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圆圆
纵观二十年前的娱乐圈,演员们想要成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科班出身的演员最后无戏可拍没有出路,最终放弃做演员。
但现在,演员们除了演戏还有综艺节目可以参加,就像魏大勋,大家最熟悉他的一定就是他超强的综艺感了,东北人与生俱来的幽默可爱在他身上很极致地表现出来了。
但今天要说的并不是魏大勋一个人,而是一群“魏大勋”们,他们是通过综艺来提高知名度的演员们。
不得不说,在娱乐圈里“粥少僧多”,压力不言而喻,不少业务能力还不错演员因为没有标志性的作品,从而无法获得很好的资源。
而魏大勋的成功,让很多演员都瞄准了综艺这种出圈方法,但经常出演综艺,可能会使观众忽略掉演员原本的自身演技如何。
因为观众们认为他们人气是靠综艺曝光争取的,如果实力刚好也没有跟上现在的热度,很容易乍红乍糊,所以演员演戏和综艺到底应该如何平衡呢?
综艺加分还是减分,由演员自己决定
近年来,的确有很多的优质综艺出现,形式也是越来越多元化,受众群体多以年轻人为主,其实换句话说就是,演员打开了综艺市场就意味着会被更多年轻人认识,也就是所谓的提高人气。
毕竟演员们接一个戏就进组神隐几个月是常有的事,还会遇到压戏的情况出现,而在观众们的心中,超过半年没有作品出现就会慢慢被遗忘。
但是参加个综艺节目只需很短时间就能录制结束,效果说不定比精心打磨的作品播出还要好,所以演员们看中综艺红利也很好理解。
不少网友表示《士兵突击》中的段奕宏和李晨,就证明了综艺节目的力量真的不可小觑,二人同期走红,选择不同,如今的人气也是天差地别。
从一代综艺《跑男》开始,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大众们也非常乐意看到明星们这么接地气的一面。
其实对于演员的发展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综艺发展至今,红利非常诱人,不得不说很多演员就是靠着综艺获得了更多好机会。
但现在,在娱乐圈内出现了很多艺人只参加综艺,获得曝光,却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作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正视演员参加综艺这件事情。
其实综艺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它是加分项还是减分项完全是演员自己本身造成的。
现在观众对于演员上综艺的态度褒贬不一,那么,对于演员参加综艺,他们自身是什么态度呢?
人气让演员对综艺产生依赖,但综艺是把双刃剑
其实演员对它的态度均是大同小异,朱一龙表示自己其实并不太适应综艺节目的节奏,白宇直言自己看综艺节目比较多,但在看到综艺咖型的演员演戏时,会有让人无法入戏的感觉。
而袁弘虽然在采访中直言,自己现在的处境是需要综艺来为自己获得所谓的人气和更好的资源。
但他也认为,觉得自己无法像其他本身性格很“综艺”的演员一样,能够在节目中自如地输出自己。
所以说,其实不少的演员都认为综艺在一方面是可以帮到自己的,但他们也表示过多的综艺节目其实是过度的曝光,这样会让演员没有太多隐私,也是消耗演员本身的能量。
的确,真人秀和综艺这种形式比较注重个人魅力,展现的就是生活中的细节和性格,还有与人交往时的谈吐和情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曝光。
所以说,综艺有加分并不假,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综艺不是原罪,用实力抵消综艺带来的印象
如果观众对一个演员的固有印象会影响其在剧中的呈现,只能说明演员本身的诠释或者剧本的设置是没有代入感的。
不少的观众认为邓超参加了《跑男》,个性太过鲜明让观众们印象深刻,他作为导演参演的两部喜剧电影口碑高开低走,不少网友表示看他饰演的作品会跳戏。
但小编认为,邓超的喜剧作品被人诟病或许是选择的风格不对,跟他参加综艺节目并没有关系,他在张艺谋的电影《影》中的诠释就会让人折服于他的演技实力。
真正有实力的好演员,是可以平衡好作品和综艺的,对于综艺节目的取舍是靠演员自己决定,综艺不是原罪,实力可以让观众只看到角色,忘记演员在综艺里带给他们的印象。
老戏骨郑少秋可以是香帅,可以是丁蟹,可以是那么多的角色,他在TVB这种高度曝光的运作模式下,参加综艺无数,却仍然能让观众记住他的角色和精湛演技,足以说明大众是期待演员有各种形象的呈现的。
只要演技到位,观众就能综合综艺节目和演员作品,感受到演员本人跟角色的双重魅力。
对于综艺和作品的平衡,你怎么看呢?