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周刊岁末特刊|山河苒苒 烟火年年

2023-12-31     微量城市看看看

原标题:文旅周刊岁末特刊|山河苒苒 烟火年年

山河苒苒 烟火年年

彭宁

2023年,距离改变着我眼里的湘西。

足够远时,我看到的——是山河。

8月,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首航飞向北京。乘风而起时,从空中俯瞰,万物渐小渐远,唯见山河锦绣、天地辽阔。

足够近时,我看到的——是烟火。

6月,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湘西州召开;11月,“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在湘西州举办。文旅复苏,市场回暖,景区客似云来、人烟聚拢,我们在现场,写故事,揽烟火。

这是湘西迈入航空时代的第一年,是疫情结束后回归正轨的第一年,也是我和《文旅周刊》一起走过的第三年。

山河与烟火,就组成我的2023年湘西文旅记忆——

山河壮美,值得奔赴。我们春追花开漫漫,夏享绿盈灿灿,秋闻稻香绵绵,冬赏雪舞翩翩……

烟火璀璨,用心采撷。聚焦亮点,我们关注“文旅兴 乡村兴 湘西兴”“减贫与发展”“美丽湘西建设”的生动实践;见证发展,我们持续记录十八洞、矮寨作为“红色地标”的时代风景与精彩故事;致敬传奇,我们重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之路,回望黄永玉的湘西瞬间……

2023年,距离也改变着我眼里的世界。

远观,ChatGPT领衔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火爆全年;近看,湘西网成立十周年之际,首位AI数字人主播“晓闵”上线路演。

你看,不论远与近,我们都被时代推裹着,不断向前。

当2024年扑面而来,不禁问,如何走,如何变?

也许,答案就在走过的路里——

山河秀丽,我们就倾力奔赴、尽力呈现;烟火暖心,我们就奋力采撷、认真记录。

如此这般,山河苒苒,烟火年年,一年又一年。

《团结报》2023年8月20日文旅周刊

湘西边城机场通航特刊1版

举杯敬此年

石健

这一年来,我们仍然在大地上行走,幸会山一程、水一程。

我们不畏辛劳,长途跋涉,去寻找一个村庄、亲近一方山水与人文,似可作浮世营扰的逃避、生离死别的遗忘,但更为重要的在于驱逐蒙昧,清醒责任,获得前行的力量。因此,面对大自然以其匠心创造的美好、以其伟力制造的困境,沈从文先生说,人类的“悲悯心与责任心必同时油然而生,转觉隐遁之可羞,振作之必要”。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跋涉在大地之上,用文字呈现、镜头定格自然与人文之美。

“目睹山川美秀如此,‘爱’与‘不忍’会使人不敢堕落,不能堕落”——多年前,在书中遇见沈从文先生的这句话,顿悟走近自然山水、体验历史人文之行旅在人类个体层面之外的重大意义。

就此而言,旅行这一个体行为不仅帮助人类实现了丰富的生活样式和生命形式,而且可以促进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因此有了更深层的内涵、更重要的意义。

就此而言,文旅媒体的重大功用和重大意义、文旅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不言而喻。

道路即是生活。回眸半生行旅,每一帧风景都犹如梦幻,而这些碎忆一经拼合,便形成了道路。这条道路的行走路线和风景、感悟和记忆专属于个体,绝不雷同。这宣示着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唯一和独特,生命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又意味着活着珍贵,各有使命,各具光华。

这条道路自往昔而来,可帮助我们循路而归,又将延伸至未来,指引我们循路前行。

继往开来,举杯敬此年。

《团结报》2023年8月20日文旅周刊

湘西边城机场通航特刊4版

心向往之,行则将至

符晓鸣

每周一上午例会时,一位小伙伴会为《文旅周刊》的同事们精心准备一壶普洱茶。这茶,色泽醇厚,口感温软,不仅提神醒脑,更是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令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

这样的相聚,虽不及品茶论道高雅,但来得热烈真诚。无论资深“大师”还是新手“小白”,都可发表意见与建议,将上周的采访、写作、编辑和组版过程进行复盘,点赞优点,反思不足,以期把未来一周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茶多酚的激发下,这样的集体讨论时常演变为头脑风暴,以致从某个标点符号的用法可以谈论到文学、美学和哲学,甚至从苗族土家族服饰的差异性延展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这种思维的活跃与脑力的激荡,正是我们文字工作者与新闻工作者的乐趣所在。

