一财经记者多次拨打海光信息和龙芯中科证券事务代表电话,截至发稿未接通。
对英特尔影响几何?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在文章中对英特尔提出了“安全漏洞问题频发、可靠性差、监控用户以及暗设后门”等问题。该协会同时表示,美政府通过所谓《芯片和科学法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无端排挤和打压,英特尔公司是该法案的最大受益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CPU厂商,英特尔一直是PC及服务器市场的主导者。根据2023年第四季度Canalys的数据,英特尔PC处理器出货量约5000万颗,同比增长3%,市场份额高达78%。而在服务器市场,根据公开机构的统计数据,英特尔在服务器CPU市场的份额在65%左右。可以说,英特尔仍占据中国PC及服务器CPU市场最大的份额。此外,财报显示,2023财年英特尔总营收约为542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贡献的营收占英特尔总营收的27%。
在业内看来,如果后续事件发酵,国内相关合作方或将被要求停止采购英特尔公司的产品,这将进一步影响英特尔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尤其是在当前该公司遭遇严重财务危机的背景下,影响力度将叠加。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是由中央网信办主管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截至2024年9月,共有单位会员627家,个人会员326人,包括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和网络安全企业、权威科研机构及网络安全领域的权威专家。
记者尝试联系上述协会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也并未获得进一步回应。
但有半导体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针对英特尔相关审查或许正在启动,此前该企业与中国关键客户之间部分合作已经被叫停。
对国产CPU企业影响几何?
机构认为,在一些对信息安全要求较高的行业,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电信等,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国内的CPU芯片产品,以降低安全风险,国内企业在相关市场的替代机会将增加。
目前,虽然英特尔和AMD在CPU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国内已经逐渐形成六大企业主导的国产CPU阵营,分别是鲲鹏、飞腾、海光、兆芯、龙芯、申威。其中,鲲鹏、飞腾走的是ARM指令集路线;海光、兆芯走的是X86指令集路线;龙芯早期是MIPS指令集,但现在是自研LoongArch指令集路线;而申威早期是Alpha指令集,但现在则是自研SW64指令集路线。其中,走X86路线的海光、兆芯备受外界关注。
对于海光、兆芯等国产X86 CPU厂商来说,因为属于Wintel(Windows+Intel)联盟体系,可使用Wintel的生态,且Windows的生态完善,没有任何使用上的问题,所以在一些中低端的PC及服务器市场,可以实现对英特尔CPU的替代。而在高端市场,还有AMD的产品可以平替,并不会对国内对于高端X86 CPU有依赖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转造成太大影响。
而兆芯通过收购威盛(VIA)获得了X86架构授权,这使得其可以基于该成熟的架构进行芯片设计。目前,兆芯是国内少数拥有CPU、GPU、芯片组三大核心研发能力的厂商。这意味着它能够独立地进行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以及芯片组的设计和开发,实现了核心芯片技术的全流程覆盖。
龙芯中科生态体系则基于LA指令系统,是国内唯一坚持基于自主指令系统构建独立于Wintel体系和AA体系(Android+Arm)的CPU企业。龙芯中科在2023年财报中承认,CPU具有极高的生态壁垒。Wintel体系起步较早,在桌面和服务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国内CPU产品大多数是基于X86和ARM指令系统,而支持LA的CPU市场占有率目前尚低。
可以看到,兆芯与英特尔、AMD等国际巨头相比,在技术实力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单核性能方面,兆芯的部分产品还有待提高,而在高端市场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
CPU厂商要赶上英特尔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地位,另有一些挑战需要应对。
例如,龙芯中科和海光信息都是芯片设计企业,为Fabless模式,制造环节委外生产。一名半导体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芯片设计后能否以先进制程生产也是一个问题。国产CPU发展不仅涉及设计层面,还有全产业链层面能否支撑的问题。
此外,包括海光信息在内,国产处理器芯片厂商,例如龙芯中科、飞腾、兆芯等,其指令集来自国外公司的技术授权,也存在着无法使用授权技术的风险。
除了海光和兆芯外,Arm CPU阵营的鲲鹏CPU也有望从中受益。公开信息显示,在信创领域,目前鲲鹏CPU位列市场份额前二。有预测称,到2024年其将占据信创服务器市场50%以上的份额。
一国产算力头部企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AI催化下,服务器算力市场的国产化进一步提升,“在2026年,国内AI算力国产化占比将会达到50%,而这一数字在两年前只有22%左右,今年将有望达到42%”。
不过,从应用场景看,与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消费电子中的英特尔芯片对比,国产CPU仍具有一定局限性。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的文章中,点名出现漏洞或其他问题的英特尔芯片不仅包括应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的至强处理器等,还包括英特尔第6代至第11代酷睿、赛扬、奔腾系列CPU,以及第13、14代酷睿i9系列CPU,这意味着,受漏洞影响的设备不仅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还包括电脑这类消费电子。
而一些国产CPU厂商的产品目前主要面向政务、企业类客户,并不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这意味着这些国产CPU还较难很快替代市面上应用英特尔芯片的消费电子。
国产CPU厂商中,龙芯中科面向传统电子政务市场,海光信息则主要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海光信息CPU相关产品已应用到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金融和能源化工领域客户,并在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类业务应用。“对信息安全、供应链安全要求相对较高的领域,是国产CPU的优势市场。”海光信息在2023年财报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