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的蝴蝶效应:它可能改变了高加索人的历史

2019-08-09   桃花石杂谈

之前读过桃花石杂谈文章的朋友恐怕都知道,桃花石杂谈很不认可网上流传的一些把中华文明和其它古文明强扯在一起的观点,比如说中华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有联系以及商朝遗民东渡美洲等。但不认可这些观点并不意味着桃花石杂谈觉得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始终是孤立发展,没有和其它文明有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和影响。比如今天桃花石杂谈要讲的这个历史家族,是实实在在有可能把中国和一个高加索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或至西海”的西凉马家

看了这个小标题,肯定好多朋友已经知道桃花石杂谈要说的是什么了。是的,桃花石杂谈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最近这些年已经在网上流传着的关于“马超后裔成了亚美尼亚民族英雄”的事。但今天桃花石杂谈却会给大家列举大量非常过硬的证据来说明为什么这件事确实很有可能,其中包括从古至今亚美尼亚人自己提出的证据。

马超的父亲马腾的画像

当然在说为什么西凉马家确实有可能到了亚美尼亚之前,桃花石杂谈还是要首先指出网上这个传说不准确的地方。因为即使西凉马家的一支确实到了亚美尼亚,他们也不是马超的后裔,甚至不是马超的父亲马腾的后裔,而是马腾的侄子和哥哥,马超的堂弟和伯父。也就是在蜀汉历史上也曾发挥过核心作用的马岱的父亲和弟弟。

当然光凭中国史籍的记载,是不可能推测出西凉马家到了亚美尼亚的,但中国史籍的记载却也提供了两条非常有指向性的线索。关于这件事,在中国史籍里唯一的记载来自于东晋史学家孙盛所著的《蜀世谱》一书,这部史书里曾提到下面这个细节:

翼入许为北军中候,后还凉州,凉州乱,将亲族数十西入。岱弟抗,随翼西入,或至西海。

这段话的意思是马腾的哥哥马翼曾到许昌担任北军中候,但后来回到了凉州。后来凉州的局势大乱,他带着自己的亲族数十人逃往西方,其中包括马岱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另外一个儿子马抗,而他们有可能到了西海。

马抗的哥哥马岱的画像

这里的“凉州乱”应该是指公元211年到213年之间的战争。当时曹操把马超的父亲马腾召到朝廷,其实是让其做人质。之后出动大军以讨伐张鲁为名进军汉中,而周边包括马家在内的军阀却都认为曹操是以讨伐张鲁为名要将自己都一并剪除,所以当时包括马超在内的“关中十将”一同集结了10多万羌、胡、汉军队反曹。但他们最后都被曹操击败,马腾也被曹操杀死。公元213年,马超曾一度占领凉州,但不久后杨阜等人发动叛乱,把马超骗到城外,并将马超的妻儿全部杀死。之后马超虽然一度重新攻破凉州,但已无法立足,最后带着马岱去汉中投奔了张鲁。而马翼和马抗这父子俩应该就是在此期间和马超、马岱走散,被迫逃往西方的。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西海是哪。其实在秦汉魏晋时期,西海指的就是今天中亚的里海。比如《后汉书》里记载大秦国(罗马帝国)又叫海西国,因为它在西海西面。而在公元97年,班超就曾率军到达西海,在这里他曾派手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但后来因为听信安息(波斯)人说大秦得坐船几年才能到而中途折返。

亚美尼亚和欧洲人是怎么说的?

前文提到,光凭中国古籍是不可能得出马家人到了亚美尼亚的结论的,而且也不可能确定马家人到底去了哪里。但这时我们就要引入在亚美尼亚历史上决定了这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马米科尼扬(Mamikonian)家族了。

亚美尼亚所在地,就在里海(西海)边上

尽管马米科尼扬家族是否来自中国在亚美尼亚存在很大争议,但这个家族是外来者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在公元286年,马米科尼扬家族第一次出现在了亚美尼亚本国的历史记载之中,当时他们被称为“(亚美尼亚)贵族的盟友”。而在公元5世纪,在亚美尼亚历史上地位可以和中国的司马迁相比的摩夫西斯·科伦纳科西(Movses Khorenatsi)写作了堪称亚美尼亚《史记》的《亚美尼亚史》,在其中他记载了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两位祖先马米(Mamik)和科纳(Konak)在差不多两百年前从东方一个秦姆(Chem)国发动了针对国王秦巴克尔(Chenbakur)的叛乱,最后兵败逃到了波斯。而当秦姆国王要求波斯国王交还两兄弟时,波斯国王经过权衡说把这两兄弟流放到了当时也是波斯势力范围的亚美尼亚,然后对秦姆国王说两兄弟已经被流放到世界边缘的死亡地带,活不了多久了。

最早记录了马米科尼扬家族疑似来自中国的摩夫西斯·科伦纳科西

而同样生活在公元5世纪的另一位亚美尼亚史学家帕夫托斯·布赞德(Pavstos Buzand)在他的著作(也叫《亚美尼亚史》)里,更是直接说马米科尼扬家族祖上是中国汉朝的贵族,因此出身并不比亚美尼亚王族低。

