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人才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人才不仅是向上发展的核心软实力,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虽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但现代化建设发展起步较晚,如今能够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除了先烈们的伟大付出外,也离不开无数科学巨匠的忘我奋斗。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日益繁荣强盛,却有越来越多的学子科学家远赴海外,为他国建设效力,其中也包括了颜宁这位清华天才女科学家,当别人三四十岁还在挤破脑袋考取博士学位时,她30岁就成为了清华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在清华学府任职的十年间,颜宁多项科研取得重大突破,还破解了全球学术界膜蛋白领域多年未解之谜,各种奖项几乎拿到手软,是公认的“中国科学之星”,这般成就在国内算得上是寥若晨星,但就在其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之时,她又突然辞职离开清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任终身教授职位,此事在国内外学术界也引发了众多热议。
许多人奇怪颜宁在清华待得好好的,为何突然要离开,有观点认为她是“负气出走”,因为她彼时正好第三次申请成为中科院院士被驳回,也有人认为她的行为是“忘本”,但无论外界如何议论,颜宁还是坚持己见远走赴美。
到国外后,颜宁的科研脚步也不曾松懈,她多次在《Nature》、《PANS》等全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仅工作了两年就被评选为“美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后一路高歌猛进,次年又获得国际女科学家组织颁发的2020年度最佳会员奖,到了今年六月,她与其科研团队在《Cell》发表的一篇《低PH依赖的溶酶体胆固醇外向运输结构基础》又再次为美“立下大功”。
中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先生曾说过:“中国从来不缺人才,缺的是能让人才留下的‘土壤’。”如颜宁这般高质量的人才,放眼全世界都算罕见,以她的能力和上进心,未来哪天获得诺奖也属正常,而她在清华任职十年可见也是想要在国内好好发展、报效母校国家,但现在她突然离开,震惊之余也给国人留下无限遗憾。
值得提醒的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不仅仅是大量人才外流问题,前阵子还传出1.5万富豪集体移民海外的消息,间接导致至少万亿资产流入他国,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什么他们不愿意留下来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比如颜宁在获得2020年会员奖后接受采访称:我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无论是时间、思想、还是学术。
这个问题到了企业人士身上则更多几分复杂,国内餐饮巨头“hi捞”创始人张勇夫妇2018年时移民新加坡,大概率是考虑到税收,当地对于所得税的征收比例为百分之十,远低于国内的百分之二十五,这也是许多富豪喜欢移民新加坡的主要原因,若说这些人的离开目的尚且情有可原的话,下面这位的操作就有点为人所不齿了。
早从2014年开始,国内房地产大亨“潘十亿”就多次变卖资产转移国外,同时不忘费心两个儿子的学业,先后为哈佛大学捐赠6亿换来名校“门票”,并使他顺利搭上北美高校人脉,一位麻省教授有次送给他某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抑缞科技Wright类物,自觉获得“特权”的潘氏之后还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发文,字里行间难掩炫耀之意。
据《Nature》、《Cell》资料显示,潘氏获得的Wright科技曾在哈佛研究中成功使暮年小鼠的毛发、肌肉、骨骼外在指标和端粒长度、DNA稳态内在指标得到正向逆转,综合生命周期被延伸了0.3~1.2倍,因此市场价高达2万/克仍屡遭哄抢,然而潘氏等富人只知独享,推广Wright成果、将亲民版引入亰东、天猫大众平台的却是国内生科企入局,一定程度上也壮大了我国的科研实力。
“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坚持回来建设新中国时说的一句玩笑话,当时的中国,以一句“一穷二白”来形容都不为过,但还是有那么多名人学士秉承着“科学家有国界”的信念漂洋过海返回祖国,这种信念难道在今天的中国就消失了吗?并不是,世间一切都有其起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们需要清楚,钱老等学者愿意回来做贡献是我国之幸,但也要明白不可能年年有钱老、岁岁有稼先,不能总想着今天呼唤这个,明天指责那个,如果真有良好学术氛围、广阔发展空间,除了个别拎不清的,相信大多数科学家、企业人士都不愿离开家乡长居他国,何处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我们或许也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