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越高的父母,越容易养出优秀的孩子

2023-10-24   富书

原标题:情绪价值越高的父母,越容易养出优秀的孩子

作者:应景儿(富书专栏作者)

爸爸给男孩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即将升入初中使用。

男孩开心极了,立马骑着新车回家。

骑到转弯的地方,跑出来一条小狗,没刹住车,男孩摔倒在了地上。

男孩顾不得自己是否受伤,连忙爬起来,检查发现车头给撞歪了。

他非常懊悔:“这下完了。”

男孩用脱下的外套包着手,使出吃奶的劲,把车头掰了回来,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觉得满意了才推车回了家。

一进门,爸爸就大喊:“上哪去了?怎么比我回来晚这么多?”

男孩埋头回答:“我摔了一跤。”

妈妈又大叫:“你怎么骑车的?车没摔坏吧?我看看,这可是刚买的要上学用的呀。”

爸妈一起去检查自行车去了,没人看见男孩的眼泪夺眶而出。

男孩径直走进房间,躺在床上痛哭起来,流出的鼻血沾满了枕头。

简短的童年故事,惊人的是,很多网友们觉得似曾相识。

受伤回到家的孩子,本是既担心又害怕,一边害怕责备,一边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

可父母选择性忽视了孩子情感需求,还外加上来就是一顿训斥。

而前几天一个热搜,却让大家羡慕不已。

女孩练小提琴时,不小心把琴摔在了地上。

焦急地大喊:“妈妈,完蛋了。”

妈妈上前把她搂在怀里,轻抚着女儿的头:“没事,咱们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

与此同时,一旁的爸爸也没闲着,认真地检查着小提琴,想尝试把它修好。

感觉犯错的女孩,躺在妈妈怀里嘟哝着:“修不好怎么办?”

妈妈回答:“修不好就只能换啦,你还有多少私房钱?”

女孩想也没想回答:“两三千。”

这时,弟弟站出来:“那我赞助20。”

姐姐这下笑了起来:“最喜欢弟弟了。”

爷爷也“凑热闹”大手一挥:“我赞助2000。”

最后,爸爸真的把琴修好了,他们全家一起喝奶茶庆祝,姐姐和弟弟手拉手开心地跳了起来。

同样是父母。

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害怕时,选择视而不见地只顾发泄自己的脾气。

而有的父母,在孩子焦急自责的时候,把孩子温柔地拥在怀中。

这不禁让人想到最近很火的词:情绪价值

它可以解释为:给人带来一切美好感受的能力,能引起正面情绪的能力。

一个情绪价值高的人,能给身边人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彼此都变得更好。

有句话说:“提供情绪价值的能力,是亲密关系最重要的软实力。

深以为然,情绪价值在亲子关系里面尤为重要。

深陷情绪黑洞,是很多父母的常态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令人揪心。

一位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突然崩溃:“这写得什么?概括的都不对。”

同时一脚踹飞身旁的风扇。

转过身又开始怒扇孩子十几个耳光,一边打还一边声嘶力竭的喊:

“不要这样行不行,写得不对,坐正了改过来!”

孩子被打得手足无措,一点不敢出声。

妈妈气得攥紧拳头,一声长叹,接着又用力地扇自己巴掌。

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的场景,真的令很多父母头疼。

但是这样打孩子又打自己,着实扎心。

为人父母可真是一场情绪的修行。

正如有网友评论:“这个妈妈情绪太紧张,需要解压了。”

面对问题,父母首先情绪崩溃,控制不了自己,陷入黑洞无法自拔,还拿什么精力教育好孩子呢?

做心理医生的朋友,分享一幕:

一位舅舅领着母女,过来就诊。

还站在门外的女孩对妈妈说:“妈妈,我感觉上学不开心。”

妈妈回复:“你就是矫情,好好的学你不上。”

朋友给女孩做了检测,初步评估令人惊讶:女孩重度抑郁,且自杀风险五级,非常危险。

朋友准备建议妈妈带女儿去省精神医院接受治疗,还没等朋友把话说完。

妈妈就打断:“老师,根本没有这回事。”

接着妈妈更加愤怒地说:“她是装的,不想上学才这样,我早就说过她就是懒。”

“我这次带她过来,就是要老师你来拆穿她。”

女孩舅舅拉住妈妈:“你别这样,对孩子不好。”

妈妈甩开舅舅,拽着女孩要往外去,边走边吼:“你给我快去上学,尽给我丢人现眼。”

听过一句话:“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永远是先处理情绪。”

不管发生什么,父母首先需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连父母都大发雷霆,陷入情绪的沼泽中,孩子更加不知所措。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就说过:

父母的情绪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它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如果父母都没有一个好的情绪,何来给孩子提供情绪上的价值呢?

缺乏情绪关怀的孩子,活得小心翼翼

知乎网友一段故事:一天,笑笑听说了自己会被公司开除,急得不知该怎么办。

她思考了一晚上:“我哪里做得不好呢?”

