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下一个形态浮出水面,小米、三星、OPPO都在“卷”的路上了

2022-03-25   ZAKER科技

原标题:折叠屏下一个形态浮出水面,小米、三星、OPPO都在“卷”的路上了

折叠屏手机还没有捂热,手机厂商在研制卷轴屏手机的信息就陆续传出。

近日,小米公司获得 " 一种用于卷轴屏的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 专利授权。该专利利用卷轴屏展开后的进风组件,主动对卷轴屏的本体和分体进行散热,能够提升手机的散热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巧的是,最近有爆料称,三星、OPPO、小米等多家卷轴屏手机正蓄势待发。

不过,作为柔性屏手机的两种形态,卷轴屏与折叠屏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即使折叠屏先行一步,但就目前来说,无论是屏幕折痕,产品功能还是高昂的售价依然算不上多么优秀。

那么," 姗姗来迟 " 的卷轴屏会弯道超车吗?

优势是折痕轻、重量轻,体验统一

在卷轴屏这一块,OPPO 是目前唯一一位展示过真机的选手,因此我们能从这款产品中发现卷轴屏的特性。

2020 年 11 月,OPPO 发布 OPPO X 2021 卷轴屏概念机,用户只需用手滑动手机的侧边框,屏幕就可以像画卷一样左右伸展和收缩。

这款手机的屏幕采用了无级 OLED 柔性卷轴屏,收缩和展开状态下的尺寸分别为 6.7 英寸和 7.4 英寸。

OPPO X 2021 图片源自网络

在屏幕展开过程中,手机的 UI 也会随着屏幕比例的改变而调整。微博、京东等软件的界面会分为左右不同的界面,视频也会随着屏幕尺寸的变化而改变画面的比例。

以 OPPO X 2021 为例,相比折叠屏,卷轴屏的优势十分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屏幕在伸缩过程中几乎不会留下折痕。

目前折叠屏基本都采用铰链结构,屏幕被小角度折叠,受到的应力较大,极易留下折痕。目前上市的几款折叠屏基本都没有逃脱折痕的弊端,最新的 " 水滴铰链 " 也仅仅是缓解了折痕。

而卷轴屏在收缩之后,屏幕呈大角度的弧形卷曲,对屏幕施加的应力比折叠屏小得多,折痕也不明显。

其次是卷轴屏的重量可以得到更好地控制。

在展开状态下,折叠屏和卷轴屏的尺寸相差无几,但恢复普通模式后,卷轴屏手机仍是一部直板手机的大小,而折叠屏更像是两部直板手机叠在一起,与 " 轻薄 " 无缘。

此外,折叠屏手机的内外屏参数不一致,也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比如小米 MIX FOLD 的外屏刷新率是 60Hz,内屏是 90Hz;OPPO Find N 的外屏刷新率是 90Hz,而内屏是 120Hz。

少了一块外屏的卷轴屏,在功耗上也会更低。

卷轴屏的缺点也很明显

虽然卷轴屏在解决折叠屏饱受诟病的折痕和重量问题上效果明显,但还不是完美的产品。简单来说,其表面柔性屏缺少足够保护,本身就是一个比折叠屏更大的缺点。

主流的折叠手机大多把柔性屏作为内屏,使用频率较高的外屏配有保护玻璃。在日常的使用中,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内屏不受到损坏。

华为前两代 Mate X 均是外折设计,到了第三代 Mate X2 也换成了主流的内折方案,其转变原因也跟屏幕保护有较大关系。

华为第二代折叠屏手机 Mate Xs

卷轴屏本质上就是折叠屏外折方案的翻版,暴露在外的整块屏幕都是没有保护的柔性屏,尽管可以贴膜,但也比折叠屏更容易受损。

类似地,开发适合卷轴屏的保护壳也是一个难题。

以上是从用户角度来说的,而从技术角度来看,卷轴屏同样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卷轴屏手机的屏幕使用寿命至少要与折叠屏同一水平,支持 20 万次的伸缩。在屏幕展开的同时,手机的内部结构也需要支撑起屏幕,并保证在使用中不会塌陷。屏幕伸缩的耗时也要控制在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时间段之内。

除了屏幕外,影像系统也是卷轴屏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受限于卷轴结构,相机模组很难占据机身太大体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塞进更好的相机模组,保证稳定、不掉队的成像质量,也是卷轴屏手机要攻克的难题。

在当下内卷十分严重的手机市场,消费者对一部手机所具备的功能,往往是怀着 " 宁滥勿缺 " 的心态——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尤其是售价普遍在 5000 元以上的高端机,用户更加难以接受手机过于明显的短板。

无论是折叠屏还是卷轴屏,其本质都是追求在直板手机的尺寸里装下更大的屏幕。两者都是直板手机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看,折叠屏和卷轴屏互有优势,并且各自的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很难说谁会最终取代谁。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大厂商对卷轴屏的研发投入加大,供应链逐渐成熟,或许卷轴屏很快就将成为厂商们的下一个战场。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实习生 梁宇鹏

编辑 / 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