每一次讨论都是思想的碰撞,每一次交流都是心灵的滋养。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更为注重细节、追求卓越,一起携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当然,最深沉的力量来自办报人的真实、细腻、温度,这份真情不得不让我对《文旅周刊》的未来满怀期待,心向往之。

来影视中心工作三个月,与同事们一起度过很多忙碌且充实的日子,于是,有了那些熬夜编稿、那些奔赴现场、那些谈笑风生,以及为了一件作品反复推敲的日夜……这些都将成为2023年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新的一年,无论风雨兼程还是阳光明媚,我们都将带着爱和理想,用文字记录旅途的美好,用镜头描绘湘西的色彩,用《文旅周刊》与世界对话。

《团结报》2023年8月6日文旅周刊4版

像一棵树,扎根,生长

田华

乾州古城九福堂门口的乌桕树红了,尤其是向阳的一侧,尤为艳丽。有路人短暂停留,有人专门赶来,只为看一眼树,然后在树下坐一坐。

日子平淡,岁月疯长。在人海中,在独行里,走过2023。

这终究是不可改变的充满遗憾的一年。我带着遗憾,幸运地回归了我最爱的工作岗位。

这一年,有老伙伴去了新部门、新单位,部门又来了新伙伴,有老师开辟了新栏目,有老师完成了又一个策划……一切都在变,一切都没变。

在最近这周的例会上,老师们说:要回到事物的原点,要感受语言的节奏。

在平淡的琐碎时间里,我观察四季与植物,去隘口看茶,去西门口看挖土豆、收水稻,去公园里看金丝桃和合欢花,去马路边看紫薇和栾树,去河边看茅草,看它们用枝干花叶勇敢地迎接风霜雨雪,看它们经历坎坷后依然在晨昏昼夜绽放耀眼的光芒。

四时有序,草木不语,却自有它们的原点和节奏。它们永不急躁,在不确定的生命里,把获得的每一丝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然后努力生长,慢慢丰盈。

我想,我们应该长成一棵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勇敢、独立,在永恒的不确定性中努力寻找生存的支点、未来的方向,让自己在漫漫旅途中不致迷失与走散。

《团结报》2023年11月26日文旅周刊4版

写在2023岁末

朱开朗

我也曾去过一些地方,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当我驻足大明湖畔,眼前布满碧绿的荷叶,便想:胡家塘的荷花也盛开了吗?

当我行走断桥之侧,面上有柳丝拂过,便念道:湾塘社区的柳枝也垂到酉水河面了吗?

当我登上黄山之巅,在呼吸吐纳间感受天地之清灵,脑海却浮现了八面山的云起云落;

当我漫步在鼓浪屿,穿行于历史气息厚重的街巷之间,思绪却飘到了美丽的凤凰古城。

于是,我回到湘西——

聆听酉水河的浪语,

坐观八面山的风雷,

沉浸于凤凰古城的人间烟火,

再细品一杯保靖黄金茶的滋味意韵。

……

于是,我来到团结报社《文旅周刊》,走近湘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遍寻湘西的一村一寨、一人一物。

我读沈从文的书,从他的字里行间触碰人与社会的哲思。

我赏黄永玉的画,从他的色彩光影里体悟湘西的不羁与浪漫。

我倾听撼山的苗鼓,耳膜和牛皮产生共振,于心底深处响起惊雷。

我啸唱着酉水船工号子,踏着被汗水浸透的鹅卵石,一脚深、一脚浅,缓步向前。

在我身旁的,是13个亲密的战友,他们有着坚定的眼神、执著的步伐。

船上扬着一张巨帆,上书三个毛体大字“团结报”,遒劲有力。

于是,我又提起笔来,记下沿途的风景。

于是,我们就这么走过2023年……

前方有个湾,我隐隐听见湾后湍急的流水;迈步走过去,看见橘红色的曙光洒下,如金子般落在河面。

《团结报》2023年226文旅周2-3连

以三为始,愿心更明

胡承鼎

岁末,回望2023,无数精彩浮现——

湘西边城机场首航飞机引擎的轰鸣声犹在耳畔;

贵州村超赛场山呼海啸般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十八洞”减贫与发展论坛的举办振奋人心;