“平时我也没得罪谁呀。”

想着想着情绪一下子决堤,放声大哭起来。

她不由得回忆起小时候遭遇:

“8岁的时候,经常被学校的女生欺负。 起初笑笑会忍着,那些女生对她各种嘲笑,撕毁作业本,给书包涂胶水,直到对她动手。”

笑笑终于鼓起勇气求助妈妈,得到的回答:

“是你还没有足够优秀,你变好了,她们自然跟你不是一路的了。”

想一想:“妈妈的态度里,就藏着女孩纠结一晚上的原因吧。”

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困难,是出于父母完全的信任。孩子的敞开心扉,换来的却是妈妈的说教与指责。

最亲近的父母都提供不了情感的支持,本就弱小的孩子会更加痛苦或害怕,随之孩子会把所受的伤,深深地烙印在心里。

没有情感呵护的孩子,渐渐把自己包裹在一层外壳里,不敢轻易踏出一只脚。

往往大家会觉得,孩子在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疏导和排解。

殊不知,孩子的快乐和开心,同样需要父母情绪上的积极响应

四年级的浩浩,第一次数学考了100分。

高兴万分的他,一放学飞快地跑回了家。

浩浩略带自豪地高高举起试卷,想让爸爸第一眼就看到上面大大的红色分数。

但是爸爸却面不改色,接过试卷仔细查看了一会儿说:

“你得不了100分,这道题中的小明写成了小强。”

此时,浩浩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脸上的笑容一下收了回去。

那天他在日记本写下:“开心的事还会被挑出来批评,以后还是不要告诉他们这些事了。”

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成绩,以为父母也会同样开心,顺便表扬自己一番。

可父母的心情好像从来都不会好,也不会让孩子开心。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会立即警觉,而当父母放松时,孩子立即感到愉悦。

不管疏导负面情绪,还是响应正面情绪。

如果父母提供不了有价值的情绪回应孩子,孩子情绪就会随风落空,找不到一个温暖的归宿。

当父母抱怨,我的孩子怎么什么都不跟我说了。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敢说了,因为说了也没用。

情绪价值越高的父母,越容易养出优秀的孩子

能提供高的情绪价值的父母,会懂得用真诚赢得孩子的信任,慢慢推开孩子的心门,在孩子心里种下一个太阳。

心理学家黄仕明,有一天去接儿子放学:

儿子垂头丧气地走出校门,他看在眼里,只是默默陪着儿子走着。

一段路后询问儿子:“今天在学校是不是过得不太好?”

儿子回答:“是的,我今天被老师留堂罚站了。”

他深呼吸一口气说:“儿子,你今天一定很难过了。”

儿子豆大的眼泪流了下来,一把扑到他怀里,一边哭着一边用他的衣服擦眼泪。

他把儿子小小身躯轻轻抱在怀里,不让儿子因为路人的眼光难堪。

他轻声说道:“难过是可以的,爸爸有时候也会难过。”

不一会,儿子渐渐平静了下来,把头抬起来望着他:“爸爸我好了,我们回家吧。”

多么幸运的孩子,难过情绪经过爸爸耐心的疏导,很快又恢复了活力。

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身边发生,但是结局的走向就掌控在父母的情绪里。

只有能为孩子提供高的情绪价值的父母,才能帮助孩子疏解情绪,给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拥有勇敢前行的动力。

上了高三的小喻,学习压力非常大。

妈妈看着女儿吃饭越来越少,晚上睡觉还老说梦话。

一天晚饭时,妈妈说:“小喻,吃完了咱俩一起出去一下。”

女儿疑惑:“妈妈,我还有好多作业要写呢。”

妈妈仍旧坚持:“没事儿,我们就出去一会儿。”

小喻一路上都惦记着那些没做完的试卷。

突然,被眼前一片花海惊艳:“哇塞,也太美了吧。”

粉色的月见草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撒满了山坡和田野。

小喻开心极了,她犹疑着:“妈妈我能躺在花丛里吗?”

妈妈一把拉起女儿:“我们一起躺进去吧。”

回家的时候,小喻挽着妈妈的胳膊:“谢谢你,妈妈,我会加油的!”

后来小喻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正是妈妈这样的举动,让孩子得到放松,鼓起勇气继续前行,收获优秀的自己。

父母的好情绪,是让孩子成长的一片土壤,情绪价值越高土壤的氧分越高。

孩子有力地扎根在土里,才能向上挑战风雨,迎接彩虹。

养育孩子的过程里,父母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孩子最好的,期许他们长成更好的自己。

然而做一对高情绪价值的父母,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孩子失败委屈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

在孩子难过迷茫时,给他一句温馨的鼓励。

在孩子开心快乐时,给他一个贴心的陪伴。

孩子带着这份礼物上路,何愁不向阳而生,一往无前,花开有期。

作者简介:应景儿,富书专栏作者,一个左手抱娃,右手执笔的80后老少女,愿用文字分享养娃的欢喜与忧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