而在近代,这种观点还曾经得到过公元18世纪英国著名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认可。而且通过他的考证,他认为当时最早到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首领并不是马米和科纳两个人,而是一个人,名叫马姆戈(Mamgo),而且吉本认定他们不是中国皇族,而且朝廷的将领。而在近代,有些西方史学家甚至还认定,要求波斯国王交还马姆哥的中国皇帝是已经改朝换代之后的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以看到这里,大家恐怕也明白为什么桃花石杂谈会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源自中国和马抗了。因为Chem这个词被许多史学家认为是China一词的变体,而马姆戈(Mamgo)或者马米科纳和马抗的发音也相似的吓人。

英国著名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其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也曾认定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

当然早期的说法都是基于一些历史学家通过对比东西方史料而得出的结论,但因为马米科尼扬家族到达亚美尼亚的时间过于久远,所以这些结论远非定论。而亚美尼亚这个高加索国家是在西方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基督教定为国教,而且坚持至今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地处高加索,又在很多人眼中是纯血白人的象征,所以虽然其历史上有记载把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来源指向了中国,但多数亚美尼亚人对此并不太认可,当然这恐怕更多的是感情因素,而非理智判断。

所以在近代,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对于马米科尼扬家族的来源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比如有人认为他们确实是来自中国,但却不是汉人,而是说伊朗语族语言的吐火罗人。而爱德华·吉本虽然认为马姆戈是来自中国,也认为他们不是汉人,而是同样说伊朗语族语言的斯基泰人。还有观点认为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亚。但和之前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的观点一样,这些观点也远非定论,因此也根本没法推翻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的传统认识。

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地位以及相关人士看法

而之所以亚美尼亚人以及许多欧洲人这么在乎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出身是因为这个家族在亚美尼亚乃至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上都实在是太重要了。在这个家族到了亚美尼亚之后,被亚美尼亚国王派去镇守与东罗马帝国接壤的地区。而马米科尼扬家族很快与东罗马帝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其家族许多人甚至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官员。而也许因为如此,这个家族后来在亚美尼亚迅速崛起,成为了能够左右亚美尼亚政局的家族。有些历史观点甚至认为从公元4世纪开始到公元8世纪,这个家族始终是亚美尼亚王国的实际掌控者,因此有些人也将这个时期的亚美尼亚称为马米科尼扬王朝。

鼎盛时期的马米科尼扬王朝

而前文曾经提到,亚美尼亚是波斯的势力范围,而亚美尼亚是最早将基督教列为国教的国家。但当时波斯的国教却是拜火教,所以波斯在亚美尼亚称臣期间曾多次尝试让亚美尼亚人改信拜火教。但在两次亚美尼亚几乎抵抗不住波斯的压力,快要屈服之时,都是马米科尼扬家族领导亚美尼亚人发动起义,击败了波斯军队,迫使波斯放弃了让亚美尼亚人改变信仰的企图。而亚美尼亚人没有被波斯人同化,把民族性保持至今,可以说这两次起义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所以说马米科尼扬家族拯救了亚美尼亚民族是没有疑问的,而曾带领亚美尼亚人起义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则是亚美尼亚民族历史上的圣人。

2006年1月22日和6月9日,中国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海外版》都曾经报道过其驻亚美尼亚记者采访马米科尼扬家族后裔的新闻,而在这些新闻报道中,一位生活在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后裔也认可自己的家族源自中国,甚至认可源自西凉马家。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街头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塑像

另外,虽然前文提到亚美尼亚主流观点不太愿意接受马米科尼扬家族源自中国的说法,但却也没法否认他们来自国外,这一点除了历史记载的佐证外,还有一个证据,即马米科尼扬这个姓氏在亚美尼亚语里根本没意义,没人知道这个姓氏是什么意思,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外来属性。另外,一些密切接触过中国的亚美尼亚人则对这个问题有更为客观的看法。比如“亚美尼亚人在华社团”网站就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不但认为马米科尼扬家族确实有可能源自中国,而且还考证了历史记载里逼迫马米科尼扬家族逃离中国的秦姆国王秦巴克尔的身份。他们发现,巴克尔(bakur)一词很可能是来源于波斯语里的bag pour一词,而这个词在波斯语里是“神子”的意思。也就是说古籍里的“秦巴克”其实很可能就是波斯对“中国天子”的译名,而这更进一步佐证了马米科尼扬家族可能确实来自中国。


所以桃花石杂谈认为,马米科尼扬家族确实来自中国古代,而且基本上可以认定就是在凉州之乱后向西逃亡的马抗的后裔。当然,这个家族在亚美尼亚发挥重要作用都基本是迁居当地200多年以后的事,当时这个家族无论在文化还是血统上都已基本被亚美尼亚同化,所以不能说是中国人决定了亚美尼亚历史,但这个家族的中国渊源确实大概率是史实了。也就是说,三国乱世可能确实通过“蝴蝶效应”间接地改变了万里之外高加索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