此外,还有边城茶峒清水江的浅底翔鱼、凤凰德榜村银匠手中沧桑的木槌、古丈杜家坡深秋的一树树斑斓、八面山上被霞光点燃的云海……也都如镌刻般,印在我的脑海。

当我尝试着用镜头捕捉其光影,并以文字记之,却发现我所呈现的与我所看到的湘西之美相去甚远,懊悔于学艺不精时,我听到——

在凤凰中华大熊猫苑,一位来自怀化的妈妈说:“女儿心心念念要看大熊猫,刚好看到了旅发大会的报道,知道这么近就有熊猫苑,不然就准备去成都了。”

在凤凰菖蒲塘村,摆摊售卖自家种植水果的村民说:“宣传报道得好,游客才多,我们的东西才好卖。”

……

朴实无华的话语,落进了我的心里。原来,我在赏湘西景、品湘西味的时候,肩上是有责任的。

湘西不大,一年之内,八个县市我都到过多次;湘西很大,大到太多美景美食,连湘西人都不知道,我工作的意义就是让这藏在深闺的美好,飘向远方。

2023年末明白这份责任,还不算太晚吧……即将到来的2024年,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担当的记者、更有心的人。

在前行的路上前进

龙俊玉

在我的认知里,我在《文旅周刊》的工作是视频制作,只要专心把我最在行的视频做好就行了,从来没有想过我也可以用文字去描述工作、记录生活。因为,写作对我来说,就像婴孩学语,咿咿呀呀,不成章法。

但是,就在今年,当我尝试以文字进行表达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开拓了新的天地,前方的道路又宽阔了许多。今年,在完成视频工作的前提下,我怀着忐忑的心开始学习新闻写作,虽然每次交稿时都害怕过不了关,但每次稿件刊发出来后,又都觉得成就满满。原来,视频有视频的快乐,文字有文字的幸福。我有些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热爱文字的原因了。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自己有新的突破,与《文旅周刊》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除创作出更好的视频作品外,还要多写稿子,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争取在新的尝试中得到不断成长与提升。

《团结报》2023年1015文旅周1

吹尽狂沙始到金

吴正凯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时间的针脚于不经意间已抵达下一个起点。

回首过往,诸多感慨,一路跋涉的足迹依然那么清晰。汗水、雨水、泥泞,更多的是阳光和喜悦,更多的是这一路艰辛终将化为浇灌未来的甘露。

岁月冲淡了许多东西,唯有冲淡不了的是一群在字里行间奔跑的人。他们执著坚定,相互携手,紧密团结,脚踏实地,坚守着湘西文旅宣传报道这块阵地,书写着“文旅兴、乡村兴、湘西兴”的宏伟篇章。

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既是内心的梦想,也是奔跑的姿态,还是一次次付诸行动的求索。

这一年,我们目睹了八面山星空露营周暨“两赛一节”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这一年,我们聚焦湘西机场正式通航,记录下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点点滴滴和湘西人民的笑脸;这一年,我们参与了各县市旅游发展大会,让世界人民知晓湘西这块风水宝地;这一年,我们走村串寨,见证了50多个美丽乡村的蜕变历程……

脚下沾着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为湘西山水代言,我们引以为豪!

这一年,与《文旅周刊》的同仁们,相约行走,激荡思想,澎湃的思潮时常点亮内心的灯盏。

一颗颗跳跃的字符,将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思一一记录于纸上,将爱与美呈现给读者。

行走并思考于湘西山水间,生活更有意思,品格得到完善。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迎着新年曙光,我们将继续行走在湘西大地上——边走边唱。

《团结报》2023年1月1日文旅周刊3版

一岁一礼一成长

施雨润苗

我还没做好准备,2023年的日历就要翻篇了。抓住2023的尾巴,说点话,把过去留下,然后再出发。

当写稿署名“本报全媒体记者”时,我有点忐忑不安。这是一个高大上且神圣庄严的词组与身份,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格。因为这个“全”字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全媒体记者不光是要会写文字稿,还需具备新媒体素养,也就是说,在同一主题的情况下要进行多种表达,包括传统纸媒的表达、新闻网站的表达、视频文案的表达、影像的表达,这都是一个全媒体记者需要考虑到的。网络时代,记者应该是全才,做到这一点不容易。

庆幸的是,《文旅周刊》让我得到了将多种能力进行“无缝衔接”锻炼的机会。

每一篇重大的或有趣的文旅报道,我们都尽力以文字、图片、视频进行全方位展示。读者既可以享受图文并茂的静态美,还可以感受身临其境的动态美,全面了解文旅信息或是景点景观。正因如此,我们的每一次报道都成为文字组、视频组、图片组的分工合作,每一篇稿子都能从报纸上跳跃出来,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因此,我们也得到了全方位锻炼,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传统记者。

