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下架:被重新审视的经典及其他

2020-06-13   北青艺评

原标题:《乱世佳人》下架:被重新审视的经典及其他

Nikkolas Smith作品,George Floyd的肖像

近日,因为黑人男子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社会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于种族歧视的反思与讨论中。一向以政治正确自居的好莱坞及美国文艺界当然也不甘落后,开始了轰轰烈烈地自我价值观审查和自我批判。美国知名影视流媒体平台HBO Max宣布,将暂时下架奥斯卡经典影片《乱世佳人》,进行重新注释。该平台声称,这部1939年公映的影片是“时代产物”,片中刻画了“种族歧视”,这在“当年是错误的,现在也是错误的”。

与此同时,多家电视网络也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节目,包括十几、几十年前的作品。比如,“派拉蒙网络”已将美国真人秀《警察》下架;网飞Netflix将小品集《小不列颠》下架。美剧《老友记》的联合制作人公开为该剧缺乏种族多样性道歉:“对不起,我只是希望我当时知道我现在知道的事情。”由此,社交平台上又引发了更多的讨论——这种自我审查是否政治正确过了头?

起源与发展

毋庸置疑,“政治正确”文化的兴起,对时代的发展和公众意识的影响是有进步意义的。自上个世纪美国平权运动以来,政治正确逐渐成为美国舆论界的第一原则,也是对言论自由的一种道德约束。它要求公众、特别是有权势的公众人物在表达言论的时候,不得以歧视或贬低性语言指称对象,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少数族裔以及非主流的宗教与文化,以避免伤害他们的利益与尊严。

政治正确本来是为了保护少数和边缘社群的文化特殊性,让不同族裔、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的人群相互容忍、和平共处。然而,近几年愈演愈烈的社会氛围,也让许多人心怀不满,觉得自己的意志受到了压抑,失去了自由批评的权利。如今,这样的准则不仅运用于现实秩序,也开始追溯美国历史,评判历史书写,过往的文艺著作和影视作品自然首当其冲。

《乱世佳人》剧照

实际上,伴随着每一次社会运动,从LGBT到女性“me too”运动,以及反种族歧视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这些运动思潮几乎都会波及到对文艺作品价值观的重新审视,这种自省从来没有间断过。美国著名剧作家、同时也是奥斯卡获奖影片《为奴十二年》的编剧莱德利撰文称,他并不赞成审查制,也不认为《乱世佳人》应被打入冷宫。或许过一段时间,影片可以和其他一些展示奴隶制等全部历史真相的影片一起重新上架。虽然下架好莱坞经典片听上去确实是件大事,但相比孩子问你可不可以去参加反种族歧视游行、问你本人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做过什么,(下架)就不那么重要了。

也许正是因为大家意识到文学和影视作品在塑造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方面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才有了这样的担忧:如果一部作品,尤其是备受瞩目的经典作品传达了不良的种族观念和偏见,是否会对读者和观众的认知造成影响,尤其是那些缺乏历史感的年轻一代。

美国教育学博士罗宾。狄安吉罗在其著作《白色脆弱:为何白人难以启齿谈种族歧视》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种族偏见,一旦人们以法律、政权和社会制度来固化偏见,这种偏见便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体系。尽管这一切并非你蓄意为之,或根本不曾察觉,但歧视可能会成为影响个人意识里挥之不去的一部分。种族歧视是一种文化产物,既然是后天养成的,自然也可以透过后天学习将其根除。对种族歧视的时刻警惕和高度敏感,也正是很多精英宁可矫枉过正,也不愿意其死灰复燃的原因。

理想与现实

在美国的社交网络上,你会感觉世界被非常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阵营,有人称他们为“激进主义派”和“保守派”——前者是政治正确的积极代表,而后者则反对一切政治正确。但现实真的如此吗?

在一份名为“隐藏的部落:对美国两极分化景观的研究”中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调查样本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人群)都不适合这两个阵营。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比社交媒体上感觉的巨大分裂要多得多,包括对政治正确文化的普遍厌恶。这些人“对两极化的全国性对话感到疲倦,而在政治观点上更灵活,可是这些人在所有对话中都缺乏发言权。”这份研究也说明,关于政治正确,绝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特别激进的观点:他们讨厌种族主义,但他们不认为现在实行政治正确的方式是一种克服种族不公的有前途的方式。

《乱世佳人》剧照

对于成千上万各个年龄段和各个族裔的美国人,他们可能也并没有全神贯注地关注政治,他们更担心下个月房租的问题,而不是辩论《乱世佳人》是否应该下架。当激进派对沉默的公众产生巨大的压力时,人们的注意力也并非集中于对社会正义的关注,而是某种文化与道德上的优越感和压迫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 Yascha Mounk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写道:“精英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感知与公众观点之间的差距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初衷。当一家出版物的编辑认为他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但实际并非如此的时候,这家出版物最终可能会看到其影响力的减弱,读者人数下降。一位政治候选人认为她代表了一半的人口,但实际只有五分之一的时候,很可能在下次选举中失败。当你根本上误解了公众是如何看待世界时,很难赢得更多人的支持,也很难获得公众的支持来纠正仍然存在的不公正现象。”

所以,当文艺界在对电影进行重新审视和诠释的同时,如何与大众进行更为有效的沟通,而不是让这种行为加深对政治正确的刻板印象,或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乱世佳人》被下架,关系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其背后有着盘根错节的历史、政治和现实背景。也许对于大部分喜欢美剧和美国电影的中国观众而言,这样的行为有点匪夷所思,但如果在了解美国深层次的历史社会问题和冲突后,切身处地的站在作为叙事对象的非裔美国人的立场来看,这样的举动和姿态不失为社会文明的某种象征。

作者 | 刘琪鹏

编辑 | 罗皓菱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