当然,在“全媒体”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岁一礼,一岁一成长。

2023年,我们和《文旅周刊》一起成长;2024年,更是值得期待,要相信,最好的礼物在路上。

《团结报》2023年6月18日文旅周刊1版

带着好奇去旅行

石琳

带着对职业的诸多疑惑,怀抱对湘西的诸多好奇,我加入了团结报社《文旅周刊》这个大家庭。四个月来,跟着同事和老师们学习采访、拍视频、写稿子,还参与了记者培训班。

此外,绝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各个村寨与活动现场中度过的。我们报道凤凰旅拍产业亲身体验旅拍乐趣;拍摄、制作、发布雅溪小学运动会短视频,获得了网友们的好评;跟进凤凰双年展银饰节盛况;体验土王寨热闹的土家年现场;参加国茶村武术鼓文化艺术节;采访陈家坡发展经营现状;见证菖蒲塘“红旅农旅”相结合发展;参与庆祝记者节活动演出……

行走在田间地头,见证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穿梭于村寨之间,感受了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融。每次活动现场,都是全新的挑战和机遇。从民俗节庆到农业生产,从文化交流到乡村振兴,每个现场都充满了故事与生机。

这四个月的职业经历,让我感受到湘西的魅力,心中诸多关于职业和家乡的问题与疑惑得到解答;在《文旅周刊》当记者,既是带着好奇与热情去旅行,又能够在行旅路上获得答案、获得成长。

湘西这片土地,成就与希望相互交织,绘制着光华璀璨的画卷。未来,我将沐浴光泽,继续行走,为她而歌。

《团结报》2023年6月18日文旅周刊2-3

穿越寒冬的火与光

向培东

抵御冬天的寒冷,是地球上的生物无法绕开的困难。动物选择冬眠,植物选择落叶,人类选择借助能源驱动的暖气与火。物竞天择,有智慧的物种,通过减少能量消耗,找到度过冬天的密码。无法度过冬天的物种,最终的命运,是被淘汰。

2023年,无疑是经济的寒冬。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身处湘西,我们迎接宿命,在冬天相遇。

政府,企业,家庭,不同的组织,面临的是不同形式的困境,但困境本质都一样——生存与发展。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即使悲观的声音弥漫四周,仍然有一股积极的力量,在引领大家前行。在家庭,面临失业减薪,父母亲在孤独的寒夜里奔波,为家庭重新寻找新的谋生方式;在企业,面临减产滞销,企业团队夜以继日,不断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在政府,殚精竭虑寻找经济破局重振之道。

我们逐渐意识到,当下面临的种种困境,需要用一种新理念和新实践去改变,这种改变首先需要的是积极的力量来引领,他们用智慧和意志、责任与爱,来冲破桎梏,我们要保护这种力量,支持这种力量,他们是带领组织穿越寒冬的火与光。

极寒的时刻如果即将到来,也意味着离春天不远了。

嗨,你好!

黄新媛

嗨,你好,我的湘西!

嗨,你好,《文旅周刊》!

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我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来到团结报社、加入《文旅周刊》团队,认识了个性十足又可爱有趣的老师们,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和生日礼物。

外出求学,已经离家六年。这次,以记者这一新身份回到我的家乡湘西,惊觉好像从未深入了解过她。

她是沈从文笔下的世外桃源,是黄永玉画中的奇绝山水,是费孝通书中的质朴乡情……如今,她有了新面貌,她是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是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是文旅融合的向往之境。

四年前,在踏上纽约街头的那一瞬间,我对中国人的身份认知变得无比清晰;如今,在高铁抵达吉首东站的那一刻,我心中那张名为“湘西”的画幅,方才补上了第二片拼图——作为《文旅周刊》的记者,我要带着新的视角去了解她,感受她,书写她,记录她。

2024,加油!

来源|团结报

责任编辑|杨世芳

二审编辑|吴宜芝

终审编辑|陈昊

监制|岳跃强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新年献词|你要好好的!

湘西年度记忆|再见,我们的2023!

我的2023|张谨:向上,每一步都是新高度

我的2023|张衡:把握当下 向美而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a3e7fd81cd5663f06ed4cc2